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問題——“既然有南瓜和西瓜,為什麼沒有北瓜和東瓜?”
實際上北瓜和東瓜也有,隻不過這兩個稱呼沒有流行于全國。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各地區具有顯著的文化差異,正所謂“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我有一回坐長途汽車去外地,走了一個多小時翻過幾座山到達鄰省,下車去買東西,結果當地人說的方言我一點兒都聽不懂。聽網上說東南有些地區方言差異大到鄰鄉之間甚至鄰村之間都難以溝通。
還好在兩千多年前就實行了“書同文”,不然如今的中國可能會像印度和歐洲那樣。
中國各地的方言差異這麼大,以至于同一種事物在不同地區有各自的俗名,這叫“同物異名”。或者同一名稱在不同地區稱呼不同的事物,這叫“同名異物”。“同物異名”和“同名異物”的情況在中國極為常見。
因此,北瓜和東瓜在某些地區肯定有此稱呼,但沒有流行于全國,所以被忽略了。
中國古籍當中有不少關于北瓜和東瓜的記載。
元代南戲作品《白兔記》裡有:“卧牛岡上六十二畝瓜園,一年四季有瓜,東瓜西瓜,南瓜北瓜。”
明代《瀛涯勝覽》 記載:“菜蔥、姜、蒜、芥、東瓜、西瓜皆有。”
明代《保德州志》記載:“西瓜(近有一種名高麗,白色斑子,味甚甜脆,種久漸變)王瓜、菜瓜、醋通瓜、絲瓜、甜瓜、東瓜、南瓜、北瓜、茄(圓者,種出太原,頗佳)”
清代《濟世神驗良方》記載:“又方北瓜藤嫩頭摘斷,有水就擦之。”
清代《續通志》記載:“北瓜,形如西瓜而小,皮薄色白,瓤紅,子亦如西瓜微小狹長,味甘美。”
清代《恒春縣志》記載:“中笑蕈毒,飲東瓜蔓汁解之。”
還有很多關于北瓜和東瓜的記載,就不列舉了。
去Wikipedia上去搜索北瓜,會出現兩個詞條——西葫蘆和筍瓜。北瓜是西葫蘆的地方俗名。筍瓜學名Cucurbita maxima,原生于南美洲中部。但在中國植物主題數據庫裡可以搜到“西葫蘆”和“筍瓜”,但是“北瓜”都搜不到,隻能靠Cucurbita maxima搜出來,可見這個地方俗名未被收錄在植物數據庫裡。
農學碩士俞為潔1993年在《農業考古》雜志上發表《“北瓜”小析》一文,她通過分析史籍,對曆史上“北瓜”所指的瓜類進行分析,她認為“北瓜”所指的有這幾種:
▲黑龍江日月峽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園的觀賞南瓜,拍攝者王克力。
1、北瓜是指Cucurbita pepo L.var.kintoga Makino(美洲南瓜的一個變種),有些地方稱為金瓜,這種瓜成熟後呈赤褐色,是一種觀賞南瓜,不可食用。清朝江蘇、浙江和廣東的地方志裡多有記載。
2、北瓜是南瓜的一個地方俗名,主要流傳在江南一帶,1930年浙江遂安縣志記載:“南瓜:又名北瓜,形長圓或扁圓,嫩時色綠,老則硃紅,俗人曬幹,以制醬豉。”
3、北瓜是西瓜的一個品種名,這個品種似乎主要産在兩湖及江浙一帶。1813年湖南常德府志記載:“北瓜形如西瓜而小,皮白甚薄,瓤甚紅,亦西瓜别種也。”
4、北瓜是“瓜子瓜”的别稱。“瓜子瓜”也叫做“打瓜”或“子瓜”,是專門種來取籽食用的。1751年四川鄲縣志書記載:“子瓜:一名北瓜,形如西瓜而略小,子小于西瓜而較多,味甚長,土人每種之以取其子。”
5、北瓜是冬瓜的别稱。冬瓜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瓜類,經霜後外皮敷滿白粉,所以冬瓜也叫“白瓜”,因“白”和“北”發音相近,有些地方就把白瓜叫成了北瓜。《江蘇通志方物考稿(中)》記載:“北瓜亦雲白瓜,此即白冬瓜,以北、白聲近而誤者也。”
因此據俞為潔考證,“北瓜”一名在曆史上即可指現代科學分類上的北瓜(Cucurbita pepo L.var.kintoga Makino),也可能是南瓜、冬瓜、大瓜的别名或西瓜的一個品種名。
所以北瓜就是一個典型的“同名異物”的例子,主要是由中國顯著的地域文化差異所導緻的。
李昕升、王思明2014年于《農業考古》雜志發表《再析“北瓜”》一文,在俞為潔《“北瓜”小析》基礎上對“北瓜”進行進一步考釋。文中表明:
根據在古籍中的記載情況,“北瓜”在北方地區多為南瓜的别稱;作為觀賞南瓜的記載主要集中在東南地區;其次是作為筍瓜和西葫蘆的别稱(Wikipedia搜出來的詞條也是如此,這兩種瓜都是南瓜屬的),作為打瓜的情況相對較少。總之,“北瓜”可以看做是南瓜屬的代名詞。
▲品種多樣的西瓜。
文中還對“南瓜”和“西瓜”的名稱來源做了分析:我國瓜類既有土生土長的也有從域外引進的,為了加以區分在“瓜”字前面加修飾,因此很容易引起混淆。如在引種之初往往按照引入地域的方位進行命名,《本草綱目》記載:“南瓜種出南番。”《清稗類鈔》記載:“其種本出南番故名南瓜。”
西瓜傳入中國大概是在公元10世紀,《新五代史》記載:“胡矯入契丹……隧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
所以,南瓜和西瓜是根據其引入方位命名的,從中國以南傳進來的瓜就叫南瓜,西域傳進來的瓜就叫西瓜。
中國以北是草原和嚴寒的西伯利亞,以東是CX半島和日本,這些地區并不盛産瓜果,所以“北瓜”、“東瓜”并非根據傳入方位命名。因此夏緯瑛認為本無“北瓜”和“東瓜”之名,古人欲以瓜從四方之名,即借冬瓜為東瓜,且又強出“北瓜"之名。“北瓜”和“東瓜”很可能是古人為了湊齊“東西南北”瓜而造出來的名稱。
古人想要湊出“北瓜”之名,所以才将一些不太認識的瓜命名為“北瓜”。
▲南瓜(Cucurbita)大家族。
因為瓜類品種多樣且内部差異大,就比如南瓜的外形就豐富多樣,有的長圓,有的扁圓,有的像葫蘆,有的像枕頭;有的瓜皮淺綠,有的墨綠,有的紅黃。加之古代沒有科學的分類法和鑒别法,且地域間的溝通十分不便,所以在地方志中就出現“北瓜”所指五花八門的現象。
“北瓜”一名目前還在某些地方使用,但并未像西瓜和南瓜一樣流行全國。
而東瓜無論是Wikipedia還是國内百科都沒有此項詞條,或者正如夏緯瑛所推測的,東瓜就是冬瓜的别稱。目前網上一些人所稱的“東瓜”也是指冬瓜,隻是打字的時候打錯了。
但無論是南瓜、西瓜,還是北瓜、東瓜/冬瓜,它們都是葫蘆科(Cucurbitaceae)的。葫蘆科的瓜類為豐富人類餐桌、為人類補充營養、補充微量元素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的地域文化差異非常顯著,在全國範圍内“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的現象非常普遍,無法規範統一,這些紛繁的地方俗名,也是中國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