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長假已經進入尾聲,是時候來盤一盤今年的國慶檔了。
今年國慶檔有不少新電影上映,看點十足,其中,有這麼一部電影,它讓大家前半段都在罵,後半段都在哭,把情緒控制做到了極緻!
它,就是由甄子丹領銜主演并參與監制的,國内首部實景拍攝的雪山搜救題材電影《搜救》。
電影講述了來自深圳的阿德(甄子丹 飾)一家人前往長白山自駕,因一次家庭争執,阿德弄丢了自己八歲的兒子樂樂,在搜救隊的幫助下堅持尋人的故事。
不得不說,《搜救》的前半段,真的很氣人——失蹤的小男孩樂樂,無疑是個熊孩子,稍不如他意就大吵大鬧,還差點害得媽媽和妹妹出事;家長粗暴教育,隻知道用言語暴力和“武力”壓制孩子,弄丢孩子之後又給周圍的人施壓,情緒極其不穩定,讓警方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孩子父母尋求媒體幫助,可媒體隻求爆點,炒作輿論煽動對立,不僅幫不上忙,還讓家長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一看,簡直就是全員惡人嘛!
但再往後看,其實又能看到很多戳人的小細節:
阿德和妻子敏璇(韓雪 飾)本是一對恩愛夫妻,兩人當初在深圳結婚時,并沒有多麼富裕,因為台風天,賓客都沒有出席婚宴,辦酒的錢也打了水漂,可他們沒有彼此責怪,而是拉着手一起跳舞。
但孩子走丢後,面對警方調查、媒體煽動,敏璇卻忍不住産生了疑心,被阿德“蓄意棄子”的說法所動搖。
兩個人變成了兩根刺,紮向自己,紮向對方,也紮向周圍的人。
這一對夫妻,變得卑微而狼狽,為了一點點的可能,被耍得團團轉——被人販子打、被鍵盤俠罵、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欺騙……
前半段的憤怒到這裡煙消雲散,化作了無奈與唏噓,變成了眼淚流下來。
尤其是在阿德舍生救子後,敏璇把當時準備帶回深圳的金魚交給被成功救回的樂樂,回想起一路的争吵與不肯訴諸于口的愛,實在令人忍不住落淚。
明明,尋子的路上阿德還反複排演,想着等找回兒子自己要如何道歉,可父子倆卻就此生死兩茫茫了。
其實阿德這個不完美的父親形象,何嘗不是一個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在阿德和樂樂身上,許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童年。
在中國式的家庭關系裡,大家總是做的比說的多。如果大家能好好溝通,給對方一個擁抱,父親會知道兒子沒有那麼不懂事,兒子也會理解父親的嚴苛暴躁并不全是本意。
所以說,越是親密的人之間,越要好好的表達愛,而《搜救》的意義就是在于,用一個悲劇性的故事,告訴你,“表達愛要趁早!”
相信看完全片的人,一定深有感觸吧!就像我那場裡的中年家長們,都流下了若有所思的眼淚……
#電影搜救#
#電影搜救體現真實人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