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華錫
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同比增加35萬。今年一季度以來國民經濟呈持續穩定恢複态勢,為穩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疫情對就業的深層次影響仍在持續,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面向5762名全國各級在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大學生認為現在就業難,超八成希望找對口專業工作,超三成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就業,超四成對就業保持期待态度,超四成希望畢業後到省會城市發展。國企成首選就業方向,工資待遇、發展空間、同事相處氛圍成就業主要看重條件,近四成希望月薪5000-8000元,缺乏實踐和工作經驗成就業主要困擾。
近八成大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式嚴峻,就業難
洛陽理工學院大二學生李天浩認為,現在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大,“特别是偏向科技、互聯網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很高的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
李天浩的專業是電氣學院自動化專業,他認為他們專業本身找工作并不難,但他想找專業對口的工作,“成為工程師可以趕上國家工業4.0的發展。”
今年就業形勢雖然嚴峻,但他認為機遇與挑戰并存。為了消除就業壓力,他選擇現階段增加知識儲備,“我還年輕,我有更多精力改變自身不足,學習更多新知識,有能力也有時間去改變自己。”
調查數據顯示,76.12%的大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12.03%認為就業形勢正常,有6.44%表示對現在就業形勢不了解。40.65%的大學生對就業持期待态度,其次為焦慮、積極和糾結,分别占比21.4%、16.19%和10.92%。此外,還有80.41%的受訪大學生希望找專業對口工作。
這幾天,當不少畢業生都在為就業發愁時,山東職業學院鐵道車輛專業畢業生孟斌卻很淡定從容。
原因是他所在的專業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鐵路局和地鐵公司來學校招聘,他接受了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的面試,當時就被拟錄取,簽訂三方協議,現在正在實習。
“正常情況下,8月份就正式入職了。”孟斌說,他一開始就想着盡早畢業,為家裡減輕負擔,“畢竟對于一個專科生來講,能進國企擁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吧。”
他坦言,自己對就業充滿期待,沒有太多就業壓力,現如今對未來滿懷自信,“盡職做好車輛‘大夫’,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
根據中國青年網的調查數據,32.59%的大學生希望通過學校推薦的方式找工作,其次是招聘會、求職網站分别占比22.79%、12.95%。
超四成大學生希望畢業後到省會城市發展
數據顯示,43.94%的大學生希望畢業後到省會城市發展,其次是一線城市、中小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分别占比22.09%、15.6%和13.61%。48.32%的大學生希望畢業後考研,其次是就業、創業、考公,分别占比33.36%、11.92%和3.84%。此外,36.64%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國有企業,其次是機關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分别占比25.67%和13.07%。
吉林大學研一學生蘆猛近段時間以來比較糾結,面對研究生畢業後如何找工作,在哪就業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缺少一些比較系統的職業規劃,對于要選的職業沒有清晰地認識和了解。”
最讓他糾結的是,畢業後會面臨的是去大城市還是回家鄉的選擇。
他認為,一方面大城市工作崗位和機會比較多,賺錢可能也比較多一些,但是壓力可能也會大一些。如果回到自己家鄉的話,可能就業崗位比較有限,但是可能工作穩定,離家人朋友也比較近。
由于家鄉在河北唐山,距離北京天津比較近,如果留在大城市發展,他優先考慮去這兩座城市,其次是成都和重慶等省會城市、直轄市發展。
如果畢業後回老家,他覺得可能會考選調生或者公務員,“畢竟老家那邊的工作機會少,和我的專業不太對口。”
蘆猛決定趁着年輕去大城市闖蕩闖蕩,先去體驗一下,如果感覺不合适的話,再去小城市。
