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書法沒有書卷氣技法再好都不免俗

書法沒有書卷氣技法再好都不免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02:21:35

肖震山/文

摘要:書氣是一種内在的力量,是書家藝術的生命氣息與人格體現,表現書法的美學魅力和文化意義。書家在不斷錘煉、提高藝術創作技巧之外,應加強自身綜合文化修為,與古為徒,承接文脈,外師造化,煙雲供養,中得心源,陶冶性靈,吸納傳統之文氣、汲取造化之靈氣、涵養靈府之正氣,并在藝術創作中内化為作品的氣息、神韻、格調、趣味等諸種情緻,提升書法作品的美學魅力和文化意義。

關鍵詞:書法;氣韻;學養

一、書以氣為主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傳統文化精氣神的一種表象,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種漢文字書寫藝術,千百年來,吸引了世世代代無數的文人投身其中而心醉神迷。美學家對書法的重要地位有各種表述,例如,宗白華認為 “中國的書法……它具有行線之美,有情感與人格的表現。……它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 [1]164 ;鄧以蟄認為 “書法不獨為美術之一種,而且為純美術,為藝術之最高境” [2]159;林語堂認為 “書法藝術齊備了全部完美觀念的條件,吾們可以認作中國人審美的基礎意識” [3]11;李澤厚認為 “(書法) 成了中國各類造型藝術和表現藝術的魂靈” [4]42。中國書法被擡到如此高的位置,乃是因為中國書法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豐富的美學價值,它體現東方生命哲學的玄思妙境,也奠定中國藝術的美學基礎。

中國藝術強調 “以氣為主” , “氣” 是藝術形象内在的生命元氣。中國哲學講氣,宇宙就是一個大氣場,陰陽相對,二氣周行,衍生萬物。推而言之,國運講氣,中醫講氣,武術講氣,文藝也講氣……就書畫藝術而言,也是 “以氣為主” 。林語堂在《中國書法》中開章明義指出: “一切藝術的悶葫蘆,都是氣韻問題。” [3]9 “氣韻” ,就是指藝術作品蘊涵的生命氣息以及所具有的某種思想情感的姿态。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曰: “蓋氣者,有筆氣、有墨氣、有色氣,俱謂之氣;而又有氣勢、有氣度、有氣機,此間即謂之韻。” [5]12 “氣韻生動” 是藝術創作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國傳統藝術品評的主要标準。謝赫 “六法” ,首屈一指的乃是 “氣韻生動” ,它是衡量作品藝術高低的關鍵。在藝術鑒賞中,觀氣韻,是對書畫作品進行欣賞與審定的重要方式。有經驗豐富的鑒賞家,僅僅打開字畫卷軸的一部分,就可以對作品作出準确的判定,其根據就是第一眼看到的筆墨氣息。這種東方經驗式的鑒賞方式,其準确度甚至超過西方精密的高科技手段。

對于書法而言,書氣就是書家的藝術生命氣息與人格體現,是精神層面的價值實現。書家在不斷磨練、提高藝術創作技巧之外,應加強自身綜合的文化修為,與古為徒,承接文脈,外師造化,煙雲供養,中得心源,陶冶性靈,吸納傳統之文氣、汲取造化之靈氣、涵養靈府之正氣,并在藝術創作中内化為作品的氣息、神韻、格調、趣味等諸種情緻,提升書法作品的美學魅力和文化意義。

書法沒有書卷氣技法再好都不免俗(摭談書法氣韻與書家修為)1

二、書法要表現什麼樣的 “氣”

那麼,書法要表現什麼樣的 “氣” 呢?劉熙載《藝概•書概》中說: “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伧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 [6]713黃庭堅在其《跋東坡書<遠景樓賦>後》中說: “餘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7]83古人論書以 “士氣” “學問文章之氣” 為上。這裡, “士氣” “學問文章之氣” ,也就是書作的一種神态和性靈,是書家學養、性情和境界的流露,表現為作品的氣息、神韻、格調、趣味等諸種情緻。

書氣,是書家藝術的生命氣息與人格體現。劉熙載說: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6]715人有千姿百态,書風也各如其面,書氣在各自的表現中也含有不同的特質,或靜穆敦厚、含蓄深沉,或簡澹疏朗、閑雅清和,或灑脫勁健、恣肆遒勁,或秀潤飄逸、典雅流暢,或真率蒼秀、雅逸淡遠,或拙撲率直、高古奇崛。而共同的是,要沒有俗氣、匠氣、火氣、草氣、黑氣、江湖氣、市井氣、閨閣氣;要有文人士子之氣氤氲彌漫,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

