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歸途》6個冷知識:千名外籍群演驚動移民局,真實撤僑殘酷——引言。
#電影萬裡歸途征文#
一不小心,《萬裡歸途》的票房已經破了7億了,還真沒想到。
看完電影,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坐在影廳,不想起來。想回味一下,再回味一下,好好回味一下。
電影《萬裡歸途》開篇,就讓人身臨其境,心情随着片中人物的遭遇,起伏落下,緊張焦慮,手心裡捏着的都是汗。
電影不僅全程無尿點,還時時刻刻讓腦子裡有興奮,心裡面有激動,渾身上下更有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為什麼《萬裡歸途》這部電影這麼好看呢?現在告訴你關于它的6個冷知識,也許,你就會知道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麼好看了。
第1個冷知識:張譯、王俊凱其實已經是二搭
在電影《萬裡歸途》中,張譯和王俊凱各自扮演的角色,宗大偉和成朗不僅是工作上的搭檔,在片中也有多處“對手戲”,激烈“交手”。
大家都被倆人“見招拆招”的默契所折服,雖然王俊凱演技略顯稚嫩,但也跟着“百億影帝”張譯成長很多,根本就沒有任何掉鍊子的迹象。
其實,倆人這次已是第二次合作。
早在今年4月,倆人已在楊冬執導、潘粵明友情出演的盜竊題材懸疑劇《重生之門》裡,作為主演,搭檔過一次了。
那是一部講述刑偵隊長羅堅(張譯 飾演)在調查古畫失竊案件的過程中,結識天才大學生莊文傑(王俊凱 飾演),兩人聯手屢破奇案的故事。
所以,這也是導演饒曉志這次找了他倆,再次搭檔作為主演挑起《萬裡歸途》大粱的原因。
因為放心!
第2個冷知識:甯夏沙坡頭1比1複制北非小國
衆所周知,電影《萬裡歸途》這麼大的陣仗和場面,再加上國外現在的疫情現狀,根本不可能把劇組拉到異國他鄉去拍攝。
所以,為了準确展現北非小國真實的風貌,郭帆安排美術置景組不斷擴容,工作人員最多的時候一度達到小一千人。
為了追求觀衆眼中的真實,徹底還原北非風貌,饒曉志導演接手後還花費至少6個月時間,跑遍全國各地到處勘景。
細緻到考慮國内的氣候、光線角度、植被情況,能否拍得像國外?
最終,定景甯夏沙坡頭(第一季《爸爸去哪兒》,林志穎、田亮、張亮、王嶽倫他們帶着孩子去當地取景錄制過),讓美術置景組親手搭建出一座——按照1:1:比例,擁有70多标準棟建築的北非小城。
所以,完成後的北非小國,大到每一個大型建築,小到每一張糖果紙上,都有阿拉伯語的标識 。
即便是在地上随意飄落的紙袋,也一樣都有很明顯的阿拉伯标識。
甚至,饒曉志導演有時還會讓鼓風機把地上的報紙、碎紙屑和塑料袋吹起來,每一張都要仔細檢查一遍,有的時候,還會随機抽查,有點強迫症。
其實,那些都是美術置景組做的道具。
因為上面都有外文,是國外的标識。在鏡頭裡出現的每一個畫面,都必須符合國外的環境,如果說出現了不符合的植被,偶爾出現的中文字,那就需要視效在後期解決,要“保真”。
甚至服飾的面料、紋飾乃至做舊的程度,也都要求貼近電影《萬裡歸途》故事的大背景。
監制之一,郭帆的“鐵哥們”王紅衛不斷對前來采訪的記者感歎:
“所有的場景全都是實景,航拍也全是真的,因為它不是科幻,不是奇幻,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題材。”
有意思的是,彼時,當郭帆帶着他的電影《流浪地球2》劇組,慕名前來參觀《萬裡歸途》時,小夥伴們都被驚呆了。
大家交口稱贊,都說這個北非小國,讓《萬裡歸途》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
第3個冷知識:導演最初是郭帆,不是饒曉志如果說以往大家談到“鐵三角”,那就是王剛、張國立、張鐵林,如今,電影圈也出現了一個“鐵三角”,那就是導演兼編劇郭帆、饒曉志和監制王紅衛。
其實,電影《萬裡歸途》最初的導演是郭帆,并不是現在的導演饒曉志。
當時,電影《萬裡歸途》隻是郭帆手中衆多拍攝計劃中的一個項目(而已)。
他為了做好這個項目,動用很多人去做大量采訪。這個故事的最初版本,也不是現在這樣,原名叫《翻譯官》。
而是他們在采訪了大量的當事人(外交人員)後,調整了很多版,才有了現在這麼一個雛形。
卻沒想到,萬事俱備,東風,突然沒了。
原來,郭帆突然有一天,“突發奇想”,不想自己做了,而是去找了老朋友饒曉志,想讓他來導這個故事。
饒曉志一聽很驚訝,想也沒想就立刻拒絕了。
因為他當時對外交官,對撤僑,毫無概念。所以,他心裡就想,如果自己接了,都不知道要拍什麼,怎麼敢接,怎麼能接?
實際上,郭帆和他的團隊已經為這個故事,采訪了很多外交官。隻是饒曉志并不知道此前郭帆他們所做的一切。
郭帆這個人,很拗,看中的人,絕不放棄。
接下來的日子,果然郭帆的牛脾氣上來,又去找饒曉志。沒想到,饒曉志也是牛脾氣。他仍然像第一次那樣,又是什麼也不說,就拒了。
過了一段時間,郭帆不死心,又找到饒曉志。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饒曉志都不知道該怎麼“婉拒了”,話到嘴邊,竟一時語塞。
當年,劉備找諸葛亮也不過三次而已。現在,人家郭帆也已經找他三次了,如果他再拒絕,那以後,還咋處?
