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字聖教序》收錄了王羲之行書1904個字,前文專門對出現頻率超高的“之、而、無”等11個字進行了歸納,這裡對次高頻的字進行一個歸納,并推薦重點寫法,這14個字總共出現頻次140次,也算是“以一當十”:練好一個等于練好了10個。
1、文
出現13次。寫“文”關鍵是書寫節奏,折處稍停,筆畫中間迅捷果斷,捺畫收筆略下壓。
推薦寫法:第一個字例比較粗重硬朗,橫畫斜度大,楷化;第二個比較輕盈,注意捺從撇的中部穿過,略大于90度,捺腳位置高于撇底。第三個比較平正。
2、者
出現12次。注意上部寫得比較放,中部橫撇較長而直。
推薦寫法:第一個上松下緊,特别是日字内部上部留空;第二個字的五橫呈現各種态勢。
3、所
出現11次。頂橫較長,起筆重切,收筆回帶,下面三豎各具形态。
推薦寫法,第一個字比較平和,中規中矩,第二個瘦勁,中間留空;第三個運筆幅度較大,動感強烈,翻筆用的多。
4、故
出現11次。左部變化較多,“古”的橫畫側切入筆較多,輕重不一,“口”的右邊有完整寫法,也有以點和提代替。右部反文有連斷之别。
推薦寫法:第一個橫畫側切入筆,左邊“十 點”,左右上開下合。第二個楷化;第三個左邊“十 提”,筆勢輕剛。
5、教
出現10次。寫法大同小異。基本左緊右松,左部稍稍向左傾斜,右部頭部位置較低,而捺腳位置稍高底平,有靠左之态。
推薦寫法:第一種寫法多見,左部上正下斜,呈左傾之勢,“子”多折筆。第二個筆畫稍粗壯;第三個右部稍平正。
6、道
出現10次。基本可分為兩類,走之底成鈍角打開狀,底平;“首”,頭兩點有收放之别,橫畫有長短,下部有寬窄,注意字中留空。
推薦寫法:第一種比較平正,走之正常寫,右邊“首”兩橫稍有變化。第二個上放下收,運筆拉得開、勢足,走之底簡練,中間大幅留空。
7、有
出現10次。以上放下收為主,頭部偏右,下部橫折鈎有圓方之别,兩短橫形态變化。
推薦寫法:第一種筆道沉穩厚重,頭偏右,月部較小,偏左。第二種筆道輕靈圓活,上部左放右收做出大空。
8、波
出現9次。三點水有4種寫法,第一種側切入筆,呈弱“S”形下行再翻筆帶上;第二種是正常的點 豎挑;第三種是一豎,第四種是尖入下底再帶起來。右部寫法基本一緻,注意“皮”做左撇極短,位置或高或低,而“又”的撇弧度較大,捺點較短,字中留空。
推薦寫法:三點水的正常寫法應該還是“有點方為水”,以下三種可作為變化,注意中間一撇很短,捺為下覆的平弧,中下部留空。
9、般
出現9次。左邊“舟”部有撇和無撇,有橫和無橫等變化,右部“幾”部寫為“口”或草為一撇,下部反文或省頭撇。
推薦寫法,第一種“舟”頭上無撇,中間的橫也借點省,像“月”,右部照寫,比較方折。第二個字“舟”也無撇,橫畫變提,右邊草化。
10 、若
出現9次。有草書和行草寫法,行書草頭的橫畫比較弱化,而下帶的筆畫較強,下部“右”基本照寫,而“右”的撇頭橫畫比較強化。草書寫法是“兩點 各”。
代表性寫法:
11、流
出現9次。基本可分為兩類。三點水寫為點 豎挑(最後還要回來加點),左邊挑畫拉得比較開,與右邊頭點(靠右)呼應強烈,底下三筆扁平,一斷一連呼應強烈。有兩個字右邊無頭點。
代表性寫法:
12、大
出現9次。基本分為兩類寫法,橫畫輕切起筆,有一定斜度,撇畫有偏左較垂直的,也有居中較斜的,重點是捺畫多為長點回帶,平而位置較低,中空較大。
推薦兩種寫法:第一個“大”橫畫有一個較長的斜切入筆,而撇畫上下等長,位置偏左直下,尾部壓筆轉出短撇,捺點長而居中。第二個橫畫輕起重收上帶,撇畫切入、硬朗,上部較直,尾部漸提出撇,捺點平而回帶,靠右靠下。
13、心
出現9次。共同點是左點比較低,距離稍遠,卧鈎右端底平。變化來自三方面:卧鈎呈弧形,底部右端平的部分長短變化;鈎向左上或向上;後兩點呈平式或斜勢。
三種寫法:第一個左點低,後兩點平,字扁。第二個卧鈎較小,三點斜勢成一線。第三個卧鈎平底小,鈎向上。
14、十
出現9次。筆畫少,所以粗重。橫畫重按切入,左長右短,豎畫起筆方圓都有,方較多,豎不長,上部短,橫豎都有斜度。
推薦寫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