這種書氣是一種内在的力量,表現書法的美學魅力和文化意義,尤其是在精神層面上的價值實現。而這高貴的、生動的氣韻,不是憑空而來,也無法拷貝而來,必自自身的學養、人格中來。曹丕《典論·論文》指出: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緻。” [8]16氣韻是無法強行植入的。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提出了 “氣韻非師” 的觀點: “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複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 [9]59此觀點把藝術氣韻與人倫品質、人格修養之關系的強調推向極緻。後來董其昌《畫禅室随筆》中也明确指出: “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内營,成立鄞鄂,随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 [10]730

氣要養,孟子曰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明代謝榛《四溟詩話》中說: “體貴正大,志貴高遠,氣貴雄渾,韻貴隽永,四者之本,非養無以發其真,非悟無以入其妙。” [11]1141書家要養 “正大、高遠、雄渾、隽永” 之氣。劉勰《文心雕龍·頌贊》中說: “風雅序人,事兼變正;頌主告神,義必純美。” [12]83做一個真正的書法藝術家,胸中要養浩然之氣,筆下要有純美之義。這 “浩然之氣” “純美之義” ,得之于傳統,得之于造化,得之于心源。

書法沒有書卷氣技法再好都不免俗(摭談書法氣韻與書家修為)2

三、書氣與書家修為

首先,好的書氣吸納幾千年傳統深厚文脈的元氣。中國書法源遠流長,積澱深厚,前輩書家抒寫了卷帙浩繁的華章,創造了漢字完美的書寫法度與審美規範,使中國書法走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是書法藝術強大的傳統,也是書家入境的路徑。因此,書法是特别講傳統的,學書不從傳統入手,便易堕入歪門邪道。

中國哲學講道,道的涵義豐富,題中之義包含本源、傳統、規律、道路、路徑等。古人所謂中庸之道,中乃合乎,庸乃傳統,中庸之道即合乎傳統之道。書法也要合乎傳統之道,書家要循道入徑。書法亦稱書道,與道的精神是高度統一的。《周易》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 ,書法正是在陰陽的變化中表現道的境界,書家書寫中黑白、虛實、枯潤、濃淡、疏密、疾澀、中側、奇正、方圓、肥瘦的變化,在矛盾中統一,在對立中平衡,正合乎道的精神。文以載道,書亦傳道,所以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說, “中國人的人生是一種精神追求” [13]24, “中國人所使用的毛筆……它或許可以作為中國精神的一個象征” [13]26。

清代畫家石濤從哲學的意義上對中國書畫藝術作了概括,他在《石濤畫語錄》中說: “一畫者,衆有之本,萬象之根。……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衆法也。” [1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書法是傳統藝術,洋溢着傳統文化的淋漓元氣。所以,書家要 “與古為徒” ,要注重學習傳統、深入傳統,博識多通,追根溯源,浸淫藝文,循章觀變,法乳前賢,承接傳統文脈,創作中既傳達高雅純正的傳統文化的元氣,同時又能将時代氣息與個人精神貫注其中,賦予個性和時代性。

其次,好的書氣汲取自然造化之靈氣。在東方智慧中,自然造化處于最高的位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藝術創作中,自然之美的啟迪表現得尤為深刻而明顯。在書法藝術方面,也有着非常明顯的自然影響的印痕。古人雲,一筆一畫皆有所象,即我們常說的下筆有由。漢文字的起源就是取法于星雲、山川、草木、獸蹄、鳥迹等各種形象而成的,它的造型意趣與自然環境中的物象神态自有契合之處,中國書法氣韻的可能姿态,其藝術靈感也正是來自于自然造化的神韻、靈氣。

許許多多的書法家傳奇故事,告訴我們置身自然,師法造化,對書家的藝術頓悟和精神洗禮具有怎樣的重要性和神奇功效。王羲之,喜愛鵝而得筆意;蔡邕,見垩人掃牆,創飛白書法;張旭,觀公主與擔夫争道得筆法之意,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草書之神;懷素,觀夏雲随風頓悟筆意;雷簡夫,聞江聲悟筆法;黃庭堅,見船夫蕩槳乃悟筆法;文同,見蛇鬥而草書長……古代書論也喜歡用自然界的物象形态與書法的筆法、筆勢、筆意做類比,諸如衛铄《筆陣圖》, “千裡陣雲、高峰墜石、陸斷犀象、百鈞弩發、萬歲枯藤、崩浪雷奔、勁弩筋節” [6]22;王羲之《書論》, “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科鬥(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 [6]28;虞世南《筆髓論》, “亦如長空遊絲,容曳而來往;又如蟲網絡壁,勁而複虛” [6]112;顔真卿《論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用筆當須如印印泥……如錐畫沙” [6]280。古代書論在評鑒書家時也喜歡用這種形象化的比拟方法,如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 “鐘繇書如雲鹄遊天,群鴻戲海……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阙……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蕭思話書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李鎮東書如芙蓉出水,文采镂金……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鸷鳥乍飛……” [6]81-82這些書論都是在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感性直覺來談論抽象的書法道理。

