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評測這幾年來,我平時被問到最多的問題,除了耳機選購,大概就是關于各類線材的搭配了。然而我并不太熱衷于在線材方面給大家明确的意見,不是因為高冷,而是因為線材搭配這個問題沒有其他的器材那麼直觀和清晰,其中涉及到很複雜的經驗、組合和個人喜好,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說清的。最近剛好收到了來自Effect Audio的新品EVO升級線,手頭有點時間,就借介紹EVO的機會,跟大家聊聊我對線材的一點理解吧~
音頻發燒友對各類線材的研究和追求,曆史可比耳機圈早得多。早在音箱剛剛普及的時候,就有部分資深玩家發現了不同的連接線材質、長度等因素對重放出來的聲音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後來随着HIFI産業的迅猛發展,線材也成了音頻系統裡不容忽視的一環,無數機構、廠商和用家為它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催生出了無數經典的産品和組合。
作為「小型化」的音箱,耳機圈在發展起來的同時,也順理成章的把線材調音這一理念繼承了下來,直到今天,幾乎所有耳機廠商,都對線材有過不同程度的涉獵和嘗試,ALO和EffectAudio這些專業線材廠商也憑借豐富的産品選擇收獲了大量關注。
可以說,線材調音這個理念,真的像一根根連接線一樣,把音箱玩家、黑膠玩家、耳機玩家、随身聽玩家等等音頻發燒界催生出的分支們串聯了起來,成為了「發燒精神」的代名詞,在圈内外都吸引了無數的目光。
然而,線材也是耳機系統的各類概念裡,争議最大的一個。不像耳機和前端可以通過頻響曲線、失真等指标直觀反映聲音表現,目前對于線材還沒有可靠的測量指标,所以對線材的評價完全依賴人耳的主觀感受,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和KOL渾水摸魚,不得不說為線材蒙上了一層「玄學」的偏見。
這也催生了「線材無用派」和「線材至上派」兩類人群,前者對其大肆批判。後者認為線材的作用大過天。這兩類人在各類論壇、微博等平台争論,讓入門新手對線材的認知更加無所适從了。
所以對于新手來說,需要有人去引導和幫助他們獲得對線材的正确認知。
對于我自己來說,燒齡十來年,積累下來也玩遍了大多數熱門器材,包括很多不同價位的線材,做評測這些年也樹立了自己比較成熟的聽音觀和評價體系。
我對線材的立場是很明确的 ——
1.線材對系統的聲音表現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是組建系統時的關鍵一環。2.但它并不是最終音質表現的決定性因素,主要用作「錦上添花」和「音色微調」的重要工具,升級優先級低于耳機和前端。3.高一級的線材,相比低級線材,在聲音整體素質上是有可聞的提升的。而相同級别不同的線材,在音色取向上也有可聞的改變。4.線材的聲音取向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很難定量描述。5.盲目追求高價線材是不可取的,尋找合适的搭配才是關鍵。6.相比模拟線材,數字線材的影響更加輕微。
對于經驗不是很豐富的新手,根據自己的使用經驗和一些物理常識,我總結了幾條影響線材選擇的因素,分享給大家:
1.線基材質和線徑:
這兩個是感受最明顯的線材性質。他們共同決定了線材的阻抗,而線材阻抗會分掉耳放輸出的一部分功率,直接影響耳機的驅動程度,也會作為前端輸出阻抗的一部分影響耳機的低頻響應。
換上低阻抗的線,直觀感受就是響度變大了,聲音的清晰度和層次感都會改善,是換線的重點目标。
一般來說,電阻率更低的線基材質,比如純銀、單晶銅、高純度無氧銅等,都能在線徑不變的情況下降低阻抗;而材質不變的情況下,提升線徑也能降低阻抗,簡單來說,純度越高越好,線芯越粗越好。(PS:AWG前的數字越小,線徑越大)
2.鍍層:
這個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因素,經常作為線材的賣點宣傳。
