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走向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走向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4:28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走向?近日,參加村莊裡的一次傳統葬禮,看到一個花圈上寫着:“顯考表弟大人辭逝靈前祭奠”短短的一句話,既有文法的錯誤,更有常識的錯誤文法的錯誤如“辭逝”,人死可以稱“辭世”,也可以稱“逝世”,“逝”也就是“辭世”的意思,“辭逝”二字放到一起則無法成文如果要對“逝”加以修飾,可以說“仙逝”常識性錯誤,如“表弟大人”,稱表弟為“大人”,似乎不妥而更大的錯誤是“顯考表弟”“顯考”大緻有兩個義項,一是高祖,二是對已故父親的美稱,在葬禮上、墓碑上通用的意思是“已故的父親”現在竟然把表弟稱“顯考”,這算什麼事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走向?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走向(亂用比不用更糟糕)1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走向

近日,參加村莊裡的一次傳統葬禮,看到一個花圈上寫着:“顯考表弟大人辭逝靈前祭奠。”短短的一句話,既有文法的錯誤,更有常識的錯誤。文法的錯誤如“辭逝”,人死可以稱“辭世”,也可以稱“逝世”,“逝”也就是“辭世”的意思,“辭逝”二字放到一起則無法成文。如果要對“逝”加以修飾,可以說“仙逝”。常識性錯誤,如“表弟大人”,稱表弟為“大人”,似乎不妥。而更大的錯誤是“顯考表弟”。“顯考”大緻有兩個義項,一是高祖,二是對已故父親的美稱,在葬禮上、墓碑上通用的意思是“已故的父親”。現在竟然把表弟稱“顯考”,這算什麼事呢?

我想,題寫這個花圈的人,并不是悲痛或者尊敬到要把表弟當成父親來祭奠,而是根本不懂“顯考”的意思,把它理解成了用來描繪“德望”之類的形容詞,結果鬧出了天大的笑話。古代禮儀繁複,禮儀語言也非常豐富,現在的人不懂也無可厚非。既然不懂,就不要用它,寫成諸如“沉痛悼念表弟逝世”的大白話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要用,就不應該亂用、誤用,誤用了就會贻笑大方。

像稱表弟為“顯考”這樣的事,一個人誤用還不要緊,假如人人誤用,那傳統文化豈不亂套了?但在生活中甚至學校教學中,亂用、誤用傳統文化知識的現象非常普遍。

以古體詩為例,現在喜歡寫古體詩的人不少,由于網絡發表的便利性,很多人寫出來就發布到空間、微信等網絡平台,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受衆,而且總會博得一些點贊。但一細看,不少人的詩作實在不敢恭維,莫說一首詩應該具備的意象和韻味,就連最基本的形式要求也不具備,如不押韻、不講究平仄、不使用對仗,而這些應該是古體詩之“體”的最基本要素。還有的文白夾雜、破詞破句,總之,稍嚴格地說,他們寫的這些根本就不能叫“詩”,隻是一些看起來比較整齊的句子而已。

又如對聯。現在一些人撰寫對聯和作古體詩一樣,不講平仄和對仗,這些且不多說,就單說挂對聯吧。對聯是豎着寫、豎着挂的,它和古代的豎排文字一樣是由右往左讀的,因而挂對聯應該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的。但現在有很多人會挂反對聯,日常生活中是這樣,一些名勝景點也是這樣,影視劇中也同樣是這樣,還有一些學校的校門、教學樓上也是這樣。除了懸挂,對聯的運用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不同場合、不同活動以及不同的對象、身份、性别、年齡,等等,在對聯的内容中往往都有特定的表現,而生活中誤用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如果你和這些亂用、誤用甚至歪曲傳統文化的人說到這些,他們反而還會振振有詞。如古體詩的問題,他們會說,詩歌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嚴格的形式會限制人的思想自由。而倒挂對聯的人還會這樣說,現在的書寫和閱讀順序是由左往右而不是由右往左,你說的那些早已過時了。我覺得這些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說古體詩的形式限制思想自由的人,完全可以不寫古體詩而去寫自由詩(事實上,思想的自由與否和形式是沒有關系的);如果要用古體詩的形式,就應當遵守它的格律要求。這就如同唱京劇就得用京劇的闆腔和北京方言一樣,随便幾句韻文,隻要用京劇旋律唱出來,人們會說唱的是京劇;而如果用流行歌曲的旋律去唱京劇劇本的唱詞,唱出來的東西不管是什麼,反正不會有人說是京劇。

更有甚者,面對一些常識錯誤,他根本不和你談學術,如幾個月前曾引起熱議的莫言題詞反向之事,有的人就這麼說:“左和右有什麼不一樣嗎?有磨閑牙的工夫收複釣魚島去!”在這樣的蠻橫無理面前,學術就隻能緘口了。

在傳統文化面前,不懂倒沒有什麼可怕,因為不懂可以學習。可怕的是不懂又不承認自己不懂,面對别人的質疑還要強詞奪理、文過飾非,同時,又不斷地誤用傳統文化想為自己裝點門面。這樣的人多了,傳統文化就一定會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因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誤用,還有一個傳播和誤導的問題。如開頭所說的“顯考表弟”,在葬禮這樣的大庭廣衆,不知會對多少同樣不懂“顯考”的人産生關于“顯考”用法的誤導。莫言的“題書錯向”,一些“莫言粉”們僅僅因為是“莫言粉”就不能接受别人對莫言錯誤的質疑。又如寫沒格律的“古體詩”的人,有不少就是教師,他們的受衆以學生為主,一首不是詩的“詩”會對學生産生多大誤導,那是難以估量的。而學校門口一幅倒挂的對聯,又會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量的。因此,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不懂可以不用,要用就一定要用正确,亂用、誤用比不用更糟糕。

(作者李興旺,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文章第34次入選“銳評”欄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