當然,中國藝術反對簡單的、直接的摹仿,而強調的是 “神遇” “遊觀” “神與物遊” “天人合一” 。所以,書家要 “與天為徒” “師造化,法自然” ,精骛八荒,心遊萬仞,囊括萬殊,裁成一相,在豐富美好的自然中,尋求藝術的真谛和精髓,把造化神秀的靈氣呈現于筆尖毫端。

再者,好的書氣亦來之于書家自身靈府之浩然正氣。藝術美以現實美為源泉,但是,藝術家還要發揮主觀意識,挖掘主體的全部經驗,經過人格化的熔鑄與再造,使自然的形神與創作主體的思想情感有機統一起來。黃庭堅《書缯卷後》說: “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隻是俗人耳。餘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維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 [7]84心正則筆正。書氣之雅與俗、高與低,都與主體的人格修養聯系在一起。古人強調 “人品不高” ,則 “用墨無法” ,書品與人品密切相關,隻有提高個人的品格修養,才能提升藝術的品味格調,誠如郭若虛說的: “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 [9]59

書家要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多讀書,重修養,筆墨養氣,書以傳道,這樣的書家和書作, “格” 才高。不然,技法再高,用筆再熟,也不能上升到 “道” 的層次。楊守敬《書學迩言》說學書 “二要” : “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轶等倫者也。” [15]563

這裡尤其要提到讀書的作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本來說的是詩家,這裡用以說書家也一樣道理。古今書論無一不在強調讀書對于書法的重要性,蘇東坡《柳氏二外甥求筆迹》有句曰: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16]39李瑞清《清道人論書嘉言錄》中說: “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故自古來學問家雖不善書而其書有書卷氣。故書以氣味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貴矣。” [17]1539蘇淳元《論書淺語》提到: “書雖手中技藝,然為心畫,觀其書而其人之學行畢見,不可掩飾,故雖紙堆筆冢,逼似古人,而不讀書則其氣味不雅馴,不修行則其骨格不堅正,書雖工亦不足貴也。” [17]1159讀書是去俗的一劑良藥,王概《學畫淺說》中說: “去俗無他法,多讀書則書卷之氣上升,世俗之氣下降矣。” [18]356這書卷氣就慢慢轉化為藝術家的個性氣質,從而表現為作品的氣韻。

作為中華文明之一種重要表象的書法,并非雕蟲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梁啟超在《論書法》一文中說: “有《春秋》之志者,可以言書法。無《春秋》之志者,不可以言書法。” [3]2書家要精進于技,勤修于藝,神與物遊、澄懷觀道,胸次高曠、性情儒雅,博古通今、學養深厚,養筆墨精神,涵淋漓元氣、天地靈氣、浩然正氣,并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将之融于筆墨、形諸書迹,這樣才能 “隽骨天奇” “風韻邁達” ,韻格才高,書氣才好,則可期于大成矣!

參考文獻:

[1] 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 鄧以蟄.鄧以蟄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文化精神篇[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4] 李澤厚.美的曆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5] 唐志契.繪事微言[M].王伯敏,點校.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6] 華東師大古籍整理研究室.曆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7] 黃庭堅.山谷題跋[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8] 王達津,陳洪.中國古典文論選[M].沈陽:遼甯教育出版社,1989.

[9] 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上)[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10]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下)[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11]丁福保.曆代詩話續編(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2]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3]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M].王晉華,黃永華,注譯.青島:青島出版社,2020.

[14]道濟.石濤畫語錄[M].俞劍華,标點注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15]王伯敏,任道斌,胡小偉.書學集成(明清)[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

[16]李福順.蘇轼與書畫文獻集[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

[17]崔爾平.明清書法論文選(下)[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

[18]王伯敏,任道斌.畫學集成(明-清)[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

(孟雲飛轉自《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21年第2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