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的處理向來是垃圾分類的難點。
針對小區垃圾房因廚餘等有機垃圾腐爛而造成的“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問題,西昌市甯湖麗景小區推出了“幹濕垃圾分類項目”。
在該小區還有一台“神器”,那就是廚餘垃圾粉碎機,它會對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進行粉碎,人工加入EM菌種後發酵15天,變成有機肥,然後将被運送到西昌城郊的農場,作為果蔬種植的肥料。
↑小區幹濕垃圾分類
“這是西昌市首個正在進行的幹濕垃圾分類試點。”該小區所在的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張英紅表示,小區将生産的肥料提供給農場,而農場就将種出的果蔬拿出來置換。
“居民提供廚餘垃圾實行積分制,可以免費兌換果蔬。”同時,肥料還可提供給小區居民種花,下一步還準備在小區推廣“一平米菜園”,試圖攻克家庭端,找到社區生活垃圾分類難題的一個破解之道。
現場探訪:
家裡多個垃圾桶,小區實施幹濕垃圾分類
西昌甯湖麗景小區有185戶居民。12月4日中午,該小區居民張阿姨一家吃完午飯後,在洗碗時比以往多了一個步驟:把不能食用的剩菜剩飯,專門裝進一個小桶内。張阿姨說,這個小桶是社區專門免費發放給小區居民的,專門用來裝廚餘垃圾的。
“以前,什麼垃圾都裝在一個垃圾袋裡,直接拿到小區樓下垃圾桶就扔了。”張阿姨介紹,前幾天開始,她們所在的小區正式實行“幹濕垃圾分類”試點,她也積極響應号召,免費領回一個小桶,專門放在廚房裡裝“廚房垃圾”。
↑小區幹濕垃圾分類
她表示,家中的幹濕垃圾進行分類後,直接拿到小區垃圾房進行稱重,然後登記積分。“社區說,廚房垃圾可以變成肥料種菜,積分還可以兌換蔬菜或其他生活用品,所以不少人有積極性。”
“廚餘垃圾占生活垃圾的一半,不僅量大,而且容易滲漏有臭味,是垃圾分類的老大難。”該小區居民說。
紅星新聞記者從西昌市西城街道辦吳家屯社區獲悉,經過近3個月的踩點、協商和籌備,西城街道辦針對小區垃圾房因廚餘等有機垃圾腐爛而造成的“臭氣熏天、污水橫流”問題,推出了“幹濕垃圾分類項目”。
11月16日,作為幹濕垃圾分類試點的甯湖麗景小區垃圾房改造全面完成,于11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
4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在該小區看到,垃圾房分别标着“可回收”“濕垃圾”“不可回收”字樣。吳家屯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張英紅介紹:
回收的“幹垃圾”是不會腐爛的垃圾,例如:
紙質物品、塑料制品的飲料水瓶、針織制品的衣服、橡膠制品的輪胎、金屬制品的不鏽鋼材、玻璃制品飲水杯等其他不會腐爛的普通垃圾。
“濕垃圾”則是會腐爛的垃圾,例如:
家庭生活廚房産生的剩飯剩菜、爛菜葉、動物内髒,瓜皮果核的廢渣等食品類廢物。
↑小區幹濕垃圾分類
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變有機肥,最短發酵15天能種菜
張英紅介紹,目前國内城市垃圾收運多采用混合收運方式,因混合垃圾含有易腐廚餘垃圾,必須日産日清。垃圾混合收運和日産日清增大了人工數量要求和勞動強度,增大了轉運車數量和密封性能要求,而且因混合垃圾粘、髒、臭,不便分揀,可再用再生資源直接進入末端設施被處理和處置,尤其是占混合垃圾總量近一半的水分也進入末端處理處置設施,腐蝕機械設備,生成大量滲濾液,大大增加了垃圾處理成本。
“廚餘垃圾變成為‘廚餘寶’,不出小區大門就能進行‘資源化’轉型。”張英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區回收“濕垃圾”之後,用專門的垃圾粉碎機将其粉碎,然後人工加入EM菌種後,裝入容器進行發酵,每次可以發酵100公斤,“如果氣溫高,最短隻要15天就可以做成有機肥,然後運往農場種菜。”
↑垃圾房裡面的設備
目前,吳家屯社區與西昌城郊的兩家農場達成合作,該小區發酵後的有機肥将運往農場,用來進行果蔬種植。“農場根據小區提供肥料的多少,置換相應數量的果蔬給小區居民。”張英紅介紹。
為解決幹濕垃圾分類這一難題,提高居民的參與積極性很重要。記者了解到,隻要每戶參與幹濕垃圾分類的居民,都會開一個積分的“戶頭”。每天下午的7點,是小區的“社區資源回收時間”,居民可将家中的垃圾拿到小區垃圾房稱重,由小區的保潔人員統一回收和處置。
“居民根據提供垃圾的重量獲得積分,達到一定的積分量,可兌換由使用濕垃圾制成有機肥的農場生産的果蔬。例如,一公斤垃圾積一分,積累十分可以換一斤小白菜。”張英紅表示,居民也可在小區便民服務中心兌換生活用品,如油鹽、洗衣液等。
↑小區外景
主要目的:
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目前有40多戶參與
“通過幹濕分離,如果能将廚餘垃圾從生活垃圾中分出來,進行堆肥等轉化處理,就能同時做到垃圾幹濕分離的基礎分類和大幅減量,并實現資源再利用。”張英紅表示,去年她們社區考察學習了上海一小區的垃圾分類經驗,再研究比較國内外其他城市經驗後,發現來源于日本的波卡西堆肥法是攻克垃圾分類家庭端的有效方法,于是在甯湖麗景小區小區嘗試推廣。
據了解,波卡西堆肥法是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研究開發的,“波卡西”(bokashi)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發酵過的有機物”。波卡西堆肥,是将EM活菌制劑混合到廚餘垃圾中,一同放進密封的、底部可排水的堆肥桶,通過厭氧發酵來分解廚餘的方法。
張英紅介紹,甯湖麗景小區的垃圾房建設、設備購買等一共花費4萬餘元,經費來源于西昌市城管局。12月3日,她們社區在該小區向居民發放了裝廚餘垃圾的垃圾桶,當天一共有40多戶免費領了,“隻要自願的參加的居民都可以領,目前戶數還在增長。”張英紅說,幹濕分類隻是推廣垃圾分類的一個初步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僅僅是提高垃圾的處理回收效果,更主要的目的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小區幹濕垃圾分類
“目前,這個試點才剛剛實施,積累的廚餘垃圾還比較少,暫未進行第一次堆肥發酵。”張英紅表示,究竟該小區每月的廚餘垃圾能産生多少有機肥,還有待時間檢驗。
“除了肥料運到農場種菜之外,肥料還可以給小區居民種花或種菜。”她表示,她們還準備學習上海的梅隴社區,計劃推廣“一平米菜園”,或将閑置空地改造成公共菜園,“居民們想要種菜,隻能選擇公共菜園和自家的陽台上種。一方面,小區閑着老人們能找到種菜的樂趣,另一方面,也給小孩提供了學習知識的機會。”
據了解,下一步,“幹濕垃圾分類項目”有望在西昌全市普及推廣。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編輯 陳怡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