(圖片來源于部教版教材)
簡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經曆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一心想進入仕途建功立業,可終不得志,後半生居無定所,生活窘困。但他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寫下了許多反應社會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杜甫攜家人輾轉到成都,暫居在老朋友嚴武等幫助搭建的位于城西浣花溪畔的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安史之亂”平定之後,當時任成都府尹的嚴武舉薦他任檢校工步員外郎一職。杜甫得知消息興奮無比,望着窗外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色,他難以抑制内心的激動,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組即景小詩,共四首,沒有各自拟題目,總題為《絕句》,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
(圖片源自網絡)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對黃鹂在碧玉妝成般的柳枝上舒展着歌喉,聲音清脆而動聽;一行白鹭排着整齊的隊伍,在一碧如洗的晴空中自由飛翔,直插雲霄。動情歌唱的黃鹂、碧玉般清新的翠柳、展翅高飛的白鹭、一碧千裡的晴空構成了一幅絢麗而生機盎然的初春畫卷。春天,一切都富有生機,一切都充滿了希望。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不正是那個曆經磨難後對生活、對前途充滿希望的杜甫的真實寫照嗎?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窗外,遠處西嶺上的積随着天氣的轉暖慢慢融化;門外靜靜地停泊着準備返航的來自遙遠東吳(三國時期的吳國)的船隻。安史之亂平定了,社會動蕩結束了,百姓生活安穩了。詩人心懷的報國之志又重新點燃了,他希望這次能像來自東吳的船一樣行得很遠很遠。杜甫一生心懷國家,心憂百姓,不愧“詩聖”這一美譽!
你好,我是蟲蟲的粉筆春秋,在莊裡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近30年,喜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果你也喜歡,請關注并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