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最關心的話題,就是職稱,尤其是那些還沒有解決正高職稱的朋友們。畢竟職稱是個人的大事,事關收入、榮譽、研究生指導名額等,可謂和個人利益事關重大。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越早評上越好縱觀高校職稱評審的條件,大家發現沒有,基本上隔上兩年就要修訂一次,标準越來越高,而修訂一次就意味着很多人要不達标,原本對照職稱評審條件感覺明年就要可以參評了,可評審辦法一修改你卻參評不了。評審辦法隻是資格條件,也就是你具備了參評的條件,具備了報名條件,至于你能否評上,這是說不準的,所以很多人評了幾次都上不了,幹脆就放棄申報職稱。畢竟職稱評審是競争性的,誰的條件更好誰就優先評上。
小年輕評上了,你快50歲了,什麼滋味
我想每個單位應該都有一些這樣的老講師,年齡四五十歲,個别是幹到退休還是講師。而很多小年輕卻30歲左右,至多35歲就把副高職稱解決了,你年齡一大把,四五十歲了,作何感想。這些小年輕往往精力旺盛,頭腦活躍,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文章出的也快,人家職稱升的快也是正常的。一些年齡大的講師,這論文和課題上很難和年輕博士競争,但不得不說一些年齡大的講師是為單位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的。基本上是早些年招生擴招速度快,安排的課時多,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學上了,科研再撿起來就很難的,課時多、科研沒時間做,不做科研就更沒課題和論文了,形成惡性循環。年紀輕輕的人指揮“老資格”,有些人心裡有點不接受的。
任何時候不要放棄科研,尤其在你教職生涯的早期
“任何時候不要放棄科研,尤其在你教職生涯的早期,前15年都要認真做,尤其是評上教授之前”,這是我對我的一個研究生的忠告。既然你選擇了科研,而且還是在研究型高校中任教,任何時候都不要對科研放松,更不要說放棄。幹一行愛一行,科研的樂趣是隻有沉浸在裡面才會體會的。我慢慢了 就理解了,為什麼對很多知識分子而言,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做這份工作有樂趣,做科研有意思,很快樂。在正式解決正高之前,我們發文章或許要還是有一定的職稱導向,就是為了能順利地評上職稱,我們的論文和課題方面有一定的功利性。正高解決之後就做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興趣,為了推進某個研究而研究,是發自内心的喜歡,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科研和教學兩手都要抓
教師這個職業就是教書育人,但這裡教書不是僅僅上課,而是包含科研、實驗、實訓、調研等活動的“教學”。科研做得好可以進一步的通過課堂來向學生更深入的傳播知識,這樣教學的深度就更更好的 體現出來,同時教學也可以進一步啟發科研,兩者是相互促進的,不是割裂的。這樣我們把教學和科研都做起來,職稱評審也才能更快。其實很多人是把科研和教學對立起來看的,認為教學擠占了科研的時間,教學沒辦法量化,你上45個課時,我也上45個課時,你比我上的好,你投入的精力更多,結果有差異嗎?即使有差異,又有多大的差異呢?其實現在導向有變化,對教學确實更加看重,教育部強調要“以本為本”,以本科生為根本,同時在職稱評審上也強化教學方面的要求。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環境宜人
總結高校教師都很重視職稱,畢竟職稱能帶來很大的收益。做好教學的同時,更要做好科研,不要有放棄科研的想法。在教職生涯早期,在精力最好的時候,争取早日把職稱問題解決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