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進中學的話什麼職稱呢?周海城在吉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内的森林裡研究植物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顔麟蘊攝,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博士進中學的話什麼職稱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周海城在吉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内的森林裡研究植物。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顔麟蘊攝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周長慶、張建)9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初中學曆“土博士”,煉成長白山“百科全書”》的報道。
能夠辨識長白山裡一兩千種野生植物并說出其特點、功效,可以從足迹、糞便、毛發分辨出幾十種有蹄類野生動物并說出分布區域,對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長白山保護區”)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都爛熟于心……
周海城隻是個初中畢業的工勤編制人員,但在北京林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師生和同行眼中卻是位“長白山的百科全書”“土博士”。
森林生态、植物方面的研究人員來到長白山保護區,采集研究樣本,探讨學術前沿,都點名找周海城充當向導、尋求幫助。他協助或指導過國内30多所院所百餘個科研項目的植物學野外調查工作,給上百名研究生上過課。
(小标題)學曆低,不耽誤成“專家”
周海城1968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灣溝林業局,1980年随父母來到長白山保護區,父親在這裡當了鉗工。1985年,初中畢業的周海城在内蒙古赤峰市參軍入伍。
軍隊這座大熔爐,除了培養他強健的身體,還讓他養成了讀書看報愛學習的習慣。1989年退伍後,出于對長白林海的喜愛,周海城回到長白山保護區管理局工作,當了基層保護管理站的一名巡護員。
茫茫林海,悠悠大山。周海城回憶道,剛參加工作初期,每天都要跋山涉水,餐風飲露,在山林裡徒步巡護十幾公裡,回到站裡,經常是大汗淋漓、筋疲力盡,讀書看報的時間越來越少。
他想,自己的生活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長白山是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是野生動植物的栖息天堂。作為巡護員,研究這裡的動植物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于是,周海城拜當時長白山保護區管理局科研所著名植物學家宗占江為師學習認識長白山植物,他探尋自然之路由此發端。
工作單調、寂寞無聊,是每個巡護員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周海城也一樣。但因為學習了識别植物,他在巡護期間有了更多的歡樂。巡護時他的眼睛總是盯住路邊的花花草草,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印在腦子裡或拍下照片或做成标本,回來後在書本裡尋找答案,向老師請教。
宗占江借給周海城多本長白山植物方面的工具書,包括《遼甯植物志》《長白山植物藥志》《植物生理與特征》等。工作之餘,這些書成了周海城的精神食糧,一遍遍地翻看也不厭倦。
像這樣的專業工具書在那個時候非常緊缺,很難買到。周海城對這些書愛不釋手,于是想出一個笨招,買來稿紙,一字字抄錄,一個植物一個植物地抄寫,邊抄邊對照實際植物以加深記憶。
這一抄,就是十年。最終,周海城把手頭所有關于長白山的野生植物資料都抄完了,相關知識也深深镌刻在他腦子裡。
在巡護山林、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周海城還遇到了很多痛苦的事情,也讓一些植物在他心目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日,周海城陪同外地專家來長白山保護區尋找稀有植物。在一個保護站,專家們發現了“球果假水晶蘭”,這是一種非常稀有珍貴的物種,專家們沒有得到允許便對這種為數不多的植物進行了采集,準備回去做成标本搞研究。當周海城發現時,專家們已經采集完畢。
獨自站在這片區域,周海城極目四望,再沒見到這種植物,他心中很苦惱。他埋怨自己為何不及時發現和阻止,而現在連一張這種植物的生長圖片都沒留下。
周海城說,這次經曆,讓他對“球果假水晶蘭”的愛更深了一層,印象也十分深刻,這也是出于一種愧疚。
日複一日在山裡的跋涉,讓周海城成為長白山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長白山保護區有野生植物2800多種,現在,周海城可以獨立認知1000餘種,依靠工具書可以辨識近2000種。見到一種植物,他就能迅速在腦海中定位這些植物在長白山的大概位置,張口就能說出它的特點、功效,特别是很多植物作為藥材具有的療效。
(小标題)守大山,與教授們“切磋”
由于細心觀察、悉心鑽研,周海城在長白山保護區發現了不少罕見的植物,豐富了長白山的植被資源本底調查内容。
1990年夏季,周海城在保護區針葉林帶遇見了一朵奇美的花,但很陌生,他急忙讓同事用照相機拍下,沒舍得采挖一株,下山後馬上去照相館沖洗膠片。
巧的是,通化師範學院植物專家周繇教授正好來長白山考察,辨認出是罕見的百合科植物——“兩色鹿藥”。周海城特意把沖洗出來的照片放大做成一張畫,挂在家裡牆壁上,每天看一眼心裡就非常高興。
2000年7月,他帶北京農學院專家去長白山南坡針葉林帶進行土壤化學分析。在苔原帶考察時,突然眼前一亮,那一朵朵的小花,不正是家裡牆壁上挂着的“兩色鹿藥”嗎?
