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型學習任務群
2022年版《語文課程标準》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内容劃分成了6個學習任務群,又根據課程内容整合程度上的區别,将6個學習任務群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層面。整合程度較高的“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屬于基礎型,整合程度高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屬于發展型,整合程度更高的“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屬于拓展型。
通過對各個學習任務群總體目标任務的對比,我們會發現,共同點是都強調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實現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标的發展。每個學習任務群所涉及具體内容特點不同,所以指向的目标側重點也就不同。了解了這些任務群的特點,就可以明白小學階段對語文教學的總體要求,可以圍繞這些任務群去展開教學實踐活動,做到有的放矢。
從認知到認同,從理論到實踐,既要體現課标的時效性,又要體現課标的實操性,更需要“課标、課程、課例”的體系性,實現三位一體,逐一進行落實。
今天談談對“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理解與思考。
課标指出:“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
根據學段要求,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安排有不同的“學習内容”。
比如,在第二學段(3、4年級)的學習内容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2)學習閱讀說明、叙寫大自然的知文,感受、欣賞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學習用日記、觀察手記等,展示已觀察自然、探索科學世界的收獲。
二、以主題閱讀的語文課程
溫儒敏教授指出:用好新教材,“最重要、先着手去做的,是對新教材要有通盤的了解”。所謂“要有通盤的了解”,既指對單個單元作整體考量,還包括将“這個單元”和“那個單元”作整體考量。語文教材單元分類指根據一定的标準,把語文教材單元分為不同類型。對單元分類既有助于對語文教材有通盤的把握,也有助于單元整體教學。
第二學段(四年級)“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材索引。
統編小語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田園生活》,人文要素:純樸的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語文要素:1、抓住關鍵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2、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課文:2、鄉下人家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口語交際:轉述 習作:我的樂園
再如第五單元《自然奇觀》,人文要素: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語文要素:1、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2、學習按遊覽的順序寫景物。
三、學習任務群課例設計
溫儒敏教授多次講話的内容都鼓勵教師對教材單元進行大膽設計。“教師可以對現有教材的單元結構進行重組。”“使用新教材不必‘一刀切’,不必規定非得采用哪種教學方式,學校和教師應當擁有選擇權。”
如統編小語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自然奇觀》。
(一)單元教材分析
作為習作單元,本單元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此外還有兩篇習作例文《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4篇文章都指向“有序描寫景物”這一
習作訓練要素。
本單元的人文要素: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語文要素:1、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2、學習按遊覽的順序寫景物。兩篇精讀課文各有側重。《海上日出》重在按照景物變化的順序來寫,《記金華的雙龍洞》強調按照遊覽的順序來寫。兩篇課文還把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作為重點來寫,如《海上日出》中日出時的景象特别精彩,《記金華的雙龍洞》中外洞、孔隙和内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學習兩篇精讀課文時,在理解内容、積累語言的基礎上,要把重點放在體會課文在寫作順序、寫作方法上的特點,學習課文的這些表達方法。
本單元的習作要素是“學習按遊覽的順序寫景物”。除兩篇精讀課文之外,兩篇習作例文《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的課後習題都有通過找出過渡作用的句子,體會并理清
遊覽順序的要求,而且兩篇例文都有旁批,閱讀批注既有利于從文中借鑒方法,又有利于寫作時模仿。教師切忌上成閱讀課,而應着力于用習作例文指導學生習作實踐和評改。
