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麼實踐?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提出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中蘊含着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等三個層面的方法論意蘊,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麼實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提出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中蘊含着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等三個層面的方法論意蘊。
不忘本來,即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認知,就不能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曆史。同樣,沒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自覺,就很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對待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理應科學、辯證,而這種方法論意蘊一直貫穿在關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中。
中華文化是一個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文化系統。在漫長的文化進程中,其不斷學習他人文化之長,并不斷把他人文化之長融入到我們的民族文化中,才真正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立足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要求,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和升華的基礎上,不斷汲取世界其他文明的精華養分,并使其有機融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肌體中。當然,吸收外來絕不等于“全盤吸收”“以外為尊”,而要我們堅守自主、自立、自強和自信的中國文化主體意識。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具有主體性的開放借鑒,從而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發出更具現代活力和魅力的時代價值。
直面現實,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重點是如何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針對“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這一問題,指出,必須“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由此分析,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有三個重要的着力方向: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要與當代文化相适應,即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指向;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要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即當今中國和當代世界社會現實的需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導向;其三,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和新媒體等,創新、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推廣方式,深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衆化。
針對“如何實現創新性發展”這一問題,指出,要“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由此可見,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有兩個重要的着力方向:其一,創新發展當代中國文化,形成具有創新性的文化成果,這一文化成果主要包括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世界文明成果精髓以及當今中國、當代世界的時代精神等幾個方面,通過對它們的整合、凝練,形成與時俱進的、創新性的文化成果;其二,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成果傳播,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式不是停留于中國,而是必須走出去,進入國際文化大舞台,與他國文化進行充分的交流、碰撞,凸顯其優勢,擴大其世界影響力,從而發揮中國文化對當今和未來人類精神的引領作用。
關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個層面的方法論意蘊并非是平行并列的,而是有機統一的整體。不忘本來,是前提和基礎,即充分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外來,是方法和途徑,即充分借鑒并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養料于自身;面向未來,是理想與目标,即中國文化要面向中國未來,并讓中國文化走出去,面向世界未來。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構建起與時俱進的當代中國文化,并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面向世界,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和引領力,這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最終理想和目标。
(本文:鄭萼,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師範大學基地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2日第1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