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我國海參養殖業發展迅速,随着對生活品質要求不斷提升,海參的保健價值及養生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睐,針對于海參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大幅促進了海參養殖業迅猛發展。但随着海參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例如海參海水養殖技術落後,病蟲害問題頻發,水域環境不斷惡化等,因此有必要針對海參海水養殖技術做出相應研究,使得海參養殖進一步規範化,保證海參的整體質量與安全。
1 我國海參海水養殖現狀
我國當前針對于海參海水養殖主要以刺參為主。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對刺參的人工育苗以及刺參養殖技術進行相應的研究,并于70年代實現了利用天然海水進行參苗的人工養殖,到了80年代,在刺參的育苗養殖方面已經可以進行大水體高密度方式的人工育苗,如今關于刺參育苗及相應養殖的技術不僅在形式上更加多樣化,其技術模式也已經日趨成熟。特别是針對于海參在夏季時由于進入休眠期導緻不生長的問題也有了重大突破,從而有力推動了我國海參工廠化規模養殖發展。總體來說,我國當前有關海參海水養殖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規模層面都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下面針對于海參海水養殖技術進行相應的探究。
2 池塘選擇及整修技術
在選擇海參養殖池塘時,要求池底平整無雜物,最好為泥沙底,要求池壩兩側有護坡,且堅固無滲漏,用青石或其他硬質類材質鋪設閥門前方的進排水區域,從而确保經過長期的進水排水沖擊不會造成該區域出現破損凹陷現象。3~4月要完成對池塘的整修工作,首先便是清淤,将池塘内的淤泥清除完成後便着手進行造礁工作,關于造礁材質的種類選擇上可以有很多選擇,但就目前來看,選擇石礁最有利于海參海水養殖。石礁的高度需控制在0.5~0.6 m,每一堆石礁體積保持在0.6~0.8 m3為宜,石礁與石礁之間的間距需控制在1.6~2 m,行距2.6~3 m為宜。石礁可以形成很好的礁洞,有利于海參的夏眠與栖息。網片礁的走向最好與進排水的走向保持垂直,網眼以<0.5 cm為宜。此外,完成池塘的搭建後要及時消毒處理,一般選擇漂白粉進行消毒即可,将适量漂白粉向池塘内均勻抛撒從而确保整個池塘實現充分的消毒,并在兩天後再将池水排掉。
3 參苗選擇及投放技術
3.1 參苗選擇
選擇參苗時要确保參苗體表沒有損傷,活力充足,無黏液,具有強大的管足附着力與鮮亮的色澤,肉刺堅挺,伸展自然,具有很強的避光力。此外還要确保參苗的質量要經過有關檢疫部門檢疫并合格,才能正式開始進行海參的養殖。
3.2 确定投放時間及投放密度
在春夏季(4~6月)放苗時首先要确保池子水溫控制在10~20℃,并能夠保持>2個月,若選擇在深秋進行放苗,那麼需要盡量選擇大一些的參苗,其具體體長需>3 cm,從而保證參苗成活率及産量,水溫也要控制>8℃,且溫差保持<2℃,在鹽度方面也需要進行良好的控制,一般不超過3‰。在投放密度方面,對于春苗(上1年經過人工培育的苗種并在室内過冬的參苗)來說,在個體上其大小為200~1 000頭·kg-1,密度控制在60 000~120 000頭·hm-2,第2年秋天即可收獲。對于球苗(進行人工培育當年的參苗)400~2 000頭·kg-1,密度為90 000~150 000頭·hm2,1.5~2年即可收獲。
3.3 投苗方法
在對海參進行投放處理時可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網袋投放法,即先将海參苗放入網袋之中,為避免投放的網袋随着池水随意漂浮,可在網袋内裝入一個重量适中的石子,并将參苗投放到指定的位置,由參苗自由爬出。另一種方法為直接投放法,該方法較為簡單,直接将海參撒到參礁上即可。
4 日常管理
4.1 管理水位
在放苗的前期,其池塘水位需控制1.1~1.3 m為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換水并消毒,當處于高溫期時,要适當升高水位,需維持在1.6~1.8 m,高溫期過後再将水位恢複至原樣。為了保證雨季池水内的鹽度不會産生劇烈的變化,需要及時對池水進行排淡處理。
4.2 管理水質
水質是進行海參海水養殖的關鍵,首先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保持在55~80 cm為宜,要定期進行池水換水與消毒工作。在完成消毒後,可以考慮采用微生物水質改良劑進行池水水質的改善處理,此外還要對水中浮遊生物進行相應的控制,一方面要對雜藻的生長繁殖進行抑制處理,另一方面要促進池子底部的矽藻進行大量的繁殖,從而确保海參擁有足夠的食物供應。
4.3 高低溫期間對海參管理
