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高血壓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它是遺傳因素和後天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
高血壓有着明顯的遺傳傾向,高血壓的遺傳幾率是父母雙方都有高血壓,子女患高血壓的幾率是46%;父母一方有,幾率是28%。但高血壓不屬于遺傳性疾病,很多遺傳性疾病是一生下來就有這個病,如先天愚型、血友病等。即使父母有高血壓,但孩子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患有高血壓,部分人到了40-50歲時血壓才升高。這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呢?
我們知道,血壓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血管狹窄或堵塞,組織器官供不上血了,身體就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提高血液的壓力,硬把血液打過去,這樣器官就供上血了,人就能活下去了,但此時血壓就高了。
又随着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血管會逐漸發生老化,而血管老化的方式是血管彈性逐漸變差,血管内長斑塊,堵塞血管,年齡越大,堵塞的越明顯。如果再有高血壓家族史,那血管發生硬化的時間就會越來越早,越來越快。
可見父母遺傳給子女高血壓并不是直接遺傳使血壓升高,而是遺傳了緻使血壓增高的基因,加上年齡的增長,血管彈性逐漸變差,血管内長斑塊堵塞血管,最後導緻高血壓的發生。所以,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得高血壓的年齡更早一些,而沒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随着年齡的增長也會得高血壓,60歲有一半的人患高血壓,80歲有90%的人患高血壓。所以,一切造成血管堵塞的因素,都是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
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緻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如大量飲酒、吸煙、不運動、肥胖、工作壓力大等,所以,即使沒有家族遺傳史的人,也有3%的人要得高血壓。
雖然遺傳因素我們沒法改變,但是我們能做到的卻是改變後天不良生活習慣。如果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就更要在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方面加倍努力,人在40歲時血管硬化就加速了,所以,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要在40歲時定期監測血壓,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防止血管過早硬化,延緩高血壓的發生。
現在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是可以遺傳的,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高血壓這種疾病了。
以前我們總認為高血壓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要到60歲以後老了才會得高血壓。但事實上,高血壓的發病年齡正随着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逐步向年輕人靠近了。
所以,有些年輕人開始擔心了,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患有高血壓這種病,那是不是他們肯定會遺傳給我呢?
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父母都患有高血壓,也不必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在高血壓的緻病因素中,遺傳隻是其中一個因素,隻是患高血壓的風險高一些,但也不是一定會得高血壓的。
雖然,高血壓的遺傳是多基因遺傳,而我們生活的後天環境也會對高血壓的發生産生影響。
由于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且經常吃一些高脂肪食物等,這些都是高血壓發生的誘因。因此,要想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就需要我們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平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對預防高血壓有很好的效果,注意減少鈉鹽的攝入、控制體重、戒煙酒、适量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愉悅的心情以及堅持自我血壓監測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保證身體的健康,提前預防高血壓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