所以,話到嘴邊,饒曉志竟然來了一句:“行,那我就試試。”
饒曉志這人,也是個狠人。說不做就不做,說做,就一定要做好。
既然人家郭帆三次求他,而他也終于被郭帆觸動,決定要做這個項目。
就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随便糊弄。
于是,“狠人”饒曉志開始補課,惡補大量外交官、撤僑以及與之相關的一切知識——常識,還有舊聞。
他不僅學,還研究,并通讀了許多描述外交官故事的書籍,以及我國幾次撤僑相關的報告文學、舊聞報道。
第4個冷知識:3個億,90天,1000多個外籍群演,2000多頂帳篷3個億!
是《萬裡歸途》這部電影的總投資,花了整整3個億啊(其實就電影體量來宿舍玩,不算多)。
當初決定開拍時,因為各種原因,事實上留給《萬裡歸途》演員進組拍攝加上後期制作的時間,隻有90天。
而拍攝場地,卻要在甯夏和青島兩地來回奔波。這些,都要耗費劇組大量時間。
1000多名外籍群衆演員!
為了找到合适的外籍群演,饒曉志發動劇組人員,全國撒網,幾乎找遍了全國所有的外籍群衆演員,把他們集合在甯夏沙坡頭,算人頭竟然高達1000多人,因為這個事情,甚至引起了國家移民局的關注。
“也有人提出來過,鏡頭前面放幾十個外國人,後面讓人蒙頭巾對付一下不就行了!但是要知道,IMAX攝影機是騙不了人的,一兩個鏡頭觀衆發現不是老外,是中國人裝扮的,觀衆就不信任你了。”
在監制王紅衛看來,這事,就是笨功夫,得花大力氣。
2000多頂帳篷!
饒曉志導演為了讓美工組布置的難民營場景更加真實、震撼,特意在開拍之前就四處搜羅,找到了2000多頂各式各樣的帳篷。
而且,還讓美工組一頂一頂,都把它們都做舊。
“這種細節,沒有辦法做到流水線作業,就是一點點死摳,拍電影就是這樣。”
第5個冷知識:真的有125名同胞嗎?在電影《萬裡歸途》的海報中,有一張張譯、王俊凱、殷桃等125名同胞,在戈壁礦山前的一張合影。
那是一張真實的現場合影,一張張不同年齡、不同表情的面孔,代表着一個個角色、一條條生命。
這125名同胞,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群演,而是更多來自饒曉志話劇團的演員。
開拍前,饒曉志導演還專門把他們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大會,并親自給他們每一個人都布置了作業。
而他自己也為這125個角色,準備了每一個人的“人物小傳”,讓每個角色都有故事,賦予他們真的靈魂。
另外,饒曉志導演還讓演員們進行了負重徒步訓練,體驗穿越荒漠的真實狀态,最終塑造出回家路上125個有血有肉的人。
現在,雖然電影票房已經破了7億,但按照這個速度,創造國慶電影檔新紀錄,肯定沒什麼大問題。
第6個冷知識:片中反映的撤僑故事,是真的嗎?是真的!
比如,2000年所羅門群島撤僑,2003年利比利亞撤僑,2006年東帝汶、湯加、黎巴嫩撤僑,2010年吉爾吉斯斯坦撤僑……
而發生在2011年的利比亞大規模撤僑,則是我國第1次動用軍事力量撤僑。
其實,饒曉志在《萬裡歸途》中還原的主要細節的來源,正是取材于這次撤僑的片段。
同樣,這次撤僑也觸動他的靈感最多。
2012年中非撤僑,2015年也門、尼泊爾撤僑,2016年新西蘭撤僑,2022年烏克蘭撤僑……
饒曉志在閱讀、整理以及鑽研郭帆此前搜集的資料和采訪過程中,饒曉志感受到了許多讓他内心觸動,并且百感交集的細節。
比如,因為中國的強大,中國人在海外開始得到許多優待。當其他外國人過檢查站時,會被無情地“特殊”檢查,但對中國人——
檢查過程中,卻都很順利。而且,有外交護照就更為方便。
但,有一個問題,卻一直困擾着饒曉志。畢竟,他還是不了解外交官的工作,不了解撤僑過程中的艱難險阻。
他心中的問題是,一位外交官,從表面看起來,其實并沒有多大的武力值。那麼,外交官是憑什麼,或者說他們是通過什麼,才能把那麼多的同胞,從一個槍戰不斷、戰亂不止的國家,平安帶回到我們的國家。
這其中,有什麼奧秘,或者說有什麼“法力”?這個過程肯定是艱難險阻,困難重重,并随時經曆危險,可能送命……
饒曉志對此充滿了疑惑,也同時充滿了好奇。
而一個對事情充滿好奇的人,就會打敗一切。最終,饒曉志了解了這個過程,也解決了這個過程中所有的難題,然後,用他高超的電影藝術為我們呈現了出來。
現在,明白了吧,怪不得,這部電影,這麼好看,原來幕後竟然是這樣。
真實的東西,才能打動人;真實的東西,才能勝過一切天花亂墜的胡編亂造。
本文主筆:夏說
責編:安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