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6 13:06:19

祠堂一詞最早在漢代出現,顧名思義就是進行祭祀的建築場所,是我們追慕先祖的地方,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為焉仁之本輿!”意思是根深才能葉茂,祠堂澆灌家族的根,澆灌祖宗,禮敬天地。這就是祠堂在深層次的自然實質意義。

祠堂的種類繁多,随着曆史的發展,衍生了很多的門類和功能。從形制和規模上看,它們千差萬别、形形色色,卻又都叫祠堂。一般按屬性可分為三類:廟祠、專祠、宗祠。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1

先說廟祠,最早把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叫做"宗廟"。宗廟的設置與宗法制度密不可分,根據等級的不同,設置宗廟的規模也不一樣,據西周祭祀制度的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帝王之祖廟稱"太廟",凡有官爵者其祭祖處稱"家廟",也稱"宗祠"。不論太廟還是家廟,在概念上又都可以稱作"祠",是紀念先祖和前代賢哲的地方,如山西太原的"晉祠"、成都的"武侯祠"、杭州的"武穆祠"以及蘇州的"五百賢祠"等。

專祠是指為了紀念其功德,而為特定的人或神建立的祠宇。這些紀念某人功德性質的專祠,由于民間對它們的祭祀崇拜之情,其保存時間和流傳之廣都遠遠超過了家族性質的祠堂。如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就在四川成都、河南南陽、北京等地都有,并至今得以保存。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2

最後說宗祠,它又分為總祠、宗祠、家祠以及支祠。宗祠四數縣之内範圍較大合族共祀的宗祠,為宗祠中較大的宗族組織;此類宗祠即俗稱的祠堂,它是從支宗或若幹家廟(家堂)聚合升格而成;家祠又稱家廟,是祠堂類型中最小的一種規格,祭祀的範圍限于高祖以内五世之祖,也是早期的民間祠堂形制。支祠是宗祠下屬的分祠或各支的支祠,又稱小宗祠,由一個同姓家族支派所組成的血緣組合,地域範圍較小,血緣關系更親近,長幼字輩十分明确。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一座廟祠。它不僅是一座園林式旅遊勝地,有着鮮明的獨特性,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美學的要求,也是中國傳統園林中的典範和精品。“相地合宜,構園得體”吸納了古典皇家園林建築的宏大瑰麗氣魄和造園手法。它也是一所古代皇家祠堂,祭祀聖母邑姜和唐叔虞的祠廟,着重體現了頌揚周朝之德和叔虞開國澤民之功。景區造型雄偉,緊湊有序,嚴謹典雅。接下來就由“星說旅遊”帶領您領略這“山環水繞無雙地,神樂人歡第一區”的三晉第一勝景—晉祠。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3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祠廟園林建築群。它融皇家園林的宏偉瑰麗和江南園林的清逸秀美為一體,成為宗祠祭祀建築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範。晉祠的曆代建築、雕塑壁畫、碑碣楹聯、古樹名木精品叠出,文化底蘊深厚,早已享譽國内外。

從古代到近代,晉祠在山西和太原的地位,正如劉大鵬《晉祠志》所說:“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晉陽之勝,全在晉祠。”即使在當今旅遊景區景點開發遍及各地的态勢下,晉祠依然保持着它獨特的地位、耀目的光彩和迷人的魅力。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4

晉祠前臨汾水,背擁翠峰,整個建築群占地面積150餘畝。這裡山青水秀,古木參天,綠草如茵,泉流映帶,自然風光十分秀美;這裡彙集了宋元明清各代數百座建築,殿、堂、樓、閣、亭、台、橋、榭掩映于綠樹花叢之中,堪稱古建築博物館,使晉祠成為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并深受遊客青睐的旅遊風景名勝。

晉祠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知名于北魏、北齊,興盛于隋、唐,完善于宋、元、明、清各代。建築410餘座,可以說它是晉曆史的一幅畫卷,晉文化的一個縮影。各種古建築形式應有盡有,種類繁多,其中不乏中國古建築經典性作品,是一座中國古代建築的博物館。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5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6

