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人們常說,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顔色的用字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探讨探讨。
太陽光色譜(網絡圖片)
一、赤字的來曆
赤,會意字,甲骨文字形是上下結構,上為大,下為火。本義是大火,後引申為大火的顔色,即火紅色。異體字灻。
赤字演變(《漢典》)
《說文解字》認為,“(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這種解釋是把五行與東西南北中相聯系做的解釋,并非本義。
赤字甲骨文字形(《漢典》)
遠古時,森林密布。森林大火發生時,人們看到了這種景象,紛紛逃離。赤字就是人逃離大火的樣子,人們就用大和火組合創造了赤字。
澳大利亞大火
另外,赤字的兩個近義字紅和朱又是怎麼來的?
紅,形聲兼會意字,繁體字寫作紅,本義嬰兒降生。
紅字演變
最早的紅字是西周時期“無叀[zhuān]鼎”中金文字形,左右結構,左為一個正在脫離母體、頭頂朝下且有頭發的新生兒,右為工,會意嬰兒降生。
西周時期“無叀鼎”中的紅字
嬰兒出生時母體會有少量血流出,紅字引申為赤色。生孩子隻有女人才可以,因此把隻能女人做的事稱為“女紅”,為了區别字義這個紅字讀作gōng。
《說文解字》認為,“紅,帛赤白色。”意思是說,紅字本義是粉紅或者說是桃紅色。這個解釋顯然無法解釋紅字最早的西周“無叀鼎”中的金文字形,也無法解釋女紅這個詞。
除了紅字,還有一個朱字。《說文解字》認為,“(朱)赤心木,松柏屬。從木,一在其中”,是指事字。這種釋讀顯然是不正确的。
朱字演變(《字源》)
朱字甲骨文字形是蜘蛛趴在絲上的樣子,會意字,本義指蜘蛛。特别是西周“彔伯簋”字形中,除了有朱字,還在朱字上有兩片葉子,是蜘蛛在樹葉中的樣子,更能說明朱字是蜘蛛。
朱字演變自編
朱字的紅色源于一種紅蜘蛛。
紅蜘蛛(網絡圖片)
有一種礦石顔色與紅蜘蛛顔色一樣,這種礦石叫做朱砂礦。中國古代用它作為煉丹的重要原料。
朱砂礦(網絡圖片)
二、橙字的來曆
橙,會意字,本義是橘黃色,又稱桔黃或桔色,是指橙子的顔色。《說文解字》認為,“(橙)橘屬”。意思是說,橙子是橘子的一種。可能在東漢的時候,橙字還沒有指一種顔色。
橙字演變(《字源》)
橙,形聲會意字,是一種水果,又指這種水果的顔色。這種顔色是紅和黃混合而成的顔色。橙色偏紅叫做橙紅,橙色偏黃叫做橙黃。
橙子(網絡圖片)
橙字由木和登組合而成。這是說,橙子樹長的比較高,要想摘下成熟的橙子就要踩着凳子才行。
橙字中的登字,是凳字的初文,會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有兩種:一是一人雙手托着一個圓木墩讓另一個人踩在上面的樣子;二是一個圓木墩上有一雙腳的樣子,會意站在高處。
登字甲骨文(《漢典》)
三、黃字的來曆
黃字,象形字。甲骨文是蝗蟲飛行的樣子,本義飛蝗。成語飛黃騰達,指的就是飛蝗騰空而起的樣子。蝗災就是飛蝗鋪天蓋地飛行蠶食植物葉子,造成莊稼絕收的情況。
黃字演變(《字源》)
這種能夠形成災害的蝗蟲進化出一套生存之道,就是把自己變成和土地一樣的保護色。因此,黃最初作為顔色使用時并非正黃色,而是土黃色。黃河之黃正是土黃色。後來,黃色指正黃色,不再指飛蝗。
蝗蟲在飛行
遠古人認為任何災害都是上天降罪與人間,懲罰人類。蝗蟲就是上天(皇天)派來懲罰人類的蟲子,因此稱之為蝗蟲。
黃字甲骨文字形(《漢典》)
唐代經常鬧蝗災。貞觀二年(628年),長安發生蝗災,唐太宗吞吃蝗蟲,祈禱降罪自己,不要禍害百姓。到唐玄宗開元年間,山東發生蝗災,開始皇帝李隆基還是認為是蝗災是“天罰”,不敢滅蝗。在大臣勸說下,李隆基一咬牙“冒着生命危險”下旨捕殺蝗蟲,山東捕殺蝗蟲900多萬石,蝗災終于被滅。從此,蝗蟲就變成了螞蚱,失去了皇天派來懲罰人類的意思。
四、綠字的來曆
綠字,形聲兼會意字,繁體字寫作綠,本義為取水桶系繩上生長的苔藓的顔色。其甲骨文字形是左右結構,左為糸,右為彔。彔字簡化字形規範為錄。
綠字演變(《漢典》)
《說文解字》認為,“(綠)帛青黃色也。”這是用帛的顔色解釋綠色,不是本義。
錄(彔)字甲骨文字形(《漢典》)
由糸和彔字構成。從彔字甲骨文字形看,是一種從井裡取水的汲水器,汲水器上還往下滴水。取水工具上要拴繩子,所以加了糸,寫作綠。井裡會長青苔,取水的彔和繩子上也會長青苔,青苔是綠色的,于是人們就借綠字表示綠色。
