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中國地域範圍廣,民族衆多,飲食習慣也各不相同。但榨菜作為開胃小菜,幾乎成為了人們開胃下飯的必備産品,也是餐桌上的常見食品。提起榨菜,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烏江品牌。
2007年,“皇阿瑪”張鐵林成為烏江榨菜的形象代言人。随着一句“烏江榨菜,我爺爺的爺爺都說好”,烏江榨菜迅速打響招牌。自此烏江榨菜深入人心,在這個細分的賽道站穩腳跟,成為該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但是,起點高并不意味着發展之路就會一帆風順。近年來,烏江榨菜的負面新聞頻頻出現,而且,随着人們越來越推崇低鹽低糖的健康生活方式,榨菜也逐漸被人們納入“不健康”的飲食清單,烏江榨菜發展之路愈發艱難。
一棵青菜頭,隻見增收不見增利
根據近兩年财報,烏江榨菜2020年、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别為22.73億元、25.19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别為7.77億、7.42億。營業收入增長10.82%,淨利潤卻下降4.5%,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營業成本上升。多年以來,烏江榨菜的營業成本不斷增加,呈波動上升趨勢,2021年突破10億關口,高達12億元,較2020年9.49億元同比上升了26.45%。可見營業成本的增長幅度,遠高于營業收入,這種巨大的增幅差異,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由此也導緻烏江榨菜的營業利潤縮水。
對此,公司對外解釋稱,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上升所緻。烏江榨菜的所需原材料主要是來自重慶市涪陵區的特色農産品——青菜頭。這種農産品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同時我國勞動力由農村向城鎮轉移,導緻青菜頭種植面積減少,市場供需關系緊張,青菜頭價格2021年由750元/噸上升至1500元/噸,價格翻了一番。
同時,大宗商品近幾年價格也呈上升趨勢,使得輔助材料、包裝材料的價格也大幅上漲,這些因素共同解釋了烏江榨菜營業成本持續增長的原因。
面對營業成本上升的壓力,烏江榨菜采取的手段是提高銷售價格。據不完全統計,自2008年以來,烏江榨菜共計漲價12次,其中4次更是直接調高了榨菜的出廠價和零售價。曾經幾毛錢一袋的榨菜,如今一袋價格就直逼4元。網友調侃,泡面配榨菜的日子,越來越吃不起了。
而且由于榨菜行業經營模式相對于其他行業要簡單很多:從供應商處收購青菜頭,經過加工包裝後出售給分銷商收回資金,現金流就這樣完成了一次循環,為公司帶來一次價值。該行業加工生産也較為簡單,屬于完全競争行業,行業準入門檻低,産業競争異常激烈。烏江榨菜進入行業較早,市場占有額較大,要想提升市場比例也變得艱難很多。
面對銷售壓力,烏江榨菜在包裝上大下血本,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推出中國風系列包裝,還邀請短道速滑世界冠軍武大靖成為烏江品牌的形象大使,運用偶像的影響力來帶動銷售固然立杆見影,但是也使得銷售費用不斷增加,2021年單是廣宣費一項就高達2.4億元,這也大幅沖減了烏江榨菜的營業利潤。
面臨營業成本和銷售的雙重壓力,好像提高榨菜的價格,便成為了公司的無奈之舉。
的确,短暫地提高價格确實可以緩解公司的盈利壓力,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伯文喜指出,過度提價會引發和提升産品的替代效應。榨菜作為中國人飯桌上常用小菜之一,如果價格過高,人們就會選擇其他的産品,而不是非烏江不可。
因此,調價手段可以使用,但不能過分依賴調價來滿足盈利的需要,否則就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據業内人士分析,烏江榨菜想要突破這種困境,可以考慮從原材料和銷售兩方面入手,把控原材料的收購價格和銷售費用的支出,而不是一昧的擡高銷售價格,在這方面,烏江榨菜仍需做出持續性的努力。
榨菜内異物摻雜,食品安全令人擔憂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天。随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足,幾乎是想要什麼就會有什麼,但是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人們是有什麼,也不太敢吃什麼。
例如,今年關于食品安全衛生方面最火的資訊,莫過于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土坑酸菜事件,與其合作的康師傅、統一等知名食品品牌也深受其影響。
有趣的是,随着“土坑酸菜”被送上熱搜,與其幾乎不相關的烏江榨菜也躺槍,原因是它被廣州珠江經濟台評為“十大不推薦産品”。
對此負面評論,烏江榨菜高管立即做出回應,稱産品均通過國家的嚴格檢測,檢驗結果均符合國家标準。
