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居民的兩次大遷徙
祁陽建縣史上,曾經發生過兩次居民大遷徙。
一次是元朝滅宋時,元軍攻陷祁陽後,雖沒有進行屠城,但由于戰争的殘酷,祁陽居民死傷逃亡甚衆,人民十室九空,鄰省、鄰縣人民相繼遷入。
一次就是元末朱元璋、陳友諒兩雄争霸,結果陳死朱勝,朱元璋害怕湖南人的骁勇善戰,故在血洗湖南之餘,還來了個“扯湖南填四川,扯江西填湖南”。當時祁陽本地居民大都遷走,從江西遷民居住外。所以,祁陽現有居民,基本上都是江西遷來的,以緻現在還有“江西老表”的說法。
祁陽排名前10位的姓氏
第一大姓 唐姓,祁陽唐姓有三支:
一支始祖唐全克,偕弟全俊、全明、全德于明洪武年間(1368~1402)自江西遷入祁陽,全克居觀音灘夏樂甸;全俊、全明居麻托灣;全德居李本塘。其子孫分居唐家嶺、山川、八佾塘、大村甸等處。
另一支始祖唐大用,元末明初自南昌遷南京,再遷祁陽土橋,後移居祁陽梅溪。
再一支始祖唐發勝,明洪武年間(1368~1378)遷入祁陽三官塘,後嗣聰、忠、愫、憲、惓五房。聰房居同德塘,忠房居文明鋪寶塔附近,愫房居享塘臘園沖楓樹山,憲房居狹江,惓房居三官塘。
第二大姓 李姓,先後遷入祁陽的有兩支。
一支始祖李吉甫,明洪武初,率三子元卿、光卿、廉卿從邵陽城福遷祁陽梅塘(今屬祁東);元卿後嗣居祁陽白水、丙溪沖、湖廣東村;光卿子孫居祁陽油塘、魚子橋、李家灣,文明鋪區的雲盤甸、紫山沖,今屬祁東白地市區的蒼江橋;廉卿後嗣居洪橋、大營市、石牌江、原山甸、朵雲山(均屬祁東)等地。
另一支始祖李德進,原籍江西廬陵,初遷常德武陵的梅泉,元末再遷祁陽,始居陶阿村,繼居石鼻頭,後嗣移居觀音灘、大忠橋、蕭家村等地。
第三大姓陳姓,一支遠祖志泰,原居四川蒲江,生子用賓、順賓、南賓。用賓于元末為萬戶總戎,鎮守祁陽,遂落籍祁東金蘭橋;順賓于元末天下大亂之際,攜三子8德新、德興、德通遷居祁陽城北,後嗣分居石佛、牛塘、龍江橋、花鼓沖、狹江、清水塘、長流鋪、白水、河埠塘、白竹塘、蘭橋、小陂橋等處,其後嗣遷居外省外縣為數甚衆。
另一支始祖陳镳公,于明中葉自江西九江義門遷入祁陽,居下馬渡藕塘沖。
第四大姓鄧姓,一支 始祖鄧天翁,明洪武二年由江西泰和遷祁之磚塘(今屬祁東)。後嗣分居岩門前,白泥坑、煙後甸、石闆鋪、四角丘、文明鋪一帶。一支始祖鄧慕春,原籍江西新喻縣,元至正年間(1341~1368),為衡陽司,見世多擾攘,挂冠棄任,偕四子二侄隐居衡陽長樂裡。明洪武四年,長子仕先定居祁陽之永昌崇林橋,次子遵先定居祁陽石鼓源,四子慶先定居祁陽之歸陽,長侄美先定居祁陽之矮嶺(今屬祁東),次侄大先定居祁陽城山頭。仕先子世榮移居下馬渡之團山。
第五大姓劉姓,祁陽南部一支劉姓始祖劉相,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萬曆年間寓居祁陽白水鎮經商,生子煥榮、秀榮,相死後煥榮攜秀榮四子回江西廬陵,秀榮與其子劉垣留下守父陵,遂在白水繁衍後嗣,現祁陽白水、進寶塘、楊沖、唐家嶺等地劉姓均為其後裔。
第六大姓蔣姓,祁陽蔣姓原籍廣西全州梅潭,元惠宗至元年間(1335~1340)蔣受一郎、受二郎徙居零陵、祁陽。受二郎于明洪武初定居祁邑天門山,為祁陽蔣姓始祖,後嗣居西灣、雲盤甸、舒家鋪、西瓜坪、泉塘塢、大忠橋等處。
第七大姓王姓,祁陽王姓有兩支。一支始祖王陵官,明初自江西遷入永州,曆二代,必恭、必敬、必亮相率遷祁陽,定居白水、石壩、燎皮甸、蕭家村等地;另一支始祖王信,元末由江西泰和匡山寺舉家初遷湖南茶陵縣,後再遷祁陽古木塘(今屬祁東);其長子朝先後嗣居大栗、矮陂橋弋延山寺、油榨頭(上兩地今屬祁東);次子朝林子孫居畔塘、鐵坡灣、落排洲;三子朝祖後嗣居古木塘、山水坡;四子朝宗後嗣居三望甸、汪家坳、官坪、宮夏塘、丁字橋(今屬祁東);五子朝觐後嗣居書林寺、灌渡橋、西沖、小山沖、汪家坳(上兩地今屬祁東)等地。
第八大姓張姓,始祖張浚,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卒,葬于甯鄉縣沩山風吹羅帶形,其後裔散居于長沙、寶慶、衡州、永州、辰州各地。浚玄孫張翔遷江西省泰和縣。翔子張允遷沅陵縣,宋末複遷泰和縣西山鄉,元初遷來祁陽。在縣内定居的有萬隆、萬盛兄弟和從弟萬純,其子孫分布在今邵東、衡南、祁東盤塘、永州和縣境芳名亭、絲塘沖、臘園、張公亭、白水等處。
第九大姓 楊姓,祁陽楊姓有兩支:一支始祖楊千仕,明洪武初自江西遷零陵,居黃陽司堆塘,越三世,孫楊才通轉徙祁陽楊家洲,後嗣分居絲塘沖、雙江口、寶方寺等處;另一支始祖楊樹德(六十八郎),于明洪武初由江西吉水遷祁陽下七都(今下七渡)。
第十大姓 鄭姓,鼻祖鄭玉,原籍河南,生子六,五子祥于洪武十四年出任祁陽知縣,舉家遷祁,落籍白水廖塘;六子友文定居石湖塘;長子天如定居朱家橋窠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