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9月10日,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軟通動力”)首發上會,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軟通動力拟于深交所創業闆上市,計劃公開發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過6352.9412萬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不低于發行後總股本的10%。公司拟募集資金35.00億元,分别用于交付中心新建及擴建項目、行業數字化轉型産品及解決方案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數字運營業務平台升級項目、集團人才供給和内部服務平台升級項目、補充營運資金項目。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實現營業收入分别為70.09億元、81.39億元、106.05億元、129.99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分别為69.90億元、81.08億元、105.80億元、129.81億元。報告期内,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别為-1569.18萬元、3.07億元、7.12億元、12.59億元。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資産總額分别為67.08億元、74.87億元、80.75億元、90.41億元,負債總額分别為44.31億元、49.03億元、47.97億元、49.66億元。軟通動力資産負債率分别為66.06%、65.49%、59.40%、54.93%,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分别為34.34%、36.89%、37.94%、32.64%。
軟通動力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低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報告期内,公司流動比率分别為1.45、1.32、1.57、1.80,可比上市公司流動比率均值分别為2.48、2.20、2.51、3.48;速動比率分别為1.29、1.19、1.42、1.65,可比上市公司速動比率均值分别為2.34、2.07、2.40、3.33。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應收票據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分别為363.28萬元、376.43萬元、678.27萬元、3683.79萬元。公司應收賬款餘額分别為25.68億元、33.11億元、32.43億元、33.73億元,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别為25.09億元、31.94億元、30.95億元、33.0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35.79%、39.24%、29.19%、25.44%。
報告期内,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别為3.14、2.85、3.18和3.56,低于同行業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周轉率3.69、3.67、3.93和3.93。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存貨金額分别為5.98億元、6.17億元、6.21億元、6.34億元,占流動資産的比例分别為11.11%、10.03%、9.38%和8.31%。2018年至2020年,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别為10.13、12.53、15.08,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存貨周轉率均值123.35、110.18、194.68。
軟通動力毛利率上升,略低于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綜合毛利率分别為23.08%、24.34%、26.88%和27.22%,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别為23.01%、24.30%、26.87%和27.22%。報告期内,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為27.70%、27.14%、27.36%、28.07%。
軟通動力半數業績依賴華為。報告期内,公司對前五名客戶的合計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63.37%、67.04%、68.55%和69.88%,其中對華為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53.86%、53.38%、55.45%和55.53%。
據招股書披露,軟通動力存在因違約、考核結果等導緻罰款、扣減服務費情況。報告期内,公司因上述事項收到客戶罰款、扣減服務費的金額分别為149.99萬元、194.10萬元及2060.12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0.02%、0.02%及0.16%。其中,2020年華為對公司進行罰款、扣減服務費2050.12萬元。
軟通動力訴訟頻繁。招股書披露,軟通動力及其控股子公司尚未了結或可預見的重大(單個訴訟或仲裁的标的金額超過500萬元)訴訟或仲裁事項為:與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服務合同糾紛、與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服務合同糾紛。報告期内,軟通動力發生的勞動争議糾紛(含勞動仲裁和訴訟)共計108件。
據中國網報道,軟通動力募資近四成用于建房。除了近17%的募資拟用于補充營運資金,35億元的募資中,占比最大的是交付中心新建及擴建項目,拟投入資金約20億元。在20億元的項目預算中,房屋建設費用高達13.74億元,占交付中心項目整個預算的近7成。将如此多的募集資金用于房屋建設,這麼做是否有“不務正業”和“圈錢”之嫌?