在2021年最新年報中,烏江榨菜也指出,公司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品質求發展的方針,食品安全管理處于國内同行業領先水平,但事實也許稍稍差強人意。
網上搜索烏江榨菜,負面消息幾乎占據了全網消息的半壁江山。
如:烏江榨菜嚴重腐爛,長毛嚴重、烏江榨菜吃出異物,裡面有碎雞爪骨頭、有頭發,更可怕的是有消費者稱在裡面吃出了玻璃碴,含機油生了鏽的鐵條。聽見這些異物,就有點頭皮發麻,喪失食欲。
值得深思的是,烏江榨菜不僅在國内銷售,産品市場早已滲透到美國、日本中,但是,銷售到國外的商品幾乎從未聽到過有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國内食品安全法規定可以向商家索賠支付金額的10倍和實際損失的3倍,不足1000的賠1000元,但是在國外,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賠償金額奇高。公司不想承擔如此高的風險,所以會更加注重産品的質量。
古人雲:人品,食品,品品相照;蒼生,民生,生生相連。對于一個從事飲食行業的公司來說,食品安全重于一切,如若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公司也會陷入信任危機。一旦信任出現裂縫,将再難将其縫合,所謂破鏡難重圓,就是這個道理。
烏江榨菜作為陪伴一代人成長的餐桌小菜,出現上述負面消息,對待國内外消費者的不同态度,不僅危害了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安全,更是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這不僅不利于對品牌産品銷售,更可能将十幾年建立起來的品牌毀于一旦。
無規矩,不方圓。面對上述情況,烏江榨菜可以從制度和執行力兩方面下手。制定相關制度,使得一切生産有規則可依,同時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從源頭處避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烏江榨菜在這兩方面仍需再接再厲。
暗巷的孤勇者,迎來黎明仍然任重道遠
手裡攥着幾個鋼镚兒,奔走在各個巷子口,就為了買點熱乎便宜的早餐,相信這種隻為填飽肚子的日子,七八十年代的大多數人一定經曆過。
現如今,國民經濟水平日益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粗茶淡飯到美味佳肴,從吃飽、到吃好、再倒吃健康,食品不再僅限于滿足溫飽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美味健康,可以滿足人們身體各項機能發展的需要。
在這種時代的召喚下,輕鹽時代也随之來臨。
緊跟時代步伐,2022年3月22日,烏江榨菜在涪陵集團總部召開“中國健康榨菜新标杆,烏江輕鹽榨菜上市發布會”,烏江榨菜全面升級,這是推出輕鹽系列,以調味劑減鹽30%的比例響應國家輕鹽的号召,開啟輕鹽榨菜系列的全新賽道。但減鹽30%似乎仍不能符合人們的輕鹽健康标準。
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減鹽的實質就是減輕榨菜中的鈉含量。據有關媒體觀察,烏江榨菜的含鈉量根據口味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如清香口味每100克含鈉量2165毫克,麻辣口味每100克含鈉量2558毫克。
推出輕鹽産品後,70克重袋裝烏江榨菜已降至700mg/35g,減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含鹽量。但即使如此,依舊超出了輕鹽的範圍。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2013版)》中推薦,健康成人每天鈉的攝入量為2200毫克,約等于5克鹽。如果固體食物中每100克含鈉量超過600毫克,液體食物中每100克含鈉量超過300毫克均屬于高鈉食品。測算下來,烏江榨菜仍然超過了國家界定的低鹽标準。
榨菜本身可能就與低鹽背道而馳,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就指出:榨菜本身不具有大健康标簽,減鹽新品對健康的意義并不大,反而會影響口感。
烏江榨菜作為低鹽賽道上的孤勇者,要想運用先進的技術,做到既可以滿足人們低鹽的需求,又不會降低口感,跑出這條暗巷,迎來黎明,仍然任重而道遠。
結語
早年的烏江榨菜,不走尋常路,在行業占據了先機,也穩住了行業地位。不過,面對增收不增利、較多的消費負面新聞,輕鹽産品的繼續研發推廣又困難重重,烏江榨菜想要取得長遠發展,顯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作為發展多年的唯一一家榨菜行業的上市公司,此前的困境,對于烏江榨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獨樹一幟的烏江榨菜,不會讓衆多消費者失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