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很多老話、俗語都是農村人們經過千百年的生活得出來的生活的經驗總結,雖說描述的一些情況或許會根據時代而改變,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至理名言,能随時間流傳至今,任然産生着非常大的影響!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咱們來看是什麼意思!
賣房不賣門:在農村生活,家家戶戶居住的都是院落,可以自行建造自己喜歡的房屋的樣式。所以為了能更加的彰顯自家的門面,農村的大多數人都會建造一個比較大氣的房門,所以在農村,大門也是人的臉面的一種象征。同時咱們總是用“門風”一詞來形容一家人的品性素質,所以大門也是房主品德的代表,所以即便是在貧窮的時候,人們也不會把自家的“臉面”和“品德”去賣掉。因為一旦賣掉了這些,就徹底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賣牛不賣繩:大家都知道,牛在以前是咱們農民不可缺少的勞動力,一般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把牛賣掉換錢的,可是即便是賣牛的時候,人們也不會把栓牛的繩子賣給别人,因為這在人們看來是控制牛的物件,而牛是農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筆“财産”,所以如果把繩子也賣了,就表明即便以後再次有了“财産”,自己也無法控制,還有可能被别人牽着鼻子走!
其實“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做人做事不要失去了根本,一旦失去了根本就再無東山再起的時候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