财經網在報道中指出,“軟通動力以人力外包即“賣人頭”為主,項目外包為輔助。”并質疑公司,“‘賣人頭’、訴訟多,分拆業務後,IT外包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在哪?”銀柿财經也在報道中稱,軟通外包要從華為給付的費用中抽走34%,相當于外包員工到手的薪酬“打了6.6折”。
财經網在報道中稱,說到底,軟通動力的核心競争力仍是“服務”,屬于輕資産運營模式,而輕資産模式一般都有很容易被模仿、被替代的特點,并且輕資産模式的企業通常容易對外包廠商形成依賴,恐怕難以形成中長期的競争優勢和投資價值。
據銀柿财經,2018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的工作量法下實現的收入分别為77.04億元、101.65億元和124.27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95%,通過工作量法确認收入的前五大客戶為華為、阿裡、騰訊、百度和中國銀行。這意味着,軟通動力是以人才外包方式為主。那麼,華為、阿裡等大廠付給軟通動力的“人頭費”,中間被抽走了幾成呢?根據2020年員工薪酬在主營業務成本中94.14%的占比推算,約有48億元為通訊設備行業員工薪酬,占通訊設備行業收入72.64億元的比重約為66%。也就是說,軟通外包要從華為給付的費用中抽走34%,相當于外包員工到手的薪酬“打了6.6折”。
中國經濟網向軟通動力董事會辦公室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拟創業闆上市
據招股書介紹,軟通動力是一家擁有深厚行業積累和全面技術實力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主營業務是為通訊設備、互聯網服務、金融、高科技與制造等多個行業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軟件與數字技術服務和數字化運營服務。
軟通動力自設立至今,劉天文一直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劉天文直接持有公司1.01億股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的27.9450%,系公司控股股東。
軟石智動直接持有公司2056.4905萬股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7125%。劉天文系軟石智動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并持有軟石智動0.8073%的合夥權益份額,即劉天文通過軟石智動間接持有公司0.0461%的股份,且通過軟石智動控制公司5.7125%的表決權。
光遠創富直接持有公司223.0984萬股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的0.6197%。劉天文持有軟通控股75%的股權,軟通控股系光遠創富有限合夥人并持有光遠創富8.2192%的合夥權益份額。即劉天文通過光遠創富間接持有公司0.0382%的股份。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劉天文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公司28.0293%的股份,通過直接持股及擔任軟石智動執行事務合夥人合計控制公司33.6575%的表決權。同時,報告期内,劉天文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能夠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施加重大影響。最近二年,劉天文對軟通動力的控制關系未發生變化,且在未來可預期的期限内将繼續保持穩定,因此認定為軟通動力實際控制人。
劉天文,1963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學曆。1991年至1993年,任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IT咨詢經理;1993年至1995年,任美國Bechtel Corporation高級項目經理;1996年至1999年,任西門子商業服務集團系統集成部中國區總經理;1999年至2001年,作為北京亞商在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任執行副總裁,2001年至2005年,任北京軟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首席執行官,2005年至2020年,曆任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2020年9月至今,任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負責公司整體管理和戰略發展。
軟通動力拟于深交所創業闆上市,計劃公開發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過6352.9412萬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不低于發行後總股本的10%。公司拟募集資金35.00億元,分别用于交付中心新建及擴建項目、行業數字化轉型産品及解決方案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數字運營業務平台升級項目、集團人才供給和内部服務平台升級項目、補充營運資金項目。
業績逐年增長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實現營業收入分别為70.09億元、81.39億元、106.05億元、129.99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分别為69.90億元、81.08億元、105.80億元、129.81億元。
2017年、2018年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低于同期淨利潤,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低于同期營業收入。
報告期内,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别為-1569.18萬元、3.07億元、7.12億元、12.59億元。
報告期内,軟通動力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為-3.83億元、2.13億元、11.26億元、14.23億元。
其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别為67.86億元、78.26億元、109.12億元、133.98億元。
報告期内,公司主營業務收現比分别為0.97、0.97、1.03、1.03,淨現比分别為20.07、0.73、1.59、1.13。
2020年末負債49.66億元 償債能力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資産總額分别為67.08億元、74.87億元、80.75億元、90.41億元,負債總額分别為44.31億元、49.03億元、47.97億元、49.66億元。
報告期内,公司短期借款金額分别為20.00億元、22.42億元、23.20億元、21.93億元。
同期,公司貨币資金餘額分别為14.06億元、16.58億元、21.24億元、28.68億元,占流動資産的比例分别為26.12%、26.95%、32.10%和37.57%。
