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富有教育意義的一部劇《人世間》,收獲了很好的口碑。
其中對我們教育最大的就是周家三個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的發展以及對周家的影響。
周秉義、周秉昆、周蓉雖出生在同一個家庭,但前途命運卻截然不同。
70年代,随着上山下鄉的進行,周秉義和周秉昆本是被選中的對象。
但是因為周蓉的獨自離開,導緻周秉昆不得不成為留在家裡的那一個。
但也因此,三人展開了不同的命運。
周秉義和周蓉最後都考上了北大,并且一個娶到了省長家的女兒,一個嫁給了著名的當代詩人。
可謂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周秉昆看着哥哥姐姐的成就,感到了自卑,認為是自己給父親丢了臉。
所以為了讓父親母親為自己感到驕傲,就拼了命的争取編制,一心搞事業。
結果,工作的三年來,沒有給在外的父親寫過一封信,就為了給父親寫信時,能夠告訴他自己的成功的那一刻。
其實,周蓉的丈夫有句話說得好,孝道分兩種,一種是養心智,一種是養口體。
養心智是指自己有所成就,考上了名牌大學、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讓父母的臉上有光,使他們為自己感到自豪。
養口體是指養家糊口,照顧父母的衣食住行,能夠讓父母老有所依。
真正的孝道,恐怕就是兩者的結合,既要養心智,又要養口體,這也是後來周秉昆所追求的。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又該如何教育孩子該怎樣盡孝呢?
讓孩子盡孝,首先我們自己要孝順要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
例如,我們常年不回家看望父母,整日就知道工作,那孩子就會認為工作勝過父母。所以以後長大了就會成為一個工作狂。
我們的孝不能隻是口頭上說說,要有實際行動。這樣孩子就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就會跟着去做。
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實際上讓父母為我們感到驕傲,或是讓父母有一個好的物質生活,這都要要求孩子的責任意識。
孩子隻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才會竭盡全力地去做。這也是培養孩子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呢?
及時表揚和鼓勵,激發榮譽感
當孩子受到外界的表揚時,他們就會産生滿足感,以此産生一個正反饋機制,從而使孩子想要做得更好。
不僅如此,一些表揚的話語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認可,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
信任孩子,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當孩子想要完成一些事情時,一定要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做。
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可能就會對孩子産生不信任感,理所當然的就會承擔孩子的所有事情。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旦孩子完成某些事情,就會産生滿足感,從而發現自身的一些價值,進而激發他們去承擔更多的角色和任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