本單元“交流平台”與“初試身手”兩個闆塊可以作為習作前的預熱環節,最終落腳在“學習按遊覽的順序寫景物”上。本單元中的各項内容都是圍繞這一目标編排的,各項
内容之間環環相扣,體現出單元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二)單元叢書分析
叢書“範文閱讀”中的第1、2兩篇文章《養馬島日出》和《三亞落日》,對應着教材中的《海上日出》一文。這3篇文章都體現了“按照景物變化的順序描寫景物”的特點。
我們可以把《海上日出》作為精讀課例,再拓展《養馬島日出》一文,進行“按照景物變化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學習。第3、4兩篇範文《蘇州漫步(節選)》《天然湖與果子溝》對應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這3篇文章都是“按遊覽的順序描寫景物”,且文章中都有起過渡作用的語句,學習時可以把《記金華的雙龍洞》作為精讀課例,再拓展另兩篇中的一篇進行學習。“組文閱讀”中的4篇文章《長江三日(節選)》《記金華的兩個岩洞(節選)》《黃山記(節選)》《青石小街》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結構描寫景物,4篇文章可以作為一組,用一節課進行對比閱讀學習,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寫出特點的,并通過關鍵詞句判斷作者寫景的順序。
(三)研讨課例設計
第一節:精讀引領課
《海上日出》 《養馬島日出》
一、學習目标
1.把握課文内容,體會“海上日出”景觀的特點。
2.借助關鍵詞句,感悟景物變化,了解“按照景物變化的順序來寫景”的方法。
二、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回顧有關日出的詩句、圖片,喚醒學生的已有認知,引出海上日出。
(二)理清順序,感悟變化
【學習任務群(一)】
1.自由朗讀,用文中的詞語概括讀完文章的感受。
——偉大的奇觀。
2.再讀文章找出具體描寫海上日出奇觀的段落。
生彙報:第2、3自然段。
3.品讀第2、3自然段,欣賞奇觀,感受變化,并按要求完成自主學習單。
《自主學習單》内容:1、變化内容;2、變化過程。
任務:邊欣賞奇觀,邊圏畫出關鍵詞,找出海上日出有哪幾個方面的變化,完成表格。
4.學生彙報交流自主學習成果,明晰海上日出從顔色、位置、亮度三個方面的變化。
5.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欣賞太陽走進雲堆中的美麗景色。
6.小組代表彙報交流學習成果,師相機指導。
7.學習第5自然段,欣賞太陽在黑雲中的神奇景象。
8.彙報感受,适時點評。
過渡:所有的事物都成了一個發光體,熠熠生輝。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
9.品讀“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一句,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激發學生對海上日出奇觀的贊歎之情。
(三)拓展閱讀,舉一反三
【學習任務群(二)】
1.快速浏覽《向成長緻敬》中的《養馬島日出》一文,用詞語概括“日出”的特點。
(壯麗、壯觀。)
2.再讀文章,說說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日出時景物的變化。
(光線、色彩。)
3.總結:本文描寫了作者特意趕到海邊觀看壯麗的日出景象,突出了景物的特點,寫出了景物的變化。
第二節:精讀引領課
《記金華的雙龍洞》 《蘇州漫步(節選)》
一、學習目标
1.理清作者遊雙龍洞的順序;了解按遊覽順序寫遊記的方法。
2.了解按浏覽順序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體會作者将見聞和感受結合起來寫景物的方法。
二、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讀課題
1.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記金華的雙龍洞》裡的“記”是什麼意思?
(記載、記錄、記叙)
2.體裁特點。
(遊記)
遊記是記叙旅行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
(二)默讀課文,理清順序
【學習任務群(一)】
1.默讀課文,圈畫表示作者行蹤的關鍵語句。在小組内交流。
2.梳理文章的寫景順序。
(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
3.展示遊覽的路線,明确寫景順序。
(遊覽順序)
(三)品讀重點,學習寫法
【學習任務群(二)】
1.默讀第4~7自然段,概括外洞、孔隙、内洞的特點。
全班交流,概括特點。
(外洞:大、高。孔隙:小、矮、窄。内洞:黑、奇、大。)
2.作者是如何寫出孔隙特點的?讀課文第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課件出示:
(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卧,剛合适,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思考:船到底有多小呢?
你讀出了孔隙的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寫孔隙的特點的?
合作交流,明确答案。
作者用常見的事物(小船)具體寫出了孔隙的窄小。
(2)假如這時候你就是遊客,仰卧在小船裡,工人拉着繩子,幫助你穿過孔隙,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找出相關句子說一說。
課件出示: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裡……擦傷鼻子。
思考:這幾句話是如何寫出孔隙窄小的特點的?