報告期内,軟通動力資産負債率分别為66.06%、65.49%、59.40%、54.93%,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資産負債率分别為34.34%、36.89%、37.94%、32.64%。
招股書稱,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略低于可比上市公司,主要系短期借款較多導緻流動負債水平較高,因而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結合利息保障倍數、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水平來看,公司償債能力較好,總體處于合理水平。
報告期内,公司主要通過銀行借款進行融資,導緻報告期内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資産負債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
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應收票據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分别為363.28萬元、376.43萬元、678.27萬元、3683.79萬元。
報告期内,軟通動力應收賬款餘額分别為25.68億元、33.11億元、32.43億元、33.73億元,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别為25.09億元、31.94億元、30.95億元、33.0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35.79%、39.24%、29.19%、25.44%。
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應收賬款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累計期後回款金額為32.41億元、30.96億元和28.65億元,累計期後回款比例為97.89%、95.48%和84.93%。
招股書稱,除2020年末應收賬款因期後回款時間較短導緻未回款應收賬款金額較高外,以前年度應收賬款大部分已取得回款,公司壞賬準備能夠基本覆蓋未回款的應收賬款金額。
2020年存貨6.34億元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存貨金額分别為5.98億元、6.17億元、6.21億元、6.34億元,占流動資産的比例分别為11.11%、10.03%、9.38%和8.31%。
公司按照項目歸集開發成本,确認項目收入時結轉對應項目成本,尚未結轉的開發成本列示為存貨,包括未滿足收入确認條件的項目所發生的人工成本、第三方采購及項目費用等。
2018年至2020年,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别為10.13、12.53、15.08,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存貨周轉率均值123.35、110.18、194.68。
公司存貨周轉率與東軟集團、新緻軟件相比較高,與中國軟件國際、博彥科技、京北方、法本信息相比較低。招股書稱,主要原因系中國軟件國際、博彥科技、京北方、法本信息主要為軟件服務,期末存貨規模較小導緻存貨周轉率較高;東軟集團系統集成業務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期末存貨規模較大導緻存貨周轉率較低;新緻軟件由于經營規模較小,營業成本相對較低,導緻存貨周轉率較低。公司主要從事軟件服務且經營規模較大,存貨周轉情況與自身業務經營情況匹配,存貨周轉率處于行業合理區間。
毛利率上升 略低于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
2017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綜合毛利率分别為23.08%、24.34%、26.88%和27.22%,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别為23.01%、24.30%、26.87%和27.22%。
報告期内,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為27.70%、27.14%、27.36%、28.07%,軟通動力毛利率略低于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
半數業績依賴華為 2020年被華為罰款、扣減服務費2050萬元
軟通動力主要客戶包括華為、阿裡巴巴、騰訊、百度、中國銀行等大型知名企業。報告期内,公司對前五名客戶的合計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63.37%、67.04%、68.55%和69.88%,其中對華為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53.86%、53.38%、55.45%和55.53%。
據招股書披露,軟通動力存在因違約、考核結果等導緻罰款、扣減服務費情況。報告期内,公司因上述事項收到客戶罰款、扣減服務費的金額分别為149.99萬元、194.10萬元及2060.12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0.02%、0.02%及0.16%。
對公司進行罰款、扣減服務費的客戶包括華為、滴滴、騰訊、中國聯通。其中,2018年至2020年,華為對公司進行罰款、扣減服務費金額分别為148.99萬元、181.77萬元、2050.12萬元。
兩宗金額超過500萬元訴訟
招股書披露,軟通動力及其控股子公司尚未了結或可預見的重大(單個訴訟或仲裁的标的金額超過500萬元)訴訟或仲裁事項為:與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服務合同糾紛、與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服務合同糾紛。
關于軟通動力與與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服務合同糾紛。軟通動力與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2018年2月1日簽署了《技術服務協議》(以下簡稱為“一期協議”),于2018年8月1日簽署了《技術服務協議》(以下簡稱為“二期協議”),協議均約定軟通動力向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協議項下《工作說明書》規定的技術服務和/或可交付成果物。一期協議約定技術服務費為343.17萬元,軟通動力已按照約定履行完畢一期協議項下的義務,且已于2019年4月10日完成驗收。但前海數赢因自身項目回款原因并未向軟通動力支付一期項目尾款。因項目還需持續交付,軟通動力在履行完一期協議相關約定以及前海數赢向軟通動力發出開工确認郵件通知後,軟通動力繼續進行二期交付。2018年11月,雙方補簽了二期項目的《技術服務協議》(以下簡稱為“二期協議”),二期協議約定軟通動力的服務期為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直至2019年1月,雙方一直未就二期項目的具體需求和結算款項達成一緻。同時,鑒于前海數赢一直拒付一期尾款且對軟通動力的服務質量提出異議,軟通動力不得不撤場。截至本次訴訟時,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仍剩餘68.63萬元未向原告支付。二期協議項下的服務遲遲未驗收,根據軟通動力的計算明細,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應向軟通動力支付261.89萬元。上述拖欠金額共計330.53萬元。
