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2022年經典高考作文萬能素材

2022年經典高考作文萬能素材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12 03:08:48

2022年經典高考作文萬能素材(2022高考最新版作文素材)1

1. 理想信仰

(1)我們唯有踔厲奮發、笃行不怠,方能不負曆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2022年新年緻辭)

(2)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再高的山、再長的路,隻要我們锲而不舍前進,就有達到目的的那一天。

(3)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4)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别人過得好。

(5)我們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

(6)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7)要正确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2. 中國青年

  (1)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隻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來自2022建團百年重要講話)

(2)“清澈的愛,隻為中國”,成為當代中國青年發自内心的最強音。(來自2022建團百年重要講話)

(3)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4)青年有着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

(5)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

(6)光陰荏苒,物換星移。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曆史。

(7)青年是标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

3.紅色基因

(1)“老人說,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半條被子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本色,當年紅軍在缺吃少穿、生死攸關的時候,還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葉總關情!    

(2)回想過去那段峥嵘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輩們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    

(3)我們來到這裡,目的是尋根溯源,深入思考我們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     

(4)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5)曆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6)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4.愛國情懷

(1)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2)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

(3)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

(4)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正所謂“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5)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6)愛國主義是激勵中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在曆史洪流中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動力,是驅動中華民族這艘航船乘風破浪、奮勇前行的強勁引擎。

5.英雄主義

(1)長征過雪山途中,有個同志穿着單薄的舊衣服被凍死,指揮員讓把軍需處長叫來,想問問他為什麼不給這個被凍死的同志發棉衣,隊伍裡的同志含淚告訴他,被凍死的這個同志就是軍需處長。

(2)長征途中,英雄的紅軍,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泸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擊退上百萬窮兇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

(3)母送兒,妻送郎,最後一子送戰場。一口飯,做軍糧;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件破棉襖,蓋在擔架上。

(4)敢于鬥争、敢于勝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軍隊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

(5)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崇尚英雄才會産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6)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标。

6. 人民視角

(1)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2)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3)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

(4)“人在做、天在看”。“天”是什麼?“天”就是黨和人民。

(5)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

(6)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7)“三個始終”——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7. 文化自信

(1)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3)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4)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5)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8. 家風家教

(1)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2)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有什麼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3)家庭不隻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贻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4)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

(5)我們是共産黨人,決不能搞“封妻蔭子”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些封建社會的糟粕。

(6)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台階。

9. 中國故事

(1)在中外文化溝通交流中,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潛移默化,滴水穿石。隻要我們加強交流,持之以恒,偏見和誤解就會消于無形。

(2)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鑒但不照搬。

(3)中國先哲老子講:“大邦者下流。”就是說,大國要像居于江河下遊那樣,擁有容納天下百川的胸懷。中國願意以開放包容心态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虛心傾聽世界的聲音。

(4)期待外界能夠更多以客觀、曆史、多維的眼光觀察中國,真正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

(5)對那些妖魔化、污名化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言論,要及時予以揭露和駁斥。做這項工作,要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6)文化是溝通心靈的橋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禀賦和生存耐性。“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中華民族早就懂得“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

10. 學習讀書

(1)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緻廣大而盡精微’(2022年新年緻辭)

(2)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3)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4)讀書要用“巧力”,讀得巧,讀得實,讀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書呆子,不讓有害信息填充我們的頭腦;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讀書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棗,抓不住實質,把握不住精髓。

(5)有人說,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圓,學習是半徑,半徑越大,擁有的世界就越廣闊。

(6)以韋編三絕、懸梁刺股的毅力,以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勁頭,努力擴大知識半徑,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砥砺道德品質,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們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

11. 創新創造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2)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3)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4)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我們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點火系,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5)在激烈的國際競争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6)中國人自古就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7)機會需要創造,創新才有機會,正所謂“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

12. 科技強國

(1)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幹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闆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

(2)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赢,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着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4)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歸于生活之中。

(5)工程科技是人類實現夢想的翅膀,承載着人類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夠讓明天充滿希望、讓未來更加輝煌。

13. 人才培養

(1)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2)“千軍易得,一将難求”,要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

(3)要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順木之天,以緻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4)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内和黨外、國内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

(5)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6)“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

14. 生态文明

(1)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在生态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3)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4)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5)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淩駕于自然之上。

(6)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

(7)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15. 國際關系

(1)人與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

(2)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

(3)“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中國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

(4)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5)“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始終認為,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6)中國自古就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刻總結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

16. 體育健康

(1)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

(2)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将來的脊梁。(引用魯迅名言)

(3)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4)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5)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6)體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