但面對每年劇增的畢業生人數,他還是有很大壓力,他擔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是我感覺與其焦慮倒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些職業的規劃,多參加一些實習,多體驗一下不同的職業,可能到時候找工作的話會更有把握吧。”
缺乏實踐和工作經驗成就業主要困擾
就業中令人困擾的事情是什麼?面對這個問題,76.29%的受訪大學生選擇缺乏實踐和工作經驗,其次是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和缺乏社會關系,分别占比62.76%和59.15%。
南京财經大學紅山學院大四學生徐芊芊近期一直在忙着投簡曆、找工作、參加面試。
幾次面試下來,她覺得,其實并不是找工作難,而是找到一個适合自己的工作比較難,一方面要顧及自己的能力可以做什麼樣的工作,是不是專業對口;另一方面還要看社會為畢業生提供了什麼崗位或是社會更需要哪些崗位,畢業生能否達到心儀企業的要求和标準等。
在就業過程中,徐芊芊明顯感覺自己缺乏實踐和工作經驗,在一些面試中,雖然是面向應屆畢業生的,但是依然很看重實踐經曆,“在校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标準,實踐經曆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是能力的象征。”
她舉例說,之前的一場面試中,招聘企業在招生簡章上有明确的專業劃分,招專業對口畢業生,但是面試時有一個同學專業并不對口,“她是生物工程專業的,面試的是營銷策劃崗位,但是因為她有很多的兼職經曆和實習經曆都是營銷策劃,她最後就被錄取了。”
這段經曆讓她越發覺得,大學生畢業前應該多實踐,積累工作經驗。
由于自己是财務管理專業,她希望就業方向是天津和北京,就業崗位中,她更看重工作帶給自己的發展空間,但工資待遇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因為畢業之後大家面臨的最實際的問題還是生存問題,我覺得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才能再談後續發展。”
“我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月工資在5000元左右。”徐芊芊說。
記者調查顯示,39%的大學生期待月薪是5000-8000元,其次是8000-1萬元及以上,分别占比27.25%和18.62%。調查中,大學生在工作中更看重工資待遇、發展空間和同事相處氛圍,分别占比82.82%、80.61%和69.32%。
專家:畢業生應主動參與企業實習實踐,為成功求職增加砝碼
天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柳豐林認為,大學生普遍感覺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原因是在就業形勢方面。近期雖持續好轉,但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依然存在,就業崗位存在一定程度縮減。同時,疫情後,部分學生及其家庭的求職意向更加傾向于選擇穩定型工作崗位,更加關注體制内工作,雖競争激烈,仍不願意調整就業期望。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無業可就”與“有業不就”現象依然存在,直接導緻學生的求職焦慮感上升,認為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部分學生選擇通過考研升學的方式來被動應對,“慢就業”“緩就業”現象有加劇的趨勢。
在就業意向城市選擇中,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依然是學生相對偏好的選擇。柳豐林認為,從職業發展角度來講,大城市中優質企業相對集中,創新創業政策相對成熟,人才引進條件相對優厚,生活保障相對便利,平台大,機會多,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完成職場轉變,幫助他們适應職場節奏,開拓職業視野。不過,大城市中人才過于集中,學生成長成才面臨更多的競争與考驗,也客觀存在局部人才過剩,學曆過度消費的現象,不利于畢業生職業初期的發展。“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說,畢業生還是應該避免随大流,結合自己的特點與職業發展目标,到國家需要的地區與行業建功立業,在青春奮鬥中成就自我,奉獻價值。”
柳豐林認為,關于畢業生缺乏實踐和工作經驗的問題,不用過度在意。一方面類似的問題雖然在社會招聘中普遍存在,但是在校園招聘過程中,因為面對的群體普遍存在同樣的經驗缺乏問題,用人單位通常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基礎條件、能力素質與發展潛力。另一方面,為了在求職市場中更加具有競争力,畢業生也确實應該利用好暑期等相對集中的空閑時間,主動參與企業實習實踐,增長工作閱曆,為自己的成功求職增加砝碼。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孟斌、鄧玲玲、徐芊芊為化名)
制圖 李華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