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王朝持續多久

清王朝持續多久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15:21:42

商業上有一個術語叫:“産品生命周期”。它包括産品從生到死——導入、成長、成熟、衰退——四個主要階段。其實不光是産品,世間萬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隻是長短不同而已。就像曆代王朝從建立到滅亡,都樣适用于這套理論。建立之始,戰火頻仍、前朝死而不僵、周遭強鄰環伺,優勝劣汰,不成功則成仁,所以曆朝曆代的開國之君多是雄武大略之輩;社會動蕩、人心浮動、無法無規,所以能人異士輩出;民思安、臣思功、君思定,大浪淘沙,王朝擇賢而定。此為導入。上呈前朝腐朽堕落之氣,财政空虛,經濟萎靡;戰亂剛止,民生凋敝,百業不興。故開國之策多是休養生息、整饬吏治、開科取士、尚勤尚儉,至新朝幾年之内吏治清平、民生恢複、府庫充盈。此為成長。疆土穩固,經濟平順,然器滿而溢、居安而不思危,中期的君王大都因為國家承平日久而沒有了開國時的緊張危機感;不出宮牆深院體會不到民間的疾苦。脫離群衆不思進取,故奸佞層出民心日少。是為成熟。坐享其成,肆意妄為,不思悔變,終緻弊政積重難返,民心失不可得。是為衰退。

而大清王朝的消亡比之前朝則更有其獨特性與代表性。1840年如果沒有遇到大洋外的那個“英吉利”,大清王朝是否還會如此之快的從成熟走向衰退呢?當一個王朝、一個個人身處在下落的軌道中時,強大的曆史慣性與人性慣性,使得它和他無法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改變。就像一個人從高處落下,即使身背降落傘但依然無法改變他最終會落到地面的結局。腐朽隻是它滑落的開始,慣性才是真正讓它落地的關鍵。從曆史的結果來看,清朝政府的邏輯是:“英吉利”是從海上來的,依靠船堅炮利打敗了清政府。那麼要想不被打敗,“找回面子”,應該怎麼應對呢?既然是從海上而來,那我們就要拒敵于海上。怎麼才能拒敵于海上呢?簡單,修炮台,造軍艦。炮台阻擊,軍艦攔截,自然能拒敵于海上。

我們先來看看修炮台。僅遼甯大連(含旅順)一地就修有大小炮台數十座,以現大連市金州區炮台山(原徐家山炮台)遺址為例,原有150mm德國産克虜伯加農炮4尊,80mm野戰炮8尊,40mm野戰炮4尊,炮台占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它修築的時間大約是在1886年左右。這樣一座炮台僅火炮一項的成本就在數十萬兩白銀,再加上日常訓練保養,損耗折舊,人工薪饷,一座炮台從建設到維系每年都要消耗白銀十數萬兩。而這樣的一座“死”炮台已經無法滿足當時世界戰争技術更新的需要,已經是被時代淘汰的産品。同時期的歐美日早已放棄了大型炮台的修築,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軍事科技的不斷進步,原始的大型固定炮台已無法滿足戰争的需要,且會消耗大量财力物力,不但不會加強武裝,反而會因為修築消耗過大而拖垮本國經濟。從結果來看,不論是北洋修築的海岸炮台,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還是日本在我國東北修築的對俄要塞都沒有起到與它們的消耗對等的作用。

我們再來看看買軍艦。李中堂斥巨資購買的北洋巨艦“定遠”、“鎮遠”,從1885年開始服役到1895年隕落,不過短短十年光景。為何會隕落的如此之快?一直是國人心之所系,清廷腐朽、軍費虧空、時運不濟不一而足。但是對一個連鋼産量都無法自足,艦船火炮無法自造,财政捉襟見肘的政權來說,失敗好像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疆土的廣大不等于科技的領先,人口的廣袤也不等于素養的提升。我們可以用百萬兩白銀買到一艘當世巨艦,卻無法一夜間培養出數百優秀的官兵,同樣也買不來數十年積弱的科技水平和科學觀念。

是承認落後,穩紮穩打,從頭再來?還是抱薪救火,拆東補西,以緻走投無路?站在上帝的視角,也許我們會選擇前者,但人性的慣性,對自身利益、集團利益的執着,促使了它隻會選擇後者。

清王朝持續多久(慣性淘汰了清王朝)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