引出作者沒有直接點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遊覽的感受,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3.找一找描寫内洞景物的句子,品味其特點。
(1)内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2)找出描寫石鐘乳和石筍的句子,體會其形狀變化多端、顔色各異。
(3)作者對内洞景色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找找相關的詞語。
(4)總結寫法。
文章按照遊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将景物的描寫同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進行寫作。
(四)以例學習,舉一反三
【學習任務群(三)】
1.閱讀《向成長緻敬》中的《蘇州漫步(節選)》一文。
(1)理一理作者的遊覽順序。
(入口走廊一涵碧山房一遊廊一聞木樨香軒一小蓬菜一曲溪樓)
(2)作者抓住了留園的什麼特點來描寫景物?請你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表達。
(它像所有的藝術傑作一樣,帶着深深的含蓄。)
(3)圍繞“含蓄美”,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他是怎樣将留園的特點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
(作者在寫景的同時滲透着自己的感受,使得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師生點評,明确答案。
第三節:組文閱讀課
《長江三日(節選)》《記金華的兩個岩洞(節選)》《黃山記(節選)》《青石小街》
一、學習目标
1.學會通過提取關鍵詞句梳理景物的特點。
2.初步學會按景物變化的順序和遊覽的順序寫景的方法。
二、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假期都去過不少地方遊玩吧?不同的旅行有不同的收獲,誰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印象深刻的一次旅行?
學生介紹,教師相機點評。
(二)複習回顧,再現方法
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确了如何寫遊覽過的一個地方的景物:
1.可以按景物變化的順序來寫,如《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日出前後景物的變化順序來寫的。
2.可以按遊覽的順序來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按遊覽雙龍洞的順序來寫的。
3.抓住特别吸引人的景物的特點作為重點來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寫了外洞和内洞之間的孔隙,在寫孔隙的時候,将見聞和感受結合起來寫了孔隙矮、窄、險的特點。
本節課,我們就用學過的以上方法,閱讀《向成長緻敬》中的4篇文章。
(三)初讀文章,梳理内容
【學習任務群(一)】
1.這4文章描寫了不同地方的美麗景色。快速浏覽文章,找一找這4篇文章主要寫了哪些景物,它們各自有哪些特點。
2.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景觀,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優美景色的句段,多讀幾遍,可以在旁邊寫寫感受。
(1)分享美景,談感受
(2)讀出眼中的美景。
(四)合作探究,明确順序
【學習任務群(二)】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帶領我們欣賞美景的呢?結合你喜歡的景觀認真讀一讀,圈畫相關詞句,完成表格。
1.默讀文章,找出自己喜歡的文章的關鍵詞句,梳理文章寫景的順序。
題目 關鍵詞句 寫景順序
2.小組合作探究,明确寫景順序。
3.交流展示,師生點評,明确答案。
4.“聲”臨其境。
(1)出示美文片段。
(2)師生共讀。
(五)學以緻用,讀寫結合
【學習任務群(三)】
選擇一處你浏覽過并且喜愛的景點按照一定順序寫下來,與同學分享。
第四節:表達訓練課
《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交流平台”
一、學習目标
1.能按遊覽的順序說出遊覽路線,初步學會按遊覽順序描寫景物。
2.能運用表示空間轉換的句子。
3.初步學會把特别吸引人的景物重點寫。
二、學習過程
【學習任務群(一)】
(一)交流彙報,明确寫法
1.回顧《海上日出》和《記金華的雙龍洞》,交流彙報,進一步明确課文描寫景物的順序。
《海上日出》作者抓住了“偉大的奇觀”這一特點,按照早晨太陽變化的順序來寫。
《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記叙了遊雙龍洞的經過,重點寫了外洞和内洞之間的孔隙,并且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進行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2.一個地方,要描寫的景物往往很多,那麼如何将這些景物聯系起來呢?