2020年3月5日,軟通動力就上述合同欠款事項向廣東省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1、判令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向軟通動力支付服務費330.53萬元;2、判令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按照每日1%的标準,向原告支付自2019年5月10日至實際清償之日的一期項目服務費違約金194.92萬元及二期項目服務費違約金52.38萬元。上述金額共計577.83萬元。
2020年6月14日,廣東省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作出(2020)粵0391民初1679号《民事裁定書》,裁定該案應當移送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處理。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該案尚未開庭審理。
綜上所述,前海數赢拖欠付款的原因系其自身項目回款不到位。軟通動力在履行完一期協議相關約定以及前海數赢向軟通動力發出開工确認郵件通知後,軟通動力繼續進行二期交付,最終鑒于前海數赢一直拒付一期尾款且對軟通動力的服務質量提出異議,軟通動力不得不撤場,因此,雙方對技術服務質量存在争議。
關于軟通動力與深圳前海數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服務合同糾紛。2013年12月12日,蘇州市蘇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蘇鴻投資”)與軟通動力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書、IBM卓越雲計算及移動互聯客戶訂制中心項目開發合同等,協議及合同中約定蘇鴻投資向軟通動力及其子公司提供三年的免租場地以及2000萬元的項目補貼等支持,軟通動力則需要在協議和合同約定的時間内協助蘇鴻投資完成産業快速聚集、招商引資等。因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客觀因素影響,軟通動力與蘇鴻投資未就協議和合同約定的全部事項達成一緻。2018年5月8日,蘇鴻投資将軟通動力起訴至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要求軟通動力返還項目補貼、賠償蘇鴻投資給與軟通動力的免租金優惠的租金損失以及逾期占有的使用費等。
2019年1月29日,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作出(2018)蘇0508民初2837号《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以下簡稱為“一審判決”),判決軟通動力及其子公司返還蘇鴻投資項目補貼1345.11萬元、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費58.60萬元、賠償租金損失284.37萬元并承擔案件受理費、評估費17.03萬元,合計1705.11萬元。
2019年2月12日,軟通動力不服一審判決并上訴至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年12月26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9)蘇05民終3202号《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以下簡稱為“二審判決”),判決軟通動力及其子公司返還蘇鴻投資項目補貼1036.61萬元、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費58.60萬元、賠償租金損失108.00萬元并承擔一審案件受理費、評估費、二審案件受理費29.17萬元,合計1232.38萬元。雙方均未對二審判決提出異議,軟通動力已于二審判決指定的日期内将全部款項繳付到位。
軟通動力根據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結果調整2018年财務報表,計提預計負債金額1705.11萬元,減少2018年度利潤1705.11萬元;2019年12月26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終審,軟通動力需賠付損失、案件受理費等合計1232.38萬元。根據二審結果按照實際繳付金額調整2019年度報表沖減2018年度多提預計負債472.73萬元,增加2019年度利潤472.73萬元。
報告期内發生108起勞動争議糾紛
截至2021年4月30日,軟通動力及其控股子公司尚未了結或可預見的合同訴訟或仲裁,相關糾紛合計14宗。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上述14宗技術服務或軟件開發合同出現糾紛主要系公司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服務後,客戶未按照約定支付相關費用;公司确認相關應收債權和收入,符合收入确認準則相關要求。
截至2021年4月30日,軟通動力及其控股子公司尚未了結或可預見的勞動訴訟或仲裁,相關糾紛合計28宗。
報告期内,軟通動力發生的勞動争議糾紛(含勞動仲裁和訴訟)共計108件。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述勞動争議糾紛具體情況如下:
據招股書,經核查,上述勞動争議糾紛的主要原因系:軟通動力員工數量較多,報告期各年度,軟通動力員工人數分别為53973人、60979人、75406人,員工基數大使軟通動力發生的勞動争議糾紛絕對數量較多;員工離職時可能發生追索勞動報酬及其他費用糾紛;軟通動力及部分離職員工關于競業禁止義務的履行,主觀理解存在差異等。
報告期内,軟通動力共發生108起勞動争議糾紛(含勞動仲裁和訴訟),要求軟通動力支付工資及補償金等,該等員工向軟通動力訴請的賠償或補償金額總計為1488.35萬元,占各年度的淨利潤比例較低;截至2021年6月30日,根據勞動仲裁機構或法院最終作出的有效裁決、判決、調解書及和解協議,軟通動力因報告期内勞動争議累計裁決應付工資及補償金等費用總額為195.23萬元,占各年度淨利潤比例較低。上述訴訟或仲裁不會對軟通動力資産狀況、财務狀況及本次發行産生重大不利影響,亦不會對本次發行構成實質性障礙。
募資近四成用于建房
據中國網報道,除了近17%的募資拟用于補充營運資金,35億元的募資中,占比最大的是交付中心新建及擴建項目,拟投入資金約20億元。招股書顯示,交付中心是指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根據客戶區域分布、人力資源供給等情況進行統籌規劃,通過對場地空間、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技術技能、支撐平台等資源進行科學組織布局和能力建設,構建的規模化、體系化、專業化的服務交付基地,從而為客戶持續交付高質量的IT服務。
根據交付中心新建及擴建項目投資概算,在20億元的項目預算中,房屋建設費用高達13.74億元,占交付中心項目整個預算的近7成。
将如此多的募集資金用于房屋建設,這麼做是否有“不務正業”和“圈錢”之嫌?