說到鍍層就得先提一下「趨膚效應」——模拟信号在導體内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更高頻率的信号更趨向于富集在導體的表面。所以利用這一特性,一方面可以采用給銅線鍍銀的方式,以較低成本實現接近銀線的傳輸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鍍層内主要傳輸高頻信号,線基内為低頻信号,采用不同電導率(比如高電導率的銀或低電導率的金)的鍍層可以改變信号的高低頻分布,實現調音效果。
一般來說鍍銀銅線會提升整體亮度,鍍金銅線會增加聲音厚度,多種材質混合搭配就可以實現靈活的的音色微調。
3.編織方式:
這個就是大家熟知的線束結構了。常見的有内外雙層的兩股同軸式和多股絞合式,其中絞合式又可以分為圓編、方編、十字編、各類Litz編織等。編織方式一方面會改變線材的容抗、感抗等電氣性質,改變頻率分布;另一方面決定了線身的應力,比如在總線徑不變的前提下,八股細線Litz編織會比四股粗線十字編織更加柔軟,聽診器效應也更輕。
4.屏蔽與接地:
屏蔽很好理解——每股線芯一般由一根凱芙拉纖維作為核心,外面包裹銅絲導體,最外面由金屬網屏蔽層包裹組成。屏蔽層的有無和好壞能直接決定線身抵禦外部電磁幹擾的能力,在電磁波複雜的環境下減少噪聲,增加SNR,讓聲音更純淨。
而接地主要分為地線共用和地線分離兩種,共用地線會增加左右聲道串擾,影響分離度和聲場;地線分離或平衡連接就能大幅改善串擾現象。
5.接插件與外觀:
接插件的選擇和質量其實是線材整體水準裡非常重要的一環。采用紐崔克、Pentaconn、古河以及廠商定制的優質接插件,避免導體薄、焊接虛、公差大的劣質插頭,可以有效增加導電性和壽命。另外,選擇合适材質和大小的接插件,保持與線身外觀的協調性,是決定線材格調和售價的核心因素(笑
以上幾點看似簡單,但在設計線材的過程中做到面面俱到、合理完整并非易事。
某些DIY線可能用了非常唬人的線基材質,但在你看不到的插頭内部虛焊甚至接反線序都是很常見的翻車景象,花了大價錢最終音質開倒車可太離譜了。
因此,在你自己把握不準的情況下,最好的防翻車方式就是選擇可靠的大品牌産品,質量和售後都有保障,高一點價位的産品還有自己的調音思路,比買DIY抽獎靠譜的多。
比如低價位的Nicehck,中等價位的飛傲,高價位的本文主角——Effect Audio。
據我所知,EVO是Effect Audio目前進階檔的主力線材系列,相比于Horus等萬元級型号來說,3000檔左右的定價顯得相當「親民」。
EVO采用了銅銀金三種混合材質按照不同的搭配比例分為EVO 1和EVO 10兩個型号,兩者均采用了可換面闆配色的透明分線器 ,顯然是一款主打全新設計理念,被寄予Effect Audio寄予突破性厚望的「年輕接地氣」新系列。
設計:
EVO的包裝很特别,襯套采用了百葉窗式開口,内盒将三種不同顔色的示意圖疊加印制,拉動時就能看到三種顔色面闆交替出現,頗有新意。跟小時候小虎隊幹脆面送的動感卡片有異曲同工之妙~
打開内盒,就能看到EVO最為特色的可視化分線器和可換面闆Feature被放在了小窗口裡着重展示,直入主題,獨特性不言而喻。
考究的裝盒方式和精美的保修卡無不彰顯着EVO系列高達3000檔的身價,儀式感十足。
拆開之前再欣賞一下EVO别出心裁的包裝細節。
EVO 1和EVO 10采用了相同的四股26AWG十字編織線身,長度、粗細都是比較相似的,唯一不同之處在于EVO 10的線皮為啞光質感,EVO 1為高亮質感。
它們的手感相當舒服,軟硬适中,既不容易纏繞也不會産生明顯的聽診器效應,重量也控制得比較好,下墜感不強。
接插件選用了Effect Audio特别定制精美方形插頭,牢固而易于插拔,磨砂金屬的外殼質感強烈,鍍金和鍍铑層非常厚實,它有豐富的插針和插頭類型可供選擇。
耳挂的形狀貼合度也很強,非常适合搭配腔體偏大的多單元旗艦塞,保證佩戴的穩固。
外觀方面最為特别的必然是這個透明分線器和可換面闆設計了。
透過水晶般的PCTG材質分線器,可以清晰的看到四股真材實料的線材内核:其中EVO 1的線芯為銅、銅鍍金絞合,包裹着銅鍍銀三種材質。而EVO 10則采用了銅鍍金和銅鍍銀對半絞合的材質,兩者看起來都非常漂亮,用料紮實。
