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有個老教師跟我講,他做了一個教育頭條号,每天辛辛苦苦更文,希望把自己30多年的教育心得跟頭條朋友分享,可是卻沒什麼人愛看。反觀那些爆火的微頭條,大多是一些博人眼球、誇張獵奇的新聞資訊。如此想來,可真讓人對自媒體創作之路感到迷惘。
相信有這樣困惑的自媒體人大有人在,包括我自己也是,曾經望流量而興歎,直感慨"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但是,經過我對自媒體寫作持續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探索,我發現,要寫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首先要調整的是創作者的心态。
今天我将從對唐代詩人張志和詩詞《漁父》的賞析,到分析周傑倫《千裡之外》歌詞的現實意義,來談一談,作為自媒體人,想要寫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應該怎樣自我定位和調整心态。
1.張志和的《漁父》——古色古香,韻味悠然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父》
小令詞清空的意境與水墨畫沖淡的意趣在這麼一首短短的詞中得以交融與彰顯,也讓詞人兼畫家的張志和得以傳名千古。
張志和,字子同,初名龜齡,号玄真子,唐代詩人。其人三歲讀書、六歲做文章,後平步青雲。唐肅宗時待诏翰林,做過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被貶。後來他的母親和妻子又相繼故去,因而甚是感慨宦海風波和人世無常,于是他棄官隐居,長期過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帶的山水之間。
張志和通曉文藝,歌詞、書畫、擊鼓、吹笛,無不精通。通過汲取各種文化的營養,他自身的藝術造詣極高。這首《漁父》就是他借鑒民間的漁歌而成。
這首小令美在哪裡呢?
白鹭、桃花、青箬笠、綠蓑衣……不同色彩詞的使用,無一字重複,也沒有破壞掉整首詞的基調和意境,反而清新自然、質樸又生動。
桃花與流水、白鹭與肥魚、斜風與細雨、青山與漁父,如此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的漁歌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動靜之間,自在悠然。
如此好山好水,任爾斜風、細雨,我亦悠然如故。
是真的為了釣魚嗎?
對于隐逸者來說,還會等魚來上鈎嗎?
——當然不是。
等的是興緻、等的是意趣、等的是自在。
此時漁者入定,忘我亦無我,與山水自然融于一體,遁隐天地之間。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此等煙波妙境,太美。
好美!如此"美色、美景、美意",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我們是很難享受了,隻能躲在古詞、古詩之中,短暫地流連一番。
當代生活中,哪裡還能有如《漁父》這等古詞中傳達的景象和情志呢?
如果有,不得不提周傑倫和方文山合作的中國風詞曲,比如這首《千裡之外》。
2.周傑倫的《千裡之外》——國風魅力何以家喻戶曉?
"聞淚聲入林,尋梨花白,隻得一行青苔,
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兩鬓斑白。
……
芙蓉水面彩,船形影猶在,你卻不回來,
被歲月覆蓋,你說的花開,過去成空白。"
有沒有發現,歌詞中創設的意境,與《漁父》中的意象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韻味相對淡薄了一些,但是古風的精神和味道還是得以傳承。最重要的是,這首歌的傳唱程度,可以用家喻戶曉來形容。
最流行的那幾年,大街小巷,走到哪裡,都可以聽到。上至耄耋,下至龆龀,一定都對這首歌的旋律耳熟能詳。
這也是為什麼說周傑倫締造了華語樂壇的奇迹,即便後來模仿者甚衆,也無人可以取代他開山創始的地位。
而周傑倫中國風音樂的成功,正是藝術性與商業性結合的最好例證。
3.自媒體人如何在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道路上突圍?如今,我們做自媒體,最好的出路也是商業性與藝術性的結合。藝術性是自媒體賬号的人文價值,同時,商業價值也不容忽視。除去變現能力,對于創作者來說,讓更多的讀者看到自己的作品,無疑是最好的安慰和鼓勵。因此隻有在兼顧精神文化的基礎上,提升自己賬号的商業性,才能增加展現量。展現量提升了,才能讓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得到更好的傳播,創作者自身的藝術性和專業性才有機會得以彰顯。
而怎樣達到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平衡,是每個自媒體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
對于藝術性和專業性來說,自古以來都是"曲高和寡",但是文化産品最終的精神價值,往往來源于此處。
對于新媒體碎片化閱讀時代,人們的閱讀目的,更多的是為了得到資訊和放松身心。精神引領和文化共鳴隻是附加價值,不是主要目的。
如此看來,自媒體賬号的藝術性和商業性,就如魚和熊掌般不可兼得。
但是,當我浏覽過頭條系的很多頭部賬号或者青雲文章,會發現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還是很多的。
自媒體的商業性和藝術性,其實就像一個女人的外在和内在——内外兼修,秀外慧中,永遠都是上上品。而怎樣達到這種色藝俱佳,是每個自媒體創作者的修煉。
希望當我們更加成熟回頭看時,依然不會對自己過去的作品感到臉紅。隻有這樣,才對得起粉絲的關注和鼓勵!
4.其他文化形式對于質量與流量的探索
其實,對于文化産品商業性與藝術性結合的問題,電影圈的人或許有更早且更深的感觸和探尋。
記得之前看《圓桌派》,那一期請的嘉賓是《小蘋果》的唱演者之一肖央,主持人問:為什麼你的電影《老男孩》能火?
肖央說除了一點點天分和運氣,除了極度認真的态度,"還要想一想,你能為别人做點什麼,你能給這個時代帶來點什麼有用的,能給幫助到大家的東西,而且還要不斷地去這樣想……"
所以《老男孩》之所以能火,就是因為他們"看見"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現實和情感需求。
既然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這麼大,人們就是想在工作之餘想得到放松和樂趣,這是人們迫切的精神需求,我們就不該視而不見。而一定程度上滿足這種需求,也是為人民服務。如果在滿足這種需求的同時,又能傳遞出文化和精神價值,這就是自媒體人的修養和意義。
那麼,嚴肅文學會不會越來越被邊緣化呢?
我認為,絕不會。嚴肅文學永遠是文學的根基,是整個社會的精神基因,也是文化傳播從業者靈感的源頭活水。
5.後記總之,嚴肅文學、網絡文學、自媒體快餐文化等等各種形式百花齊放,正是文化在這個時代多樣性的體現。
文化和精神價值就這樣一層一層的傳遞開來,不同的形式滿足不同的人群,每個人都可以自取所需。文化形式達到這樣百家争鳴的局面,豈不是很美嗎?
而自媒體人,乃至在任何一個文化藝術領域深耕的人群,也許都要有一點《漁父》的精神: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我們隻需潛心投入到自己"垂釣"的樂趣之中,歸于"無我"之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如此才能享受到寫作本身的趣味,而這,才是每個寫作者的初心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