(1)通過分析《記金華的雙龍洞》第2、3自然段,找出點名作者遊覽蹤迹的句子。
①出金華城大約五公裡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新入山。
②入山大約五公裡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裡出來的。
(2)再找找課文中還有哪些起過渡作用的句子,并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①大約行了兩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内洞。
②我排隊等候,又仰卧在小船裡,出了洞。
過渡句的作用:在記叙的過程中運用表示空間轉換的句子,使景物的轉換更自然。
(二)學以緻用,口語表達
【學習任務群(二)】
打開課本,看“初試身手”第一題,根據示意圖,畫出參觀路線,按順序說一說。
1.自己讀圖,試着畫一畫路線。
2.教師點撥,明确做題的步驟。
(1)注意圖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确定遊覽的順序。
(3)畫出遊覽的路線。
(4)确定參觀介紹的重點内容及特點。
(5)運用表示空間轉換的句子,使被介紹的各景點的轉換更自然。(如:過了小橋往西,就來到了芍藥園。這句話就從一個景點很自然地過渡到了芍藥園。)
3.小組合作,交流訂正,相互補充。
4.出示《參觀植物園》片段。
參考路線:南門一天鵝湖一芍藥園一松林一紀念館一望湖亭一郁金香園一東南門。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同學郝佳琪決定一起去參觀植物園。我們從植物國的南門進入,向左前方走了一小段路,波光粼的天鵝湖便映入眼簾。一座小橋架在湖上,橋右側的湖面積較大,明淨的潮面上幾隻天鵝優雅地遊來遊去。過了小橋往西,就來到了芍藥國。芍藥花開了,一群勤勞的小蜜蜂飛來飛去。芍藥園的東面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松林。繞過松樹林,我們又看到了天鵝湖,天鵝湖的東北角是一個紀念館,我們進去參觀了一下。出了紀念館,我們來到了望湖亭,登上望湖亭,植物園的美景盡收眼底。從望湖亭下來就是郁金香園,綠的葉,紅的花、黃的花,一株株郁金香亭亭玉立,争奇鬥豔。參觀結束了,我們從東南門離開。
5引導點評。
點評依據:
(1)遊覽的順序合理、清晰。
(2)合理運用空間轉換的語句。
(3)重點描寫最感興趣的一處景物。
(三)片段訓練,書面表達
【學習任務群(三)】
觀察附近的一處景物,和同學交流你看到了什麼。再試着按一定順序寫下來。
1.要求:
(1)确定描寫的景物。
(2)明确景物的特點。
(3)試着按一定的順序來描寫景物,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
2.片段試寫。
3.展示片段,師生點評。
第五節:習作指導課
“遊______”
一、學習目标
1.能按照遊覽順序描寫某處景物,把遊覽的過程寫清楚,特别吸引人的景物作為重點,寫出其特點。
2.能運用表示空間轉換的過渡句子,使景物的轉換更自然。
二、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假期都是怎麼度過的?
讀書,幫家長做家務,出去玩?那你們都去哪些地方玩?
2.明确本次習作主題。
(二)讀懂題意,明确習作要求
【學習任務群(一)】
1.老師用句式分享遊覽經曆。
句式:我去過_________它的________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2. 畫出遊覽的路線圖,理清遊覽的順序。
(三)例文指導,明确過渡方法
【學習任務群(二)】
1.學習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
(1)自由讀兩篇習作例文。
(2)明确遊覽順序和過渡性語句。
2.根據遊覽圖,加上過渡性語句,理清遊覽順序。
(四)例文引領,抓住景物特點
【學習任務群(二)】
1.根據例文,探究如何把景物特點寫清楚。
抓住特點來寫:
(1)《頤和園》重點寫了萬壽山、昆明湖,抓住了其美麗的特點。
(2)《七月的天山》重點寫了天山上的野花,美麗且繁多。
2.《頤和園》《七月的天山》是如何來描寫景物的?
《頤和園》運用變換不同角度的方法來描寫景物,《七月的天山》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來描寫景物。
3.回憶《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兩篇文章,思考哪些方法能把景物特點寫清楚。
4.方法小結。
(1)抓住特點來寫。
(2)自己感受是否寫清楚。
(3)運用修辭手法或從不同角度把景物寫生動。
(五)放膽試寫,小組互相評價
【學習任務群(三)】
1.動筆寫出你印象深刻的景物。
2.出示評價标準。
要求:重要景物寫清楚
表現:①重要景物特點是否寫清楚
②自己感受是否寫清楚
③是否運用修辭把景物寫生動
評價:☆☆☆
(六)推薦賞評,優化習作
【學習任務群(四)】
小組評價,推選習作展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語文課程标準》“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教學提示”指出:應緊扣“實用性”特點,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第一、第二學段可以圍繞“我愛我家”“我愛上學”“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語言,學會文明交往,學習表達生活。
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閱讀與交流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在評價中,應引導學生注意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的目的、對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明了,注意應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規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