帶有镂空LOGO金屬面闆,不僅有裝飾價值,更起到了保護分線器的作用,可以根據心情和衣着來搭配不同的色彩。其中EVO 10在标配黑紫兩色面闆之外,還随機搭配一個神秘色彩面闆,一共五種不同樣式,有了幾分「盲盒」的意思,很有趣。
總而言之,兩根EVO線材包裝精美、用料紮實、做工精緻、佩戴舒适,整體水準相當高,完全支撐得起3000元左右的身價。其中透明分線器和可換面闆的設計非常獨特,既豐富了外觀,也提升了可玩性。
聲音方面,兩款線材基本素質接近,對于絕大多數更低價位的線材來說,都有可聞的提升。素質上EVO 10有小幅優勢,調音上由于材質的差異,兩者有比較明顯的不同:
鍍金、鍍銀和純銅三種材質混編的EVO 1,整體的聲音走向突出中頻表現,它會增加人聲和部分樂器的厚度和密度,也會降低刺激感,使得人聲更加細膩貼耳,感染力和質感都有提升。非常适合舒緩的人聲流行、爵士現場、小編制器樂、不插電音樂和ACG等音樂風格。
鍍金、鍍銀混編的EVO 10,更兼突出素質感和規模感,通過将一部分中頻能量轉移至兩端的方式,提升了低頻下潛和高頻延伸,使聲音更「勁」更「爽」。同時,中頻的收斂也提升了空間感和聲場的表現,整個場面都會變的更加開闊。它更加适合流行、搖滾、電音、大編制交響等音樂風格。
最後,我就拿手頭幾個耳機做個搭配的實例吧~
首先,是作為萬元級旗艦代表的黑太陽神。它的聲底素質高,聲音表現非常全面、均衡而不偏科,因此在搭配上就有更大的可塑性和靈活性,搭配EVO 1和EVO 10都有不錯的效果:
在EVO 10下,它更偏向于一款兩頭翹的爽塞,澎湃的低頻和豐富的高頻細節撲面而來,聽流行非常過瘾。
在EVO 1下,它就更像一款味道塞,中頻更加紮實順滑,聲音有很強的包圍感,人聲質感強烈。
兩款相比原線都是很明顯的提升,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來選。
其次,是作為5000元級中端代表T9ie。他從榭蘭圖進化來的調音是非常經典的V型代表,高低頻都有明顯的強調,聲音澎湃而刺激,是一種很高明的「動詞打次」。
顯然,EVO 1是更合适的搭配,它可以彌補T9ie略凹的人聲,也可以對高低兩端的刺激感進行一定程度的柔化,使得聲音整體更加均衡雜食。搭配EVO 10的話就有點過于刺激了,耐聽度有降低。
然後我選了飛傲的新品FH5s作為千元級主流的代表。FH5s是一款相當均衡而素質較高的塞子,聲音通透柔和,非常松弛大氣。我個人比較喜歡EVO 10與FH5s的搭配,它會讓FH5s直白偏淡的聲底變得更加厚實,通過對低頻的增強提升聲音力量感,也會讓FH5s本來就相當優秀的聲場表現更上一層樓。
最後嘗試搭配下我手頭兩款mmcx口的中高端大耳,歌德愛麗絲MPro和豐達TH900mk2,讓我意外的是,EVO作為塞線,強行用在旗艦級大耳身上卻完全不覺得素質上有不足,跟同價位的大耳線也能打個有來有回。
Grado Alessandro MPRO是著名的人聲毒物,有近乎無敵的中頻質感。搭配EVO 10後可以在不明顯影響中頻厚度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高低頻延伸,讓聲音表現更加全面。
而FOSTEX TH900mk2是典型的V型調音,有大耳裡最頂級的低頻氣勢和高頻細節,但是一直有人聲凹的遺憾。搭配EVO 1可以一定程度下緩解TH900mk2中頻的不足,把它的人聲拉到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高頻的刺激感也會有所緩解。
總結一下,Effect Audio EVO系列的兩款線材,不僅通過透明分線器和可換面闆做出了個性,更通過紮實的材質和調音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卻又各自精彩的聲音特質。不僅有精緻的外觀、舒适的佩戴體驗,更有出色的聲音素質和明确取向,實在是3000檔升級線裡令人眼前一亮的出色新品。
Effect Audio EVO 1&10 耳機升級線:
整體評分:4.5星
優勢:外觀精美,用料紮實,佩戴舒适,素質提升明顯,兩種調音個性鮮明,易于搭配
不足:價格稍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