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鴨肉脂肪含量如何

鴨肉脂肪含量如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6 03:50:46

鴨肉脂肪含量如何(瞭望鴨肉有望成為居民主流消費肉類)1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水生

在我國飼料糧供應緊張的背景下,為保障我國民衆的優質動物性蛋白供應,發展高飼料轉化效率的雞鴨鵝等家禽産業是必然趨勢

近5年來,我國肉鴨年均出欄超過45億隻,産肉量位于豬肉、雞肉之後,是我國第三大肉類産業

肉鴨的抗病育種和使用前沿技術育種是産業發展需要和重要方向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扈永順

樹立“大食物觀”理念,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是解決我國21世紀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徑。

豬肉是我國主要食用肉類,在消費肉類中占比超過55%,但豬的飼料轉化效率較低,是消耗飼料糧最多的畜牧品種。如何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前提下,解決全國14億人每天23萬噸的肉類消費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禽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為廣大人民群衆提供了充足的肉、蛋、奶等食品。肉鴨産業是我國傳統特色産業,生産規模巨大,近5年來,我國肉鴨年均出欄超過45億隻,産肉量位于豬肉、雞肉之後,是我國第三大肉類産業,為保障我國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的有效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

“保障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的有效供給,需要自主可控的優良畜禽品種,這是國家糧食安全、食物安全的大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水禽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侯水生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促進雞鴨鵝等家禽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是我國科研人員及農業主管部門的迫切任務。

“白肉”比“紅肉”更健康

《瞭望》:為什麼說禽肉尤其是鴨肉将會是未來的主流消費肉類?

侯水生:在全球範圍内,肉類消費已經轉向以禽肉為主體,幾乎所有國家的禽肉消費量都在不斷增長。根據《經合組織—糧農組織2021~2030年農業展望》中提供的數據,在2018~2020年,禽肉、豬肉和牛羊肉消費量占比分别為43.2%、33.1%和23.7%。禽肉正成為一種主流消費肉類。

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豬肉消費量占到國民肉類消費量的90%以上。到今天,豬肉消費占比已經下降到55%~56%,禽肉消費量占到了32%,牛羊肉消費量占13%。鴨肉是我國南方居民的主要肉類食品。2020年,我國鴨肉産量1064萬噸,約占我國肉類總産量的12%、占禽肉總産量的34.6%。在人們追求健康飲食以及我國資源禀賦壓力下,禽肉尤其是鴨肉,将占據人們餐桌越來越大的比例。

從健康飲食角度看,“白肉”比“紅肉”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鴨肉和鵝肉與其他畜禽肉比較是最健康的肉品,在蛋白質營養品質和豬、雞、牛、羊肉相似條件下,鴨肉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65%,較牛羊肉高約2倍,較豬肉高1.5倍,較雞肉高25%。不飽和脂肪酸能夠起到調節血脂、清理血栓、免疫調節等作用,因此鴨肉是一種更健康的食品。

從飼料轉化效率來看,豬的料肉比為3:1,即吃3公斤飼料長1公斤肉。而家禽吃得少長肉多,鴨的料肉比能達到1.85:1,飼料消耗量是豬的60%左右,是牛羊的25%~30%。采用立體飼養模式,家禽每平方米的産肉量是豬的2倍或更多。在我國飼料糧供應緊張的背景下,為保障我國民衆的優質動物性蛋白供應,發展高飼料轉化效率的雞鴨鵝等家禽産業,減少豬肉消費是重要趨勢。

搶回35%市場份額

《瞭望》:消費者吃的肉鴨品種,有哪些是你帶領團隊培育的?攻克了哪些難題?

