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是一個地道的上海姑娘,從哈佛大學研究生畢業回國後,去年9月份一頭紮進社區,開始專心做起垃圾分類工作。一年不到的時間,她跑了上海88個小區,手把手教居民垃圾分類。哈佛畢業,為什麼要自讨苦吃,走街串巷,埋頭與垃圾分類較上勁兒?
昨天是上海正式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二天,周春來到周家嘴路的虹葉茗園小區垃圾集中投放點。
一位哈佛畢業生,為什麼會到社區搞垃圾分類?周春坦言自己的入門有點誤打誤撞。起初2016年學成歸國的時,自主創業選擇了有機農産品行業,哈佛生的标簽讓她輕松融到了兩輪資,可是有一次她到一個小區去推銷有機蔬菜,居委會主任的一句話把她給逗樂了。
周春:“問他們書記,要不要有機菜,她說有機菜我不要,我給你點錢,你給我做垃圾分類吧。啊?我說,還有這個事兒?原來政府急成這樣了,願意讓我一個賣菜的去做垃圾分類,那我想這個剛需也夠剛了,那就做吧。”
樂歸樂,不過,善思考,有着敏銳洞察力的周春瞬間意識到,喊了快20年的垃圾分類,這回上海真的要動真格了。于是,周春毅然決然地退出了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決定從一個人幹起,專心做垃圾分類。不過,理想美好,前行卻很艱難,當周春單槍匹馬來到延吉街道控江西三村推行垃圾分類時,這個50年代的老小區,高空抛物,甚至随地大小便的人都還有,垃圾分類這事,真的能做成嗎?
周春:“大家心裡都打鼓,那會大家都覺得,垃圾分類是什麼東西?物業都不支持的,不來反對就不錯了,就一個人做嘛。”
周春說,很多人都說她挑了一件最髒最累的活兒,可是當你走進社區,看着六七十歲的阿婆和老伯志願者們,不顧居民們埋怨,忍氣吞聲地配合着自己的工作,撤桶、執勤,很多次自己也被感動的眼眶濕潤。因此,與其說是她在堅持,不如說是這些阿姨和老伯們的執着推着她不斷前行。
周春:“就是很感動呀,有一阿姨是癌症患者,她說我當年癌症很厲害的時候,居委都來看我的,我要記這個情,既然現在小區需要,那我就出來。還有些阿姨發着高燒,下着雨也不請假,她就在那裡值勤。”
88個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超過95%,濕垃圾純淨度達到98%以上,就在大家因為這樣傲人的成績,向周春投去贊許的目光時,很少人會知道,最近的周春還承受着公司流動資金捉襟見肘的壓力。
周春:“上個月開始發不出工資了,我現在去準備申請個人貸款,因為現在這個街道做了四個月,還沒有拿到錢呢,政府采購就是這麼久。”
周春說,一開始她就想的很清楚,僅憑熱情和理想,以公益組織的形式推行垃圾分類是很難持續的,所以去年10月她成立了公司,目前全職員工8人,平均工資僅有五六千,員工裡有的是海歸,有的是拒絕了500強的高薪,為着同一個理想聚到了一起,她不能辜負這些小夥伴們的期望,自己會挺住,也必須挺住。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姚轶凡
編輯:陳麗
責任編輯:向曉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