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極具中國特色的冰雪盛宴在北京落下帷幕。燃爆冬奧賽場的健兒,再一次用熱血青春、激情與奮鬥書寫出人類的“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作為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次地為奧運健兒們的諸多壯舉喜極而泣時,也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教育三問”的沉思中: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
無論是一鳴驚人的蘇翊鳴、還是勇奪首金的男子速滑隊、抑或首秀爆紅的谷愛淩,諸多奧運健兒的榮譽背後讓我們熱淚盈眶、元氣滿滿的是他們身上傳遞的奧運精神:“挑戰極限、突破自我、永不言棄、勇敢堅定、團結合作、堅韌、有愛”……這樣的奧運精神19世紀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在他複興奧林匹克運動中就闡述過:“參與比取勝更重要,對人生而言,重要的絕非凱旋而是戰鬥。奧林匹克運動是為了造就更加健壯的人類,從而使人類更加嚴謹審慎而又勇敢高貴。”可以看出,奧林匹克運動是以全人類不斷完善自我為出發點。
在過去數十年尤其是最近幾年,經濟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以及神經學家等專業人士不斷提出證據,他們認為,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不是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向孩子們的腦子裡灌輸了多少信息,而在于能否幫他們形成一系列截然不同的有價值的品格,譬如專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責任心、堅韌、勇氣、自信等。經濟學家把這些品質稱為非認知技能,心理學家稱之為人格特征,而教育工作者就把這些稱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以上精神品質的人更可能走向成功,更有機會獲得幸福人生,也會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留戀冬奧聖火剛剛熄滅的餘溫時,我們教育人似乎也更明确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的答案:我們就是要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勇于擔當,為國家奮鬥,為人類和平自由不斷超越、團結友愛的人。
(二)
怎樣培養人,讓我想起非洲有一句諺語“舉全村之力養育一個孩子”。無疑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重要的人。從優秀基因的傳遞到呱呱墜地後全力以赴的培養,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在家庭這第一所學校受到啟蒙,都是父母這兩位第一任教師辛勤汗水的結晶。
但我更想說的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其他更多成年人和環境的影響。親朋、鄰居、老師、醫護人員、明星偶像、政治領袖甚至博物館、滑冰場,他們都是孩子的成長環境,不經意間就會改寫孩子的生命。由此圍繞一個孩子的成長所經曆的環境就組成了教育共同體——家庭、學校、社會。
教育共同體是利益共同體,最大利益是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以及人類的發展。處在這三個環境中的影響兒童終身發展的成年人,也都在顯性或隐性地從事着一份共同的職業——教育。這就需要三者先統一育人的價值觀,一定回歸到教育的前兩問中。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隻有在認同前面的觀點後,方可八仙過海各顯育人的最大能量。因為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私有财産,也不單純是某個學校的學生,他應該是社會的、國家的乃至全人類的。
以奧運健兒這些人才的培養為例,更見家庭、學校、社會這個教育共同體合作共育的最大功效。除了奧運健兒自身的天賦和熱愛之外,學校和社會也需要建立協同育人的機制,方可保障健兒們的優勢被發現、被培養從而讓他們綻放。
冬奧是谷愛淩的首秀舞台,極限挑戰淩空成名後網上除了熱衷其優秀的家庭教育之外,還談到為了備戰奧運,她選擇提前一年讀完高中的課程。其中就透露了美國高中靈活自由的選課制度,開學初前兩周是學生熱熱鬧鬧的選課實驗周,尤其是在高中,學生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兩周内依據自己實際情況确定難度後固定下來就可以。記得在GROTON高中參訪時,就遇到一個亞裔男孩,因為年底有冰球世界杯錦标賽的集訓,他在秋季開學時就申請數學初級班,他說這樣就可以節約出時間訓練,同時還可以保障成績在93分以上。如果選擇中級或高級班,就需要課下花費更多的時間接受輔導,這樣就沒有時間訓練了。這樣的靈活自主擇課制度既可以保障學生能完成适合自己強度的文化課程,又可以把學生的熱愛發揮到極緻,甚至摘得奧運的桂冠。我國學校課程大多都是教學處按照師資配備統一排課表,如果遇到像張琳這樣的天才運動員(張琳摘得了2009年世界遊泳錦标賽男子800米自由泳金牌,從此中國遊泳結束了沒有男子世界冠軍的尴尬曆史),學校也會根據他的訓練時間,靈活機動地允許他請假去體校參加訓練。
除了學校在機制上保障體育專業人士的培養之外,國家、社會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也是極為重視。據國家發改委消息:“為推動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設施網絡,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全民健身設施補短闆工程中央預算内投資21億元,支持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中标準田徑跑道和标準足球場地、社會足球場地、健身步道、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共185個。”此次北京冬奧會也極大激發了人民群衆參與冰雪運動,國家也需要支持冰雪等戶外運動場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
沒有一個孩子能完全獨立長大,沒有一個家庭可以生活在真空裡——任何一個孩子的發展成長都需要家庭學校社會這樣一個育人價值觀一緻、相互共融共通的教育共同體,讓孩子、父母、教師和周圍的每個人都生活在理解、支持和愛的教育生态中。
李浩英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2月23日 第 09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