侯水生:市場對肉鴨類型的需求一般分為肉脂型和瘦肉型。不同食用類型需要不同類型的種鴨。例如北京烤鴨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烤制,因此要求鴨屠宰後的胴體原料皮下脂肪厚,肌間脂肪含量高,肌肉有彈性;而鹹水鴨、鹵鴨、醬鴨等則需要皮薄、胸腿肉率高的肉鴨類型。我所在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科研團隊,針對不同需求,先後培育了用于鹹水鴨、鹵鴨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鴨、中新白羽肉鴨兩個品種,以及用于北京烤鴨的免填飼Z型北京鴨品種。全國每年平均出欄肉鴨45億隻,其中有我們培育的品種14億~15億隻。市面上每三隻鴨子,就有我們培育的一隻。

我們培育的免填飼Z型北京鴨品種完全解決了北京鴨的填鴨問題。過去我國的北京鴨品種主要用于烤鴨,在飼養後期必須采用人工填飼大量飼料,增加皮脂沉積。一個強勞動力每天隻能填飼800隻鴨子,效率低。人工填鴨會損傷鴨子的消化道,造成5%的死亡率。而且人工填鴨會造成大量飼料浪費,到後期每天每隻鴨子需要填飼料600g。我們通過不斷改良品種得到的免填飼Z型北京鴨,每天自由采食250g左右便可以達到烤鴨所需要的皮脂沉積,節省了人工、飼料成本。現在每年北京烤鴨消耗量達到2億隻,我們培育的北京鴨新品種,每年出欄量就有七八千萬隻,農戶用我們培育的種鴨自己繁育的商品鴨更多。

《瞭望》:英國培育的櫻桃谷鴨壟斷我國市場30年,你培育的瘦肉型肉鴨新品種目前的市場占有率如何?

侯水生:過去我們長江中下遊地區、華南和西南地區,采用麻鴨制作鹹水鴨、鹵鴨、醬鴨等。但麻鴨生長周期長,要85~100天出欄,成本高,養殖效益低。上世紀80年代,英國櫻桃谷農場公司利用我國北京鴨遺傳資源,成功培育出高飼料轉化效率的瘦肉型肉鴨新品種。這一品種生長速度快,隻需40~50天就可以出欄,還具有瘦肉率高、皮脂率低等優點,引入我國後便迅速占領了我國瘦肉型肉鴨市場,成為制作鹹水鴨、鹵鴨、醬鴨的主要原材料,壟斷我國市場30年。在櫻桃谷鴨的沖擊下,我國麻鴨市場大幅萎縮,麻鴨品種已經無法進行商業化養殖和推廣,基本處于保種狀态。

我們團隊利用我國肉鴨遺傳資源,采用數量遺傳學育種理論和現代化的育種技術培育出了中畜草原白羽肉鴨,料肉比1.92:1,主要用于整體加工成鹹水鴨、醬鴨和樟茶鴨等食品。我們還培育出了更節約飼料的中新白羽肉鴨,料肉比達到1.85:1,主要用于生産分割類鴨肉産品。與同樣40天出欄、重3.1kg的櫻桃谷鴨相比,我們培育的肉鴨新品種節約飼料,具有瘦肉率高、成活率高、耐粗飼等優點。

新品種推廣,需要産學研緊密結合。2007年,農業部和财政部共同啟動了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2009年,水禽産業被納入其中,建設了國家水禽産業技術體系。這一體系吸引龍頭企業加入,使科研人員與企業、市場需求結合更加緊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我們培育推廣的中新白羽肉鴨就是與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全國來看,我們培育的瘦肉型肉鴨品種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35%以上,将來有望在全國肉鴨主産區推廣應用。

鴨肉脂肪含量如何(瞭望鴨肉有望成為居民主流消費肉類)2

2021年8月31日,湖南省衡東縣霞流鎮李花村,養鴨農戶在放養鴨子 曹正平攝/本刊

新品種選育是永遠的課題

《瞭望》:在肉鴨育種研究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計劃?

