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故事
這是一幅曆史畫,它反映了唐代初年一個重大的曆史事件。
公元七世紀地處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區)開始強大興盛,其三十二世贊普松贊幹布是個骁勇且多謀略的領袖。
貞觀八年,他遣使臣到長安(經陝西西安),向唐王朝求婚聯姻。
唐太宗李世民答應了他的請求,決定将宗氏女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幹布。
貞觀十五年春天,松贊幹布派相國祿東贊到長安來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則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進吐蕃。
文成公主除了帶去很多中原地區的文化典籍外,随行的還有各種行業的工匠,對于促進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唐王朝和吐蕃之間關系融洽,和睦相處。
關于畫家
這幅畫作的作者是閻立本(約601-673),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臨潼縣)人,出身貴族。
他繼承家學,并長于繪畫,且有政治才幹,曾擔任将作大臣、工部尚書等職務,到了高宗時升至右相,改中書令。
他擅長畫道釋、人物、山水,尤精于人物畫,是初唐最享盛名的畫家。
畫面内容及賞析
閻立本以真實的曆史事件為題,繪制了這幅歌頌古代漢、藏民族友好交往的作品。
畫幅具體描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宮内接見松贊幹部派來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畫中,李世民端坐在由六名宮女擡着的坐榻(又稱步辇,圖畫即以此為名)上,另有三個宮女分别在前後掌扇和持華蓋。
唐太宗面前站立三人:最右面的一位,身穿大紅袍,是這次儀式的引見官員;中間是吐蕃的使臣祿東贊,拱手而立,發型和服飾與中原地區不同;最左為一穿白袍的内官。
按照畫家閻立本當時的地位的身份,他完全可能是這次曆史性會見的目擊者,所以他筆下的人物非常真實、生動。
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嚴,使臣祿東贊的幹練、謙和,引見官員和内侍的恭謹,年輕宮女的天真活潑,都各具特點,躍然絹上。
全圖不畫背景,手法簡潔,以細勁的線條勾畫人物形象,線條純熟,富于變化和表現力;設色濃重、鮮豔,恰如其分的表現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氣質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圖中的李世民、祿東贊等人都帶有肖像畫特征,這是一幅出色的工筆重彩人物畫作品。
它生動地記錄了漢藏兩族友好關系史上的盛舉,具有高度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