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生地碎葉城地圖|
“旱海”:“沙漠”的文藝版沙漠的定義來自地質、地理學家,是指地面完全被沙覆蓋、植物稀少、氣候幹燥的荒蕪地區。“沙漠”,并非今天才有。我國古代文獻中早就有“沙漠”二字,泛指我國西北的黃沙覆蓋地帶,與今天的沙漠有相近之處。
因為古已有之的沙漠一詞,與自然界那種被沙覆蓋的區域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于是它也成了地理名詞。
塔克拉瑪幹沙漠
唐代輪台:烏拉泊古城
如班固《漢書》中就有“沙漠”詩句:"徑萬裡兮度沙漠。為君将兮奮匈奴。"魏晉時期阮籍在《為鄭沖勸晉王箋》中寫道:“前者明公西征靈州,北臨沙漠。”
漢語中還有沙漠的同義詞做“沙幕”,如北朝庾信在《周柱國大将軍纥于弘神道碑》中所言:“祁連猶遠,即受冠軍之侯;沙幕未開,元置長平之府。
我們還不難看出:沙漠在古代中國不單用于描述自然景觀,還常常用于引申義,代指“邊疆地區”。大多數邊塞詩中的“沙漠”都代指邊關沙場。
如北朝高琳“何以報天子,沙漠靜妖氛”;北朝裴讓之“沙漠胡塵起,關山烽燧驚”;隋朝王胄“前年破沙漠,昔歲取祁連”等。
玉門關
嘉峪關
敦煌鳴沙山
沙漠駱駝
古詩詞中,還有另外一個詩意的詞語——瀚海,明代之前的瀚海指的是北方的大湖,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有“(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臨瀚海”;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有“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瀚海與沙漠連用時,有時特指貝加爾湖和蒙古高原的大戈壁(大戈壁以沙漠、岩漠為主)
明代以來,瀚海被抽象為形容廣袤如海的沙漠戈壁地區,又通“旱海”。“旱海”在宋代曾是甯夏靈武一帶,後來被引申指沙漠。
明代之前,中原王朝的敵對勢力多生活在西北。沙漠常跟邊關、邊疆、沙場聯系在一起。出現“沙漠”“瀚海”“旱海”的邊塞詩,一般都表達着作者建功立業的理想。
|17世紀畫,高力士脫靴|
|17世紀畫,高力士脫靴|
這些衆多熱血青年中,就有李白。李白在多首詩中寫到了“沙漠”:
良圖掃沙漠,别夢繞旌旃。(《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塞下曲六首·其四》)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淩黃河。(《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贈何七判官昌浩》)
沙漠集中分布在我國西北,這一帶是中原王朝與遊牧部落沖突之地,是邊關沙場所在,這裡李白所說的沙漠其實就是代指邊關。李白和他的朋友杜甫一樣,生活的年代,先後經曆了盛唐和安史之亂。這些“向往沙漠”的詩,多寫于安史之亂之際,表達了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心志。
除了李白,高适、岑參、李賀、王維等都是邊塞詩高手,這些邊塞詩中多有“沙漠”“大漠”“黃沙”等與沙漠有關的描寫。
當然,李白父親長期戍守邊關大漠,李白就是在距離大漠不遠的碎葉城出生,他對那裡的自然環境一定十分熟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