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頸部皮膚顔色越來越深,美白措施用盡也不見恢複?可能這就是糖尿病的表現之一: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臨床表現為對稱性疣狀天鵝絨樣過度角化的斑片伴色素沉着,常見于腋下和頸部,也可累及腹股溝、臍部、乳房和雙手,受累程度輕重不一,從個别部位的輕度色素沉着和乳頭狀增厚到整個體表包括粘膜及掌跖重度色素沉着和疣狀改變。
提醒:黑棘皮病多見于高胰島素血症和胰島素抵抗的患者。研究顯示,黑棘皮病在糖尿病初診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36%。
為何黑棘皮病多見于糖尿病患者身上?
糖尿病患者體内過多的胰島素導緻胰島素與角質細胞及成纖細胞中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結合,導緻皮膚異常增生、角化過度和基層增厚。
因此,伴有高胰島素血症的人群有可能患上黑棘皮病。
那麼,胰島素抵抗人群為何會出現黑棘皮病?其實還是高胰島素血症的原因。
胰島素抵抗人群體内,固定量的胰島素産生的生物效應低于預計正常水平,不能滿足機體降糖需要,為了盡可能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機體會代償性的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導緻胰島素水平高于正常範圍,繼而發生高胰島素血症。
提醒:黑棘皮病的發病還與很多其他因素有關,如腫瘤以及一些特定藥物的使用等等。一旦身體出現類似情況要及時問診,尤其是身體的上述部位皮膚顔色越來越深以及出現了乳頭狀或天鵝絨樣增生等情況務必及時就診。
糖尿病合并皮膚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症之一,可累及全身各部位,臨床表現多樣,而上述講到的黑棘皮病隻是其中之一,糖尿病相關皮膚病變還有這麼幾種。
1.類脂質漸進性壞死
類脂質漸進性壞死主要表現為雙下肢對稱性卵圓形淡黃色斑塊,斑塊中央萎縮。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出現潰瘍時才伴有疼痛感,部分患者皮損處感覺完全或部分缺失,這主要是因為局部存在神經功能障礙和微血管病變。
提醒:糖尿病人群類脂質漸進性壞死的發病率約為0.3%,可能與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引起的血管閉塞、組織壞死或結締組織變性導緻的肉芽腫形成有關,與血糖過高或控制不佳并無直接關聯。
2.糖尿病性硬腫病
糖尿病性硬腫病主要變現為上背部、面頸部和肩部出現皮膚增厚和腫脹。
提醒: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性硬腫病,該病主要是由于血糖升高導緻異常膠原蛋白沉積于真皮所緻。
3.播散性環狀肉芽腫
播散性環狀肉芽腫主要表現為質地較硬的扁平小丘疹,呈圓形或環形排列,中央稍凹陷,無自覺症狀,全身泛發,且多發于前臂、四肢、頸部和胸背部等。
提醒:該病常見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率約為0.2%。
4.糖尿病性黃瘤
糖尿病性黃瘤主要表現為四肢伸側和臀部出現0.5平方厘米大小的紅黃色丘疹,無明顯自覺症狀。
提醒:該類疾病多因胰島素抵抗導緻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清除障礙導緻血脂升高而引發。
總結:熟悉與糖尿病代謝異常相關皮膚病的不同皮膚表現,有助于及早發現異常。此外,堅持健康飲食以及合理作息也有助于避免糖尿病相關皮膚病變及其并發症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