靠“賣人頭”賺錢 大廠外包的薪資被抽成
據銀柿财經,公開資料顯示,IT外包一般分為人才外包與項目外包,人才外包的相關技術人員可能會與甲方一同工作,接受甲方管理;而項目外包的主體是項目,技術人員往往隻需要在軟通動力工作,甲方不進行人員管理,隻看項目交付成果。而問詢函回複中顯示,公司收入确認方式主要有工作量法、驗收法和服務期間平均确認法,分别适用于以工作量交付的服務、以成果交付的服務以及定期運行維護服務。以工作量交付的服務基于人/月、人/天、工作量收費或匡算合同金額,客戶對項目實施人員的出勤情況有明确直接的要求,定期對項目實施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并以考核結果作為雙方結算的依據;以成果交付的服務中,客戶對項目關鍵流程節點進行驗收,對實施人員管控程度相對較低。
2018年至2020年,軟通動力的工作量法下實現的收入分别為77.04億元、101.65億元和124.27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95%,通過工作量法确認收入的前五大客戶為華為、阿裡、騰訊、百度和中國銀行。這意味着,軟通動力是以人才外包方式為主。
軟通動力按收入确認方式劃分的收入構成 圖源:問詢函回複
招股書中,軟通動力披露,員工薪酬是最主要的成本,2018年至2020年主營業成本中員工薪酬分别占91.06%、91.88%和94.14%,這也與公司以IT外包為主的業務模式相符。
那麼,華為、阿裡等大廠付給軟通動力的“人頭費”,中間被抽走了幾成呢?
軟通動力并未明确展示前五大客戶的毛利率情況,不過,記者結合行業相關的收入與成本進行了估算。
公司對前五大客戶收入金額進行了披露,華為作為公司第一大客戶,2018年至2020年貢獻收入分别為43.44億元、58.81億元和72.18億元,分别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3.38%、55.45%和55.53%,根據問詢函回複可知,來自華為的收入幾乎全部為工作量法确認。
根據公司按照行業類别披露的收入情況來看,通訊設備行業2020年共實現收入72.64億元,這意味着華為占據通訊設備行業收入超過99%,粗略計算軟通動力所披露的通訊設備行業業績基本就是對華為的銷售數據。
軟通動力分行業主營業收入 圖源:招股書
軟通動力也按行業類别披露了毛利率情況,其中通訊設備行業毛利率2020年為29.79%,則根據“毛利率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可以反推出,2020年通訊設備行業主營業務成本約為51億元。根據2020年員工薪酬在主營業務成本中94.14%的占比推算,約有48億元為通訊設備行業員工薪酬,占通訊設備行業收入72.64億元的比重約為66%。也就是說,軟通外包要從華為給付的費用中抽走34%,相當于外包員工到手的薪酬“打了6.6折”。通過類似的方法測算,互聯網行業如阿裡、騰訊、百度等,軟通動力外包員工到手薪酬約為7折。
軟通動力分行業毛利率 圖源:招股書
IT外包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在哪?