侯水生:在育種技術方面,我們過去使用的是建立在數量遺傳學基礎上的常規育種技術。例如,采用雜交、近交、雙向選擇等技術,并根據不同品系肉鴨的特性、培育目标等,采用表型選擇、家系選擇和綜合指數選擇等培育肉鴨新品種,需要觀察的性狀指标達到80個左右,并通過品系間雜交等解決了家禽的繁殖效率與抗逆、抗病、産肉效率之間的矛盾等。現在我們針對肉鴨的具體性狀,采用常規育種與基因型選擇或基因組選擇的方法育種,大大加速了肉鴨的育種進程。

未來,肉鴨的抗病育種和使用前沿技術育種是産業發展需要和重要方向。

抗病育種方面,面對家禽疫病頻發、多發的行業現狀,需要通過抗病育種提高鴨的免疫能力、抗病能力,以解決肉鴨疫病控制的難題。

以雛鴨病毒性肝炎為例,這是一種急性、高緻死性的鴨傳染性疾病,給養鴨業造成巨大損失。近年來,鴨甲肝病毒基因3型已成為亞洲肉鴨養殖業中流行最廣泛的鴨病毒性肝炎病原體。我們研究認為,從提高種鴨自身免疫力的角度或許能夠解決鴨肝炎問題。我們以雛鴨對其抗性差異的分子調控機制為研究重點,以北京鴨抗鴨甲肝病毒基因3型專門化品系和對照品系為材料,采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轉錄組分析等技術,發現NOD1基因的表達與鴨甲肝病毒基因3型的複制正相關,NOD1及其下遊基因的表達被鴨甲肝病毒基因3型感染激活,進而導緻炎症加劇和肝損傷,這為深入研究鴨甲型肝炎病毒基因3型感染的緻病機制和抗性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相關成果如能應用于生産,對行業而言意義重大。

在前沿育種方面,可以利用基因型選擇、基因組選擇技術等研究提高鴨的飼料轉化效率,培育吃得少長肉多、發育快、肉質好的鴨子。但是禽類的生殖生理結構比較獨特,肉鴨基因編輯技術難度大,目前肉鴨的生物育種技術儲備不足。

近來年我們在肉鴨分子育種技術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組織實施了“千鴨X組計劃”。在選種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超級基因,即導緻北京鴨體格變大的主效基因IGF2BP1。在相同飼養時間内,該突變型可以多增加15%的體重,同時飼料轉化率提高6%。已有研究表明,IGF2BP1這一調控體格大小的通路和方式在多種畜禽中廣泛存在。如果将這一遠程變異調控IGF2BP1持續表達的機制引入其他品種乃至其他畜禽,在未來的畜禽品種改良中或許會有新的發現。這些研究為水禽遺傳學和多維組學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瞭望》:推動家禽産業發展,你有哪些建議?

侯水生:首先,要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大食物觀”理念。過去幾十年,在“豬糧安天下”理念影響下,“一豬獨大”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核心,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科研經費以豬為主體,忽視了我國許多傳統養殖業發展。在我國人口多、土地資源緊缺、飼料原料不足、畜禽與人争糧、環境負擔大的背景下,确保不發生食品危機,需要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産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特别是保障我國民衆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供應,應重視發展高飼料轉化效率的雞鴨鵝等家禽産業。

其次,期待政府部門加大對家禽種業的科研投入力度。我國肉鴨産業規模巨大,2020年我國肉鴨出欄量接近50億隻,占全球肉鴨總出欄量80%以上。僅出欄肉鴨的産值就達到1320億元,行業總産值超過2000億元。期望在“十四五”以及2030、2035等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育種專項等項目中,列入肉鴨育種項目,推動我國肉鴨育種重大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攻關。特别是加強高效育種技術研發、基因組選擇與基因編輯技術研究、抗病與品質育種技術研究等,培育和壯大科技隊伍,使政府的科技投入與肉鴨行業對我國社會發展的貢獻相匹配。

再者,品種審定隻是起點,需要強化持續選育理念。完成新品種審定後還需要市場檢驗,根據市場反饋不斷選種,持續加強飼料轉化效率、産肉性能、繁殖性能、抗病力等指标的選育,持續提升品種競争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在這一過程中,科研院所要與企業緊密結合,實現互利互惠,同時做好知識産權的保護工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