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家糧倉會說話

國家糧倉會說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4 06:05:43

世界地圖上,有三大神奇的黑土帶,曾被稱為“北大荒”的黑龍江墾區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10萬複轉軍人鑄劍為犁,将青春和汗水抛灑在這片黑土地上。随着改革開放的号角吹響,軍墾傳人再次發起沖鋒,通過辛勤耕耘築起了“中華大糧倉”的豐碑。

最近,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時強調,農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産業,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全面增強農墾内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更好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幹作用。

黑龍江省農委領導介紹,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糧食産量由300億斤增加到1203.76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産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中華大糧倉”的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墾區民兵敢為人先、勇立潮頭,成為名副其實的排頭兵。

承包土地第一人

在黑龍江農墾總局八五八農場,記者見到了79歲高齡的老民兵王木存。

“他可是我們墾區的‘第一朵報春花’!”農場場長孔令波向記者介紹,1978年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摁下紅手印,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而在1983年的黑龍江墾區,一戶普通人家召開的家庭會議,同樣值得載入中國農墾的改革史。

那年春天的烏蘇裡江畔,八五八農場十五隊民兵王木存,召集一家5口開家庭會議,議題是“承包農場土地,自己幹”。妻子林原鳳首先反對:“要是賠了咋辦?兒子還沒娶媳婦呢!”但兒女們十分支持,兩個兒子都說,就算打光棍也要跟着父親幹。有了這句話,王木存堅定了信心,承包的事就這樣定下來,而且一包就是2200畝。

“當時我不知道這叫‘家庭農場’,更不知道自己是全國農墾系統第一個承包農場土地的人。”王木存回憶,他從連隊領來一台拖拉機、一台牽引康拜因,兒子又找來最鐵的3個朋友,從此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

辛勤汗水換來收成滿滿。當年底一算賬,王木存家庭農場純盈利2.7萬元。當年,十五隊恰巧虧損,王木存家将這筆錢的大部分補貼給隊裡,最後隻收入4943元。

受到鼓舞的王木存,制定了“家庭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一年一個萬元戶;第二個五年,建成整套的農機隊;第三個五年,總收入不低于10萬元。他的家庭農場越發展越紅火,到1996年,累計向國家交售糧食260萬公斤;到1998年王木存退休時,全家過上了小康生活。

采訪中,記者還見到了“全國十大種糧狀元”葛柏林,他也是最早承包土地的種糧大戶之一。1985年,身為民兵營長的他開辦家庭農場,如今已開墾荒地6000多畝,承包經營土地上萬畝,實現了從整地、種植到秋收的全程機械化,打造出一個現代化家庭農場。

在王木存、葛柏林等民兵典型的示範引領下,墾區家庭農場建設蒸蒸日上。黑龍江省農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全省家庭農場達10.9萬個,在農業農村部家庭農場管理系統登記的達1.9萬個。

科技種田領頭雁

齊整整萬畝稻菽/橫看一條線/豎看一條線/鋪成翡翠般的鏡面/那是北大荒的兵……

這是一位将軍到黑龍江墾區看到萬畝大地号後寫下的詩句。萬畝大地号是墾區二道河農場一塊總面積1.65萬畝的耕地,單塊面積為全國之最。

“現在水稻的畝産達到1400餘斤,耕種這稻田的大部分是咱民兵。”二道河農場武裝部副部長劉顯峰向記者介紹,近些年,他們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統一供應芽種、智能缽育機械擺栽、井水綜合增溫、飛機航化防病健身、葉齡診斷等20項新技術,實現了生産全程機械化,一年為國家提供商品糧2300餘萬斤。

“大家注意啦,近期發現水稻有潛葉蠅病,可以采取70%艾美樂水分散粒劑進行防治。”在七星農場采訪時,民兵黨員尼寶軍正在自家稻田旁觀察稻情,他發現水稻有潛葉蠅病,馬上通過“種植戶微信群”提醒全場種植戶及時防治。

尼寶軍是一名有15年黨齡的民兵,他的水稻田連年被農場評為“水稻科技示範田”,他本人也連續多年被管理區評為“水稻科技示範戶”。

“隻有敢闖敢為,才能保持活力。種田也要不斷解放思想,主動接受新觀念、引進新技術和樹立新标準。”尼寶軍向記者介紹,他今年選擇試種新品種水稻,綜合運用三維立體栽插等10多項新技術,還帶動周邊23個輻射戶參加他的高産創建項目。去年,尼寶軍種植的水稻畝産達到1200多斤,總産量500餘噸,純收入50多萬元,成為科技種田的“領頭雁”。

“如今在墾區,人人叫響一句口号:耕種在綠色田野上,居住在美麗城鎮裡。”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人武部部長聶振璞到墾區工作已經5個年頭,對墾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感觸頗深,“駕着小車去種地,紮着領帶去播種,開着空調去收獲”,如今的農民已完全颠覆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特别是墾區民兵,都是生産一線的骨幹,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

“互聯網 ”的探路者

“綠色生态有機大米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隻有堅持品種、品質、品牌并重,向種得好、銷得好上發力,才能走出産銷并旺的新路。”在二道河農場第五管理區,民兵排長李廣茂向記者暢談,随着糧食産量不斷提高,大家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綠色農場”“智慧農場”“開心農場”在墾區應勢而生,民兵們抓住先機,帶領農戶勇闖新路。

“2015年,政府提出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我便想,何不創建‘互聯網 農業’模式,走出一條綠色生态有機水稻發展之路?”李廣茂說,2016年他聯合基幹民兵姚雷、秦超、元和普通民兵李綱、史策等人,創立“豐澤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嚴格按照生産規程種植綠色生态有機水稻,并利用“互聯網 ”打開連接全國市場的“綠色通道”,實現生産端與營銷端并重。

“這是稻田視頻監控系統,360°無死角。”走在綠色的田野上,記者發現田間立着一根根銀色的柱子。李廣茂介紹,這些是視頻監控系統,通過互聯網直接連到客戶手機終端,客戶可随時随地察看水稻生長情況。近年來,他們通過“産品溯源”吸引客戶訂購水稻,利用電子标簽等技術,收集生産、加工、運輸等各環節數據,生成二維碼貼在産品包裝上。客戶隻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獲知稻米産地和生産過程。

如今,二道河農場第五管理區合作社社員擴展到100多人,農場70%的民兵種植戶已加入其中。在合作社的帶動下,今年整個農場特色水稻種植面積達5.43萬畝,占全場水稻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

國家糧倉會說話(敢為人先建功中華大糧倉)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