據财經網報道,外包公司指企業在把非核心的部門或者業務外包給相應的專業公司,既能節省成本、又能提高效率。IT外包便是把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承包給專業化服務公司來做。IT外包主要有兩種服務模式:一種是人力外包(俗稱“賣人頭”),譬如員工與軟通動力簽訂勞動合同,但在A公司上班;另一種是項目外包,譬如A公司就将一個項目整體打包,由軟通動力組織人員完成。
目前,軟通動力以人力外包即“賣人頭”為主,項目外包為輔助。
軟通動力既以“賣人頭”為主,又屬于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人力成本難免較高。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末,軟通動力在冊員工總數分别為53973人、60979人及75406人;職工薪酬也是軟通動力營業成本及期間費用的最主要支出,報告期内,軟通動力的職工薪酬分别64.23億元、84.61億元、104.50億元,占主營業務成本比例分别為86.38%、87.97%和89.50%,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在人力成本投入較高的軟通動力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報告期内華為、阿裡巴巴、百度、騰訊、中國銀行等均在其前五大客戶之列,其中華為為其第一大客戶,報告期内軟通動力來自華為的銷售收入分别為43.44億元、58.81億元、72.1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53.38%、55.45%、55.53%。
從軟通動力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來看,華為、阿裡巴巴、百度、騰訊等均屬于頭部互聯網公司,然而财經網卻發現,軟通動力來源于互聯網行業的毛利率卻低于其他行業,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軟通動力來源于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分别為21.35%、21.26%、21.82%,低于軟通動力來源于通信設備、金融、高科技制造等其他行業的毛利率,也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即25.96%、26.67%、26.32%。
另外,财經網還注意到,在前十大客戶中,軟通動力與華為、阿裡巴巴、中國銀行、騰訊、滴滴、百度、中國平安、微軟、歐珀移動等客戶之間還存在無條件解除合同的約定。具體如下:
盡管軟通動力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内未出現未經與公司協商無效條件解除合同的情形,但軟通動力同時也表示,但若相關客戶對公司業務需求量下降,要求與公司無條件解除合同,将對公司生産經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據二輪問詢回複函,作為一家以人力外包為主的公司,軟通動力報告期内還存在因員工信息與實際不符、考核不達标等因素被客戶罰款、扣減服務費的情形,報告期内因上述事項受到客戶罰款、扣減服務費的金額分别為149.99萬元、194.10萬元及2060.12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0.02%、0.02%及0.16%;其中,第一大客戶華為于2020年對軟通動力進行罰款、扣減服務費合計約2050.12萬元,占當期罰款總金額的比例為99.51%。
另外,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4月30日,軟通動力及其控股子公司尚未了結或可預見的技術服務或軟件開發合同訴訟、仲裁合計14宗,涉案金額2,214.9萬元;尚未了結或可預見的勞動訴訟或仲裁合計28宗,涉案金額462.24萬元。據天眼查數據,2018年-2020年,軟通動力分别涉及23起、19起、12起法律訴訟,2021年以來已涉13起法律訴訟,超2020年全年。
實際上,除外包業務外,軟通動力也曾踏足過其他業務,但結果并不理想。
2013年,軟通動力曾布局智慧城市業務,但其業績帶來的收益遠低于預期。2017年軟通動力智慧城市業務收入為4.73億元,僅占當期總收入的6.77%;2017智慧城市業務的毛利率僅有8.28%,也拉低了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另外,考慮到智慧城市業務與主營業務差異明顯、相關性低等因素,2017年軟通動力拆分了智慧城市業務。
分拆的智慧城市業務對應軟通智慧、軟通智慧信息、新縣智慧、甯波智彙等4家公司,這4家企業2017年的資産總額、資産淨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及占軟通動力相關指标的比例如下:
分拆智慧城市業務後,軟通動力又變回“不折不扣”的IT外包公司。那麼,作為一家IT外包企業,軟通動力的核心競争力在哪呢?
據招股書披露,軟通動力角色定位是綜合性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主要以軟件服務為核心,服務内容貫穿全産業鍊,具體增值服務包括軟件與數字技術服務和數字化運營服務。說到底,軟通動力的核心競争力仍是“服務”,屬于輕資産運營模式,而輕資産模式一般都有很容易被模仿、被替代的特點,并且輕資産模式的企業通常容易對外包廠商形成依賴,恐怕難以形成中長期的競争優勢和投資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