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感恩是做人的本分?知恩圖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河南伊川孤兒劉恩峰無疑是懂得報恩的16年前,因雙腿殘疾,劉恩峰剛出生沒多久就被遺棄了幸運的是,他被伊川縣的蘇松葉、劉才永夫婦撿回撫養長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學會感恩是做人的本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知恩圖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河南伊川孤兒劉恩峰無疑是懂得報恩的。16年前,因雙腿殘疾,劉恩峰剛出生沒多久就被遺棄了。幸運的是,他被伊川縣的蘇松葉、劉才永夫婦撿回撫養長大。
劉恩峰很上進,刻苦求學,克服了身體缺陷帶來的種種困難,今年考上了大學,以自己的成才報答了養父母的撫育之恩。
類似這樣知恩圖報、感恩戴德的事情,史不絕書。
韓信少時家貧,經常饑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也就是“漂母”,見他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一連好幾天。多年後,功成名就的韓信沒有忘記漂母的恩情,派人四處尋找,以千金相贈。
報恩的故事很多,我們熟悉的恩情也有很多種,除了劉恩峰承受的養育之恩,還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襄助之恩等等。甚至夫妻之間,我們也冠之以恩——“一日夫妻百日恩”。
按照中國人的心理,受了人家的幫助,如果不能報答,就會寝食難安,甚至能達到“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的地步。報恩是做人的本分,哪怕隻受人滴水之恩,也當思以湧泉相報,所以我們說恩重如山,投我以木桃,要報之以瓊瑤。
古人說,承恩容易報恩難。因此,報恩當求及時。比如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歐陽修就說了:“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意思是,安葬父母的儀式再繁厚,祭祀的供品再豐厚,也不如趁其在生之時,盡自己哪怕是微薄的奉養義務。
報恩貴在行動。曾經入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徐本禹,當年放棄了讀公費研究生的機會,來到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的貴州省大方縣的山村小學,當了一名義務支教老師,一幹多年。“我要延續老師你支教的願望。”徐本禹曾經教過的一名學童,大學畢業後也堅持要回到大山支教,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這就超越了個人恩情,融入了報國情懷。
環環相扣、生生不息的承恩、報恩的交融升華,彙聚成了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豐厚土壤,讓社會運行更加順暢、更加和諧。身在其中,不勝感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作者:熊 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