當海參進入夏眠期,要對水位進行适量提升并抑制大型藻類的生長,夏季容易遭遇強降雨天氣,需要在養殖池中設置排淡孔進行排淡處理,若在夏季時養殖池外的海水鹽度太低無法進行相應的換水,則需要借助微生态制劑對水質進行調控,确保池水鹽度保持在合理範圍之内。在冬季低溫期,要在結冰之前适當将池中水位提升,并進一步改良水質,提升水質透明度,從而使得在池水結冰之後其冰面具有良好的透光度,促進水質的溶氧率進一步提升。此外,要實時對海參的狀态進行監控,防止出現底部缺氧現象發生。
4.4 控制大型藻類的生長技術
大型藻類對海參養殖也有一定好處,主要體現在當處于夏季高溫季節時,大型藻類具有遮蔭的功效,并确保池水的溫度始終維持在可控範圍内,不會出現突然過高現象,影響海參夏眠;一些大型的海藻類還為海參提供栖息處,使海參躲在隐蔽蔭涼處順利幫助海參渡過炎熱的夏天;海參池中的大型海藻能夠将池底的有害物質進行吸收與清除,并增加池水中的含氧量,有效改善水質,減少對海參的危害。在實際養殖海參的過程中,與大型藻類為海參養殖帶來的益處相比,其危害更大。過多的大型藻類會侵占海參生存空間,并且當大型藻類死亡腐爛時會産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如硫化氫、亞硝酸鹽等,對海參的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此外,有些大型藻類,例如浒苔、剛毛藻,其生命力較為頑強,生長速度快,并逐漸成為衆多藻類中的優勢物種,這種壓倒性的生長優勢會抑制其他藻類的生長繁殖,例如海參适口的餌料藻類——底栖矽藻,從而使得海參的食物大大減少,對海參的攝食活動造成嚴重影響,并且剛毛藻在生長旺盛時,難以進行有效的清除處理,因此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及時預防此類大型海藻的生長。在海藻控制技術方面主要通過物理方法和肥水方法加以控制。
4.4.1 物理方法
在初期可以采取潑灑小麥麸皮的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小麥麸皮沉入池底後,多會覆蓋在大型的藻類表面,影響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從而使得大型藻類因缺乏陽光照射而死亡,有效抑制其大型藻類的繁殖與生長。此外,小麥麸皮長期在水中腐爛之後,還會成為海參的食物,有利于海參的生長。若發現大型藻類時就已經存在很多的大型藻類,那麼需要采取人工撈除的方式進行大型藻類的清理,優點是操作簡單、成本低,且不會産生不良影響,缺點是費時費力,且無法對大型藻類實現徹底的根除。
4.4.2 肥水控制方法
由于大型藻類在生長成形後很難對其實現有效控制,因此需要做好藻類的預防工作。對于一些已經發生過大型藻類瘋長的海參池,要在池塘清理初期就要采取相應措施,在完成池塘清淤後,要撒生石灰進行消毒處理,并注意在海參池内留一些水,水深控制在10~30 cm即可[8]。對于新的海參池塘,需要做好肥水處理,并将水質的透明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内,一般情況下,透明度控制在50~80 cm為宜。
4.5 應急調控技術
在整個海參養殖期間,都需要對水質做好相應檢測管理,在每天5:00、15:00都要對水樣進行采集檢測,并對池水的氣味、顔色、透明度做好觀察。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參池會因為環境條件或自然條件出現異常情況,例如出現缺氧,因此需要及時做好增氧措施,可以通過投放增氧劑或者安裝增氧設備,在對增氧設備進行安裝時,需要結合參池實際情況,并合理利用增氧設備對參池進行增氧處理。若參池水質在鹽度方面突降時,需要及時使用“應急靈”,從而有效減少池水鹽度突變對海參的刺激,有效消除海參應急反應,确保海參生長環境盡快恢複正常狀态。
4.6 做好海參疾病預防工作
細菌性疾病是當前在海參養殖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疾病,尤其是在海參進行“夏眠”“冬眠”時期,此時的海參由于處于休眠狀态,因此自身活力會比較弱,抵抗力自然也會變差,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與感染,特别是在人工養殖條件之下,若相應養殖人員不注意海參生長環境的調節與疾病預防,一旦海參養殖條件進一步出現惡化,那麼就會出現海參成片死亡的局面,為海參養殖人員帶來巨大的損失。
因此,在海參養殖時就要做好相應疾病預防工作,對海參育苗的用水要經過紫外線消毒處理,并控制好海參養殖密度,并确保池水中的有機物雜質及多數微生物得到有效的清除處理,還要及時清理附着基,保證海參整體生活環境一直處于潔淨狀态,有效減少細菌的滋生。在海參飼料投喂方面,要确保海參飼料清潔新鮮。值得注意的是投喂海參時嚴禁直接投喂海泥,并對池水中的微生物含量定期做好相應的檢測,經常對海參的生長狀态進行觀察研究,從而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
5 小 結
綜上所述,在對海參具體進行養殖時要對參苗質量的選擇做好嚴格的把控;合理确定參苗的投放密度,确保海參的産量;做好對海參的養殖管理,從水質、水位、溫度方面做好相應的控制,為海參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