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陰曆的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情人節”。
民間有句話叫“七月初七夜,男拜魁星女乞巧”,是說在今天晚上,男土和女士的活動是不一樣的,并且曆史上最初的七夕節竟然和牛郎沒什麼關系。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與牛郎無關呢?
1·七夕女士乞巧
最初的七夕,應該源于漢代。
傳說七月初七是天上一位巧手仙女“七姐”的生辰,這位仙女擅長織錦,能織出天上漂亮的雲彩,和最美麗的彩虹。
在古代,人們都喜歡這種聰明又手巧的姑娘,據說巧手姑娘不會是能找到好婆家,還能憑一雙巧手在婆家過得很好。
于是,凡間未出閣的女子都在仙女生辰這天擺出供品為她慶生,同時也乞求她能賜給自己聰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當然還會偷偷求一樁好姻緣。
清道光年間有本叫《三續金瓶梅》的書,裡面就寫了關于七夕乞巧的細節:書裡說:七夕晚上要“準備五色線,巧針盒....酸梅湯、杏仁茶、奶子酪、大麥粥,辦下十二個果碟子”,然後要“坐着穿針”等等。
宋代吳自牧所著的《夢梁錄》也記載:七月七日,謂之七夕節。其日晚哺時,傾城兒童女子不論貧富,皆著新衣。富貴之家,于高樓危榭,安排宴會,以賞節序......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多曰得巧。
這些記載,就是少女們在七夕玩的“喜蛛應巧”“對月穿針”“投針驗巧”等小遊戲。
這種活動都是在七月初七的晚上進行,于是就被稱為“七夕”。
除此之外,女孩子們還會收藏七夕的露水,或者用樹的汁液來洗頭等,都是在乞巧、求美或袪疾。家中有新婚夫婦的家庭,也會提前準備五豆來“種生求子”。
2·七夕男士拜魁星
七夕夜,女孩子們忙着乞巧、求好姻緣,男子都在幹嘛呢?
他們在忙着拜魁星、求功名。
所謂魁星,就是魁鬥星,是黃道二十八宿中的奎星,也是北鬥七星中的第一顆星,所以也被稱為“魁首”。
因此,古代的讀書人高中狀元時就叫“大魁天下”或者“一舉奪魁”。
民間認為,陰曆的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如果讀書人想求取功名,想求考運、仕途昌達,想求功名的話,就一定會七這天祭拜魁星,祈求他的護佑。
拜魁星的儀式也是在晚上舉行的:
人們會先把代表魁星的圖像或者紙人安放在案上,然後把羊頭(必須是公羊,還得帶須帶角;煮熟,再把用紅紙束兩角)擺在盤子裡呈在魁星像前,還可以再準備一些其它的果品、茶酒等物。
在祭拜魁星時,要先焚香,然後一一叩頭禮拜,最後圍案用餐。
席間人們會玩“取功名”的小遊戲,取來桂圓、榛子、花生三種幹果,分别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一人随意往桌上投,任其滾動,滾到誰跟前停下來,那這人就得其功名;如果幹果滾偏沒有在誰面前停下,那就代表大家都沒有功名,就得重投,這叫“複考”。
就這樣,學子和家人們邊吃邊玩,一直玩到所有想求功名的人都得了“功名”為止,然後再燒些紙錢,連同魁星像一同燒掉。
古代一些大戶人家的七夕是相當熱鬧的,通常都會設兩張香案,一張是少女們在乞巧,另一張則是少年們在求功名,兩場遊戲同在月光下進行,好不熱鬧。
清代官員錢琦的《竹枝詞·拜文昌》中寫: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鬥,天上人間各自忙。
三哥說:
七夕節,其實除了女子乞巧、男子拜魁星之外,各地還有不少有趣的風俗,比如有些區域認為此日是牛的生日,會在這天給牛披紅戴花以慶生辰;
還有些地方有七月初七曬書、曬衣服的習慣,東漢時期的《四民月令》中就記載了“七月七日.....曝書,曝衣以免蟲蠹,漸成習俗,至魏晉尤盛。”
今日七月初七、七夕節,似乎這個節日的起源,和牛郎以及約會的關系都不大,或許這也在說明人生苦短,除了兒女情長,還有很多事可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