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均田制主要在什麼時期

均田制主要在什麼時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20:22:10

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篇》

一個國家如果想長治久安,廣推仁政、善待民衆是不二法門。隻有切身為民衆謀福利,才能得到民衆的擁護和支持。而在生産力落後的封建社會,土地就是大多數百姓賴以生存的根基,處理好土地問題,是曆代探索的大命題。而北魏興起的均田制,就對保障民生起到了積極作用,那麼均田制為何又在唐中葉走向了末路?

均田制主要在什麼時期(均田制究竟是什麼)1

均田制為何會産生?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蒿裡行》

戰争是長于破壞,而短于建設的,熊熊的戰火中最苦的就是手無寸鐵的百姓。西晉短暫的統一并沒有持續太久,永嘉之亂中匈奴人劉淵一脈,毀滅了統一不久的西晉王朝。北方再次陷入了長久的混戰之中,各方勢力交替輪換,你方唱罷我登場,史稱“五胡十六國”。

均田制主要在什麼時期(均田制究竟是什麼)2

北魏孝文帝繼位之後,面對人口稀少、土地荒蕪的難題,推行了均田制。常年的戰火洗禮下,北地百姓十室九空,大量荒蕪的田地無人耕種,且有許多田地歸屬權很不明确。如何複墾、由誰複耕是北魏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均田制對此有詳細規定:成年男子每人分配40畝無主耕地,女子每人分配20畝無主耕地,另外有家仆或耕牛的可以額外分配耕地。均田制分配的土地屬于無主耕地,不能自由交易,田主病故則土地重新回歸國有。

綜合來看,均田制既含有國家土地公有制成分,又包含土地私有制成分。常年戰亂造就的無主荒地,分配給了百姓耕種,田主病故之後重新回歸國有,屬于國家土地公有制範疇。但除了無主荒地,還有相當一部分土地由權貴、世家所掌握,這部分土地并不适用于授田範圍,屬于土地私有制成分。

均田制對百姓的生活影響如何?

均田制主要在什麼時期(均田制究竟是什麼)3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人家可以無饑矣。 ——《孟子.梁惠王上》

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對于恢複農業生産秩序,改善百姓生存處境具有積極意義。常年的戰亂使得北魏人口銳減,農業生産秩序處于崩潰邊緣,而均田制則成為了恢複農業秩序的最佳選擇。北魏稀少的人口與大量荒蕪的土地,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畝之絕對均給,隻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貧者亦有一最低之水準。——《國史大綱》

均田制和井田制有一定相似之處,比如土地不可私自交易,但兩者卻有着根本性的區别。均田制與井田制最大的不同,在于均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貴族、士族占據的土地并不在均田的範圍之内。

均田制隻是在維護貴族階級利益之餘,保障了最底層的民衆的基本生活,它對于土地私有制有着極強的包容性。均田制的特點與孝文帝的政治需求,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推行均田制他有兩點必須兼顧:其一,保障貴族、士族利益,以獲得政治支持;其二,維護廣大民衆的基本生活,恢複社會秩序,增強北魏的國力。

均田制主要在什麼時期(均田制究竟是什麼)4

盡管均田制很大程度上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但在民生凋敝的北魏,它的出現無疑是底層民衆的福音。戰火洗禮多年,人丁稀疏的北魏百姓,獲得了大量荒蕪土地的耕種權。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辛勞與汗水,争取想要的一切,中國古代民衆對于土地骨子裡的摯愛,正是小農經濟遭受打擊後,可以一次次複蘇的關鍵所在。

均田制在隋唐的曲折發展以及最終消亡

隋朝繼承了北魏、北齊的均田制,但有了原則性的變動,不可交易的均田适用範圍縮減了。婦女、家仆不再承擔賦稅壓力的同時,也喪失了分配均田的權利,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區,男子的均田數量也由40畝變成了20畝。其中安定的社會環境下,百姓數量增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官員、貴族階級土地範圍迅速擴張的惡果。均田制變質于隋朝,官員、貴族主導的土地兼并,對均田制發動了第一次攻擊。

均田制主要在什麼時期(均田制究竟是什麼)5

唐代均田制遭遇了更大的危機,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快速增長的人口和地主階級對于土地的極度渴望,對均田制形成了緻命的威脅。婦女、奴婢不能獲得土地分配權之餘,官員、貴族獲得土地份額再次增加。

至唐中葉均田制走向了末路,國家再也沒有田地授予百姓了,均田制自然也就無法推行了。是什麼毀掉了均田制,土地又都去了哪裡?百姓數量增加隻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使得絕大多數土地集中到了極少數人貴族、官員手中。失去了土地的百姓,隻能依附于地主階級求得生存資本,小農經濟的脆弱性在土地兼并面前一覽無餘。

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國有化,與土地私有化并存的一種土地分配方式。有着特定時期保障民衆生存的優點外,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自北魏興起到唐中葉消亡,均田制始終是妥協于官僚、貴族階級的。北魏、隋末等動蕩歲月,百姓數量銳減,大量土地荒蕪時,均田制下的百姓還可以得到豐厚的授田。

但長期安定環境下,土地兼并與快速增長的人口,又使均田制走向了窮途末路。無地可授田,就是均田制面對的現實問題,始終具有妥協性的均田制,并不能切實維護百姓的根本利益。在特定時期,均田制保障了民衆的生活,對農業恢複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具有妥協性的均田制,面對來勢洶洶的土地兼并,最終在唐中葉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參考資料:

《舊唐書.食貨志》、《國史大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