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國生态的不斷恢複,網絡上經常曝出各種過去很少見的動物、植物被發現的新聞,東北虎更是多次被北方地區的朋友拍攝到。東北虎被拍攝到的時候就曾經有人質疑,到底東北虎在人類居住的地方出現是好事還是壞事,是生态變好了還是變壞了?但是根據專家們的解釋,這是一種好的現象。
其實是生态變好還是變壞,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動物看出來,比如野豬、野兔、野雞等等這些曾經在農村大量減少的野生動物,通過這些年的保護以後,已經開始大量的出現,甚至很多地方還泛濫了,導緻前不久前野豬還被林草局征求意見是不是應該移出“三有動物”名錄,由此可見,正是生态的恢複,讓很多過去幾乎消失的動物開始大量出現。
内蒙古發現上萬隻野生黃羊說起野生保護動物,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黃羊,據中新網錫林格勒1月8日消息,在内蒙古蘇尼特右旗額仁淖爾蘇木北部連日出現上萬隻野生黃羊,場面十分壯觀,那麼黃羊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羊呢?為什麼會引發媒體的好奇?可别小看了這種小家夥,來頭可不小。
黃羊的大名為普氏原羚,屬于牛科原羚屬動物,體長大約為110厘米左右,肩高大約50厘米,通常栖息于山間平盆地和湖州半荒漠地帶。據2001年林業出版社出版的由青海省林業局主編的《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普氏原羚》中記錄:
20世紀80年代初環湖附近普氏原羚數量超過1000隻,但是到了80年代末期就減少到了500到600隻,1995年在環湖地區還有5個普氏羚羊種群,大約有300隻,2003年預估剩餘數量大約150隻左右。
2016年,普氏原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21年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這也難怪在内蒙古出現上萬隻的黃羊群會引發媒體的關注了。
-26攝氏度黃羊如何越冬?
據了解,一般黃羊在平時的時候以小群作為單位活動,但是到了冬季的時候會結成大群,所以在冬季我們看到上萬隻黃羊的隊伍就很好理解了。其實作為冬季,我們很多朋友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動物如何越冬,雖然黃羊有皮毛,但是畢竟内蒙古的溫度并不低,還有就是冬季下雪的情況下,黃羊的食物如何解決?
這個時候已經是24節氣中的小寒天氣,對于北方來說下雪、冰凍都很正常,黃羊還在活動就足以說明黃羊是不會冬眠的動物。根據氣象台的天氣預報數據顯示,黃羊出現的内蒙古錫林格勒今天的溫度為零下26攝氏度到零下10攝氏度,可以說對于我們南方地區來說,這是妥妥的冰箱裡面的溫度,而且還有小雪。
當然,對于很多動物來說,如果冬季不會冬眠,通常都會準備一些過冬的糧食,比如蜜蜂會準備蜂蜜、松鼠會準備幹果之類的,但是我們還真的很少看到食草動物會準備過冬糧食的,而黃羊大群的出現,或許正是為了覓食。
關于黃羊如何如何越冬的問題,内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森林公安局民警格希格陶和特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他們在加強日常巡查力度,保護好黃羊在轄區内栖息,并且給黃羊投放鹽磚、玉米等飼料。
原來這才是這些珍稀的野生動物越冬的秘密,看起來夥食還不錯,不但有主食,還考慮到了味道,真的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了,有這麼好的保護措施,再怎麼瀕危的動物,相信未來都會陸續的出現。
還有意外收獲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蘇尼特右旗天然的生态環境适合盤羊、黃羊等野生動物栖息,為了保護這些野生動物,森林公安構建起了聯防聯動的野生動物防控體系,加上牧民的保護意識提到,越來越多的瀕危野生動物在蘇尼特草原上得到保護和幫助,工作人員在巡護時還發現了近百隻盤羊、野驢和鵝喉羚。
根據小編的了解,盤羊不但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動物,也是我國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驢除了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外,還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鵝喉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