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長如何在教學上講話

家長如何在教學上講話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5 23:55:03

家長如何在教學上講話?(一)理念>方法當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過于不論是年老的祖父母還是許多年輕父母,其教育思想還停留在憑感覺、擺權威或是随大流、趕時髦的搖擺狀态,大多數人在頭腦中一直沒有一種穩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對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貫性和長遠觀點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問題的核心,我們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夠支撐孩子一生的哲學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獲得的隻是一鱗半爪的破碎的東西,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家長如何在教學上講話?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家長如何在教學上講話(家庭教育中的五個大于号)1

家長如何在教學上講話

家庭教育中的五個大于号

(一)理念>方法

當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過于不論是年老的祖父母還是許多年輕父母,其教育思想還停留在憑感覺、擺權威或是随大流、趕時髦的搖擺狀态,大多數人在頭腦中一直沒有一種穩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對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貫性和長遠觀點。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問題的核心,我們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夠支撐孩子一生的哲學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獲得的隻是一鱗半爪的破碎的東西。

從理念上,現代家長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園丁型的,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這種家庭的孩子特别容易成功,但父母最難,因為它要求父母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這是現代人本主義的;第二類是懶漢型的,不懂教育,也沒什麼責任心,不管不問,靠天收,這種家庭裡的孩子一樣有成功的可能,這是傳統自然主義的;第三類是倒幫忙型的,不懂教育卻特别有責任心,打着為你好的旗号,一分鐘也不停止對兒童的戕害,大量失敗的孩子都是由這類家長制造出來的,這是扼殺人性的主義。 三種理念也就是三種思維方式,孩子優秀就優秀在思維方式上,成功從父母開始,就是從父母的理念開始,我要說:理念比方法重要一萬倍!

(二)興趣>知識

由于缺乏最高理念,于是一些次要的東西便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知識就是力量,許多父母都被這一巨人的聲音所蒙倒,現在行不通了,運用知識才是力量,知識也不會自動地改變命運,出色地使用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許多父母還在逼孩子走一條老路: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大勢,沒有優勢那就等着平庸。

(三)狀态>能力

智力是許多父母腦海裡另一個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決問題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隻要智力正常,就足夠成功了。現在許多父母已經意識到最終還是能力重要,所以看重素質教育,并且接受了情商概念。我在這裡不用情商>智商,是因為這兩個概念太專業了,大部分人對它的理解都比較模糊,而“狀态”更形象,它比能力更重要。 我們都有一種體驗,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聲音、動作、食欲全變了,而一旦恢複,又神清氣爽,理想的雲帆又高懸起來,這就是狀态。在體育運動中我們也看到,運動員不在狀态時,便出不了成績。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發揮能力才重要啊!

許多兒童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天真靈氣,活潑、浪漫、歡笑在他們身上已不複在在。作業本前磨蹭,奧數班上瞌睡,鋼琴課上發呆,現在的中小學生三分之一以上厭學,是他們智力不行嗎?不,是他們根本就不在學習的狀态!唠叨、逼迫、打罵、諷刺、父母之間的争吵早讓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發揮,完全是一種病态。不在狀态,奢談什麼成長,什麼未來!說真的,成人身心疲憊已經夠不幸了,如果從兒童開始就是身心疲憊的狀态,就是機械的狀态,父母把孩子帶到世上做什麼啊!

孩子狀态好,比什麼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說起孩子,“要他學習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馬上就活了”,找到狀态誰都會活的,哪裡讓他活哪裡就是他成長的方向!

我們都渴望回到童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狀态嗎?請父母們相信,大凡一個能作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護好孩子的童真狀态是父母的責任!

(四)品德>分數

當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開後,發現最核心的還是人為什麼會成為人的人格問題。能力、專業、學識主要是幫助我們解決做事的問題,但不解決做人的問題,你很難有做事的機會,或者是做不長。中國傳統的教育,“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首當其沖就是成人,一切從修身開始,這是人生最低目标。

人格中個體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愛勞動,社會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為博愛。

馬克思說“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真是天才的哲學論斷。人是活在意義中的動物,所謂意義就是價值,價值是如何誕生的?勞動中得來,任何有欣賞價值的或值得擁有的東西都是因為凝聚着勞動。隻要勞動中我們才學會真正的感恩和責任,我們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費的東西了,于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價值,最終人生沒了價值。 從心理學上說,馬克思的話一樣是天才的論斷,勞動是内在需要,是人跟世界最原始的聯系,被剝奪勞動的人失去的不将是價值而将失去人格,成為心理健康最低下的人。另外,剝奪勞動也就是阻止兒童社會化的進程,同樣造成心理健康低下或扭曲。

美國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話來表達:“給孩子制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父母每周一次貼出要孩子幹的家務勞動内容,檢查完成情況,給予家務報酬,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産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勞動是中國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國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業做沒做”“考了多少分”。被母親逼學習而殺死母親的少年犯徐力他隻自豪兩件事,一是給一位孤寡老人做過飯,一是在母親生病時搬過煤氣罐。

一切惡劣品德從好逸惡勞開始,如果父母正在培養這樣的人,那,這個家庭也就差不多了!

(五)空間>愛心

盧勤總結現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的面積越來越大,心靈的容積越來越小;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說到底“三小”是“一小”:心靈空間的狹小。

《一生的保證》這本書把空間原理作為重要的成功哲學原理。人生活在自然空間裡,我們的成長就是對空間的進軍,我們又生活在心靈空間裡,我們的成長還是精神體驗的擴大,這兩大空間的拓展才能支撐起一個人真正健康地成長。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愛孩子啊,可愛心帶來的卻是親子關系的一片緊張,不滿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殺者有之,中國人的親子關系處在從含在嘴裡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兩個極端階段。正是這個原因導緻心理營養不良、心靈枯萎、心理夭折而離開正常的社會生活,在心理咨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

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不知教也!”許多父母以各種理由把孩子捆在學習上,告訴孩子未來社會多麼多麼競争,孩子幾乎沒有自由,除了疲憊的學習,任何體驗都被“愛心”斬斷,沒有體驗哪有思維的成長?哪有空間的擴展?當孩子最終對一切都無所謂時,父母無回天之力,心理咨詢也同樣異常艱難,一位十六歲的中學生說“我不知道什麼競争,我現在就不想競争了。” 一個人的成長其實就是拓展空間和處理空間中的問題,如果孩子在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練,它靠什麼打未來?西方諺語“不要告訴我他有多少才能,隻要告訴我他到過哪些地方”“讀萬卷書,行千裡路”,正是對空間最深刻的認識。

空間在人格心理學上也意義重大,人的素質多大來源于業餘活動,一個人可以自由支配時他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空間味着一個人的安全範圍,它帶來的問題是被動、束縛、控制,這種人長大了隻能做機械的事,并對愛人有瘋狂的控制欲,傷害家庭傷害下一代。而和諧寬松的家庭其孩子則冒險、主動,并能與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獲取成就與幸福人生。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你就是偉大的父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