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南山鎮粵港澳大灣區現代都市産業綜合示範基地。
■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海外農業副總經理高後亮
占地一萬畝,預計總投入5億元,目前已進入無人化實驗農場部分……
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最北邊緊鄰清遠和肇慶的三角地帶,有座神秘農場正在為未來農業調試“智慧的大腦”,這就是2021年4月啟動,占地面積約一萬畝,預計總投入5億元人民币,規劃為無人化實驗農場、設施農業和農産品加工區、智慧漁業區和農耕文化旅遊遊覽區的粵港澳大灣區現代都市産業綜合示範基地(下稱“基地”),“目前看到的是已進入實操階段的無人化實驗農場部分。”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海外農業副總經理高後亮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說。
現代農業和未來農業,是對資金、人才、科技等要求都更高的長周期産業,智能化、科技化、機械化,更是未來農業變革的重心,以科技手段降低勞作強度、提高生産效率,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業勞動力短缺的實質問題,正是“智慧農業”所要尋求的突破口。正因如此,碧桂園集團在2018年6月宣布進軍現代農業,成立全資子公司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開始全面布局農業全産業鍊,緻力于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目前已形成現代種業、智能農機平台、裝備制造、海外大農業四大核心業務闆塊,三水的這一處基地,即是農業全産業鍊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斌
■攝影: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
技術、模式、經濟性三大驗證
●承載
“2020年我們在黑龍江建三江啟動了一年一季作物生态區無人化農場實驗示範項目,取得了預期成效,但要驗證無人化農場在全球範圍内的可行性,就要在不同緯度地區進行試驗。”高後亮介紹說。從2021年1月進駐基地,項目團隊主要完成了土地清表和整理,項目區水渠道路的修複改造,直播(直接播種)早稻耕種管收及晚稻和旱田作物的耕種以及田間管理工作,已開出來并投入使用的土地面積超過2400畝,其中三分之二是水田,三分之一為旱田,同時完成了無人旋耕、無人攪漿、無人播種、無人防控和無人收割等一系列無人化生産實驗。
以水稻無人化“直播”種植技術為例,省略了傳統水稻種植中的“育秧-移栽-插秧”環節,大量節省人力、物力與資金投入,一旦直播水稻技術在适宜區域内普遍推廣,每年産生的社會效益粗估即可達上百億元人民币。
針對農機無人化技術驗證,高後亮表示:“不是簡單地讓人離開機器,‘去人工化’,是将現代科技融入傳統農業,用‘農業機器人’(無人化農機裝備)進行生産,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一方面為‘未來誰來種地’這一問題提供解決思路和方案,另一方面也為農民實現更多渠道增收提供了可能,讓農民既不損失務農收益,又不為農業勞作所累,同時還能分身去做其它能增加收入的事情。”
前端科技進入 智慧農業或将成核心競争力
●承擔
項目團隊除黑龍江建三江無人化實驗農場的全套原班人馬“照搬”過來之餘也相應補充了“新血”,“包括社會招聘和應屆大學生、研究生,團隊人數現在有50人。”高後亮介紹說,所有新人到基地統一從生産一線做起,兩到三周後,農業專業的繼續留在生産一線,非農業專業的會被分流到管理一線,半年内再根據每人的具體情況重新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分配後定崗定職,盡可能讓新人嘗試不同工作崗位以此來雙向判斷更适合的位置。
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的山東姑娘陶新婷挺喜歡“基地生活”,除了“交通出行稍微麻煩點兒”,她覺得自己很幸運選擇了到基地來“開荒”,“我們團隊氛圍很好,很自在舒服,能遇到和認識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也能汲取新知識”。
“這兩個月,讓我重新‘認識’了中國的農業,”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水産養殖專業的顔璟鴻7月13日到基地入職報到,“農業是講實操的學科,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在高後亮及項目團隊成員看來,未來将是現代科技不斷湧向農業并取得廣泛深入應用的時代,農業會長期處于“朝陽”狀态,發展潛力無上限,智慧農業或将成為農業企業的核心競争力,智慧程度越高,越能在未來處于優勢和領先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