桔槔汲水
我國古代最早的成套取水工具,叫做桔槔,原來叫做颉臯,是一種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機械。桔槔由四部分組成:一是一根橫長杆,一根支撐橫長杆的豎木,橫長杆一端綁着石頭,另一端是一小段繩子連接的汲水器(水桶)。颉臯的颉字,本指小鳥飛上飛下,表示橫長杆上上下下取水,而臯則指水邊的高地。颉臯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架在水邊高地的橫長杆上上下下汲水。現在,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還保留着桔槔井灌工程,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五、青字的來曆
青字,會意字。《說文解字》認為,“(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這是許慎先生比青字的小篆字體解釋出來的。
青字演變(《字源》)
實際上,青字的最早字形是西周金文,有兩種字形,都是上下結構:一是上生下井,二是上生下丼(井的異體字),不是丹字。從生,從井,井也表聲。會意井裡生出的苔藓等植物,引申為苔藓等植物的顔色。
青字從西周到戰國字形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青字中的井字發生訛變,無法看出井字,于是,春秋時期的金文就增加了一個表示井的口字。戰國時期,楚國的竹簡和帛書繼承了春秋的金文字形。秦國竹簡字形把丼字訛變為月字,秦統一六國後統一文字,後來就都規範寫作青字。
長滿苔藓的老井(網絡圖片)
苔藓不适宜在完全陰暗處生長,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最主要的是喜歡潮濕環境,特别不耐幹旱及幹燥。因此,井壁是苔藓最喜歡的生長地之一。
六、藍字的來曆
藍字,最早的字形是戰國時期的楚簡。《說文解字》認為,“(藍)染青艸(草)也”。
藍字演變(《字源》)
藍字由艹和監構成,其中監字甲骨文是一個人在看一個盛水的器皿,水在不動的情況下水面是平的,可以映照出人來,因此監字的本義是“照鏡子”。
監字演變(《漢典》)
後來,随着青銅器的出來,人們不再用水照鏡子,而是用打磨得很光滑的圓銅闆當鏡子,稱為鑒。這樣,監字就被引申義觀察專用。
可以染織物的植物蓼藍(網絡圖片)
藍字并不直接表示顔色,而繞了很大一個彎。人類最早的布都是自然界的麻布或蠶絲,都是天然色,麻布呈淡黃色,蠶絲呈白色。在人們穿衣的過程,可能偶然被植物的汁液污染成其他顔色。由于人們認為這樣挺好,于是就嘗試用各種植物的汁液,把布料染成各種顔色。
考古發現,人類染布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14500年前的秘魯。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國就已經使用植物染料茜草、靛藍、菘藍、紅花等對織物進行着色。
當人們制作染料時,需要掌握好染料與水的配比,用火煮沸,放入要染的布料,這些過程,都必須時刻監視。這一過程,人們就用艹和監組合成了藍字。
清代的藍大褂(網絡圖片)
由于自然界染藍色的植物種類非常多,廣泛分布,容易獲得,用這種顔色染的布料便宜,黎民百姓穿得起,成為常用的顔色。為了表達與普通百姓的區别,顯示自己的高貴,那些貴族則用其他顔色織物做衣服。因此,藍字就成了這種顔色的代名詞。
七、紫字的來曆
紫,會意字。其最早的字形出現在春秋青銅器金文。《說文解字》認為,“(紫)帛黑赤色也。”
紫字演變(《漢典》)
紫字由糸、此構成。此字甲骨文字形左右結構,左為止,右為人,而不是楷書的匕字。一個人的腳踩在别人身上,難免會踩傷。
此字甲骨文字形(《漢典》)
常識告訴我們,人的皮膚傷了就會淤青,也就是發紫。
人體受傷淤青變紫(網絡圖片)
人們用類似淤青的顔色染織物,就用符号此加糸合起來,寫作紫字來表示。
總的來說,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些表示顔色的字都是有來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