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師資力量的建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時代教育優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當代中國教育開啟了新征程随着中國高等教育從大衆化向普及化的轉變,以及人民大衆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高考生源的不斷變化,民辦高校發展面臨難得機遇和諸多挑戰民辦高校的發展,關鍵在于師資隊伍建設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緊抓軍隊改革的曆史性機遇,創新管理模式,大力引進從國防科技大學退役的高學曆高職稱人才,較好地解決了高學曆高職稱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問題,極大地提升了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水平,顯著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一流師資力量的建設?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時代教育優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當代中國教育開啟了新征程。随着中國高等教育從大衆化向普及化的轉變,以及人民大衆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高考生源的不斷變化,民辦高校發展面臨難得機遇和諸多挑戰。民辦高校的發展,關鍵在于師資隊伍建設。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緊抓軍隊改革的曆史性機遇,創新管理模式,大力引進從國防科技大學退役的高學曆高職稱人才,較好地解決了高學曆高職稱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問題,極大地提升了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水平,顯著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組建高科技研究院,搭建聚集人才的平台,使退役高學曆高職稱人才進得來。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的所在地在衡陽市,如何引進辦學在長沙市的國防科技大學退役教師,是一個需要破解的問題。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學院就開始籌劃引進國防科技大學退役的高學曆高職稱人才,經過1年多的溝通交流,沒有成功引進1人。學院董事會分析認為,主要是退役教師的特定教學經曆,制約了他們很難在較短時間内融入到學院的各教學單位中去,産生畏難情緒。劉福生董事長毅然決定創新引進模式,搭建新的平台,于2017年8月1日在長沙市正式組建高科技研究院,這是為定向引進國防科技大學退役教師專門設立的組織機構,通過集中管理的方式解決退役教師進得來的問題。高科技研究院成立後,明确了高科技研究院的地位作用、工作内容、體系結構,确立了産學研一體的辦院模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核心”。為更多地引進人才,聚集人才,在國防科技大學進入軍改關鍵時期,湖南交通工程學院連續在國防科技大學科苑賓館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集中招聘,劉福生董事長親臨現場宣講優惠政策,解答各種疑問,諸多退役高職稱高學曆人才踴躍加入高科技研究院,成為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的專任教師。高科技研究院師資力量不斷壯大,現有高科技人才125人,教授29名,副教授65名,具有博士學位69人,碩士學位42人,學科專業涵蓋信息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在這支高科技人才隊伍中,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1人,全軍優秀教師2人,軍隊多領域專家組成員5人,教育部學科協作專家組成員2人,軍隊育才金、銀獎獲得者26人,軍隊專業技術幹部人才津貼18人,承擔過多項國家和軍隊重大項目,獲得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71項。
通過有效和精細化的管理,合理配置教學研究力量,使退役高學曆高職稱人才留得住。管理的本質在于,通過對過程的有效控制,對未來可以預期。為此,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在增強高科技研究院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針對性上下功夫,為充分調動引進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學院為高科技研究院制定了人才引進、教學、科研和考核等七項具體制度,細化和明确了各類人員的工作内容和标準,使未來的工作成為一個能夠預期的過程,顯著降低了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營造事業留人的環境。基于各類人員具體的工作内容和标準,結合學院需求和未來發展,高科技研究院組建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研究所、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搭建了符合學院教學需要、契合人才隊伍特點的管理機制,從而使高科技研究院的學術研究、課題申報、項目孵化、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工作得以有效運行,良性發展。通過合理的配置研究力量,提供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的平台,有效解決了退役教師留得住的問題,顯著增強了師資隊伍的穩定性和凝聚力。高科技研究院成立5年來,隻有4名教師流動離開,1人是因孩子去外地上學需要照顧而離職,3人是因年度工作考核不合格而離職。
實現高科技研究院與各二級學院的深度融合,使退役高學曆高職稱人才用得上。高科技研究院作為學院的下屬教學研究單位,始終堅持服務和服從學院整體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主動、常态化地深度參與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順利實現了與各二級學院的深度融合,使高科技研究院成為學院發展的增長點。對集中引進的退役教師,由高科技研究院集中管理、統一調配、分散使用在與其學科專業對口的方向上,實現每名老師與課程團隊、科研團隊的深度融合。通過團隊式而不是單一獨立地融合,使退役教師的專業優勢、教學科研經驗能夠得以繼續發揮,實現個人與組織的良性互動,從而産生了比較好的效果。高科技研究院所屬教師與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為退役教師發揮作用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拓展了清晰的個人發展空間和方向,有效解決了退役教師融得進、用得上、用得好的問題。目前,有8名高科技研究院教師在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實現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有19名教授成為學科專業帶頭人,10名教授和43名副教授成為學科專業的主要教學科研骨幹,顯著增強了學院學科專業建設的力量。高科技研究院成立五年來,獲各類教學競賽獎15項、學科競賽獎8項,承擔科研項目33項,出版著作教材11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被省科技廳認定為新型研發機構。
(本文作者:黎新才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高科技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德才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高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