十年了,周海城從“上次一别”後再沒見過它,還以為這種植物滅絕了。他興奮地對着大山喊:“我又見到了!”同行的專家也很驚訝,想要多采幾株作為标本。周海城急了:“隻能采一朵!很珍貴,别破壞!”
那一刻,這座山林似乎就是周海城的家,一草一木如同自家寶貝,容不得任何人傷害。
還有一次,周海城經過一片草甸子,這裡于他而言是一片處女地,更是一個寶藏。一踏入草甸子,他就發現了毛蒿豆這種稀有植物。之後,又發現許多罕見的植物,這些稀有植物把他的腳步黏在了這裡。
“當時太高興了,這麼多珍貴植物一下子出現在眼前,這比漲多少工資都高興”。周海城說。
這個草甸子不大,正常行走30分鐘便可以走過。可那一天,他邊看邊記,然後再回頭再看幾眼,就是沒有舍得采下一株。隻到天黑,他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後來,他背着相機又去了草甸子,将那些罕見的植物拍照留存。
2005年開始,周海城“出山”了。當時中國科學院植物領域研究人員來到長白山恢複老一輩科研工作者30年前建設的生态樣地,但是搞了很久都沒有找到滿意的樣地。後來他們輾轉找到周海城,請他當向導。在他指點和幫助下,這項工作速度大大加快,最後圓滿完成了樣地的恢複建設任務。
自此,周海城在國内植物研究領域“出了名”,成了北京林業大學等院校很多師生的“座上賓”。
長白山保護區也大力支持周海城搞科研。2009年,他被調到長白山自然保護管理中心工作,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科研項目。
跟着高校科研人員一起搞科研的這些年,周海城也學到了很多知識,研究領域也從長白山植物擴展到動物,棕熊、黑熊、狍子、馬鹿、野豬等長白山常見野生動物的習性,他都了然于胸。
“野生動物更怕人,人與它相遇要停下來勇敢對視,不要示弱,它自然會走掉……”
“食草動物聽覺靈敏,食肉動物嗅覺靈敏,野生動物都盡可能地避開人類。但在它們進食時會發出警告和驅離信号,人要與它們保持安全距離……”
這些觀點都是在常年與動物打交道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他也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了來長白山進行野外實習的學生們。
(小标題)愛山林,期待虎豹回歸
遊走于山林之間,不僅對動植物本身了解,周海城還了解自然保護區和林業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把對長白山的愛拓展得更深。
2000年,在長白山保護區苔原帶,幾位外國人挖采了一些特殊的蕨類植物,計劃私自帶走。事發後,長白山景區的工作人員因為不認識植物,無法适用相關法律條款,交涉一度僵持不下。
周海城得知後,迅速趕到了事發地。苔原帶因海拔高、土壤少、光照時間短,每一株植物都是珍奇物種,遭到非法破壞讓他很氣憤。
他捧着離開土壤的苔藓植物,像抱着孩子一樣,很精準地說出植物的名字,還有對應的法律條款。這幾位外國人聽到周海城的話後,很驚訝,也很信服,對這位其貌不揚的中國人刮目相看,當場表示服從管理。
相比用自己的知識偶爾為長白山資源“維權”,周海城更愛宣傳這裡的動植物資源。
今年,周海城當了一次“網紅”,他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向網友介紹了長白山高山花海的很多野生花卉,讓遠在千裡萬裡之外的網友不僅看到了難得一見的高山花海,還進一步了解了這座“天然博物館”的魅力。
做了一輩子的長白山動植物研究,周海城說最期待的就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能夠實現虎豹回歸。此前,有關部門進行過引入東北虎的實驗,長白山保護區的食物鍊已經基本符合東北虎、東北豹生存的條件。現在保護區裡馬鹿、野豬、狍子都成群出現,數量足以滿足虎豹生存需要。
“虎豹是旗艦物種,處于食物鍊的最頂端,對于構建完整森林生态有重大作用。雖然有很大難度,但國家這麼重視生态環境建設,長白山保護區未來實現虎豹回歸不是夢。”周海城說。(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