晉祠最初是為周文王之孫、周武王之子、晉國的首任諸侯唐叔姬虞所建的一所祠宇,名為唐叔虞祠。《史記·晉世家》中有名的“桐葉封弟”或稱“剪桐封弟”的曆史故事,講的就是周成王封姬虞到唐國做首任諸侯的事。姬虞的兒子繼位後,将國号唐改為晉。因而後人也稱唐叔虞為晉王,唐叔虞祠亦名晉王祠,簡稱晉祠。

晉祠始建于何時,無文字可考,但現在祠内存活的兩株周柏可作物證。2002年,經中科院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測定其樹齡為2990年,确為西周物。按照古人建廟植樹的定例,可以推斷晉祠始建于西周。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7

對晉祠最早的文字記載,始見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經注》;“懸甕之山,晉水出焉,昔智伯之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源,後人踵其遺迹,蓄以為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左右雜樹交蔭,稀見曦景……于晉川之中最為勝處。”《魏書·地形志》也說:“晉陽西南有懸甕山,一名龍山,晉水所出,東入汾,有晉王祠。”這兩條記載說明,早在北魏時期,晉祠就有了一定的規模。到了北齊天保年間文宣帝高洋将晉陽定為北都,又在天龍山建了他的離宮别墅,同時在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晉祠的規模更盛于前,其知名度更高,已經是遠近聞名的一處遊覽勝地了。

隋唐時期的晉祠更加興盛。隋開皇年間,在晉祠建了浮屠院,并建了一座雄偉壯麗、高插雲表、八角七級的磚砌含利塔。祠内至今仍有存活的隋槐一株,茁壯而茂盛。隋末,李淵父子禱于晉祠,起兵滅隋,一舉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了大唐帝國。由于李唐王朝發祥于古唐,應禱于神祠,在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返晉祠,為報神恩,他親撰、親書了《晉祠之銘并序》碑。文中以“金阙九重”、“玉樓千仞”的贊語,描述了當時晉祠的建築規模。此碑今已成為了鎮祠之寶。大詩人李白曾遊覽晉祠,留下了不朽的名句:“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使晉祠更負盛名。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8

宋太宗趙光義在979年(太平興國四年)滅北漢後,重新修建了晉祠。在戶部侍郎趙昌言撰的《新建晉祠碑銘并序》中描述此次修建後的晉祠時說:“正殿中啟,長廊周飾,連甍蓋日,飛棟橫空。繼乃萬拱星攢,千楹藻耀。”到了宋仁宗天聖年間,宋仁宗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在晉祠新建了一座坐西面東、規模宏大的聖母殿,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同時翻修了魚沼飛梁,從此改變了晉祠建築的總體布局。

聖母殿建成後,金、元、明、清各代,便以聖母殿為祠内中軸線的終端,金代在聖母殿與魚沼前興建開敞壯觀的獻殿,在聖母殿的南北兩翼,元人重修了汾東王廟即唐叔虞祠、苗裔堂,創建了景清門,明人又在獻殿的前面建了秀麗的牌坊和鐘鼓二樓,以及壯麗秀美的水鏡台,又在聖母殿兩側增建了台骀廟、水母樓,清人又在聖母殿北翼擴建了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重建了貞觀寶翰亭,創建了文昌宮、鈞天樂台,使晉祠建築的總體布局趨于完善。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建了晉祠大門,使之與聖母殿相對,将聖母殿南翼的奉聖寺合并祠内,又将聖母殿南翼原清人所建的同樂亭改建為傅山紀念館,組建了王家祠堂,新建了董壽平美術館。同時,還在懸甕山上重建了望川亭,新建了懸甕寺,在祠前組建了占地800餘畝的晉祠公園,使晉祠的整體布局更加完善了。

在兩千多年的曆史當中,許多帝王将相、曆史名人、文人墨客在晉祠印下了他們的活動蹤迹,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詩詞文賦、牌匾楹聯以及價值彌珍的碑文石刻。除李白吟誦晉祠的詩句外,白居易、王昌齡、李益、司馬光、歐陽修、範仲淹、元好問、顧炎武、傅山、郭沫若等著名文人也都寫下許多寄情抒懷的詩文佳作。牌匾楹聯意韻高雅,出自名家之手者不勝枚舉。碑文中不僅有李世民的《晉祠之銘并序》,還有數以百計具有較高價值的作品。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不僅是晉祠曆史的見證,還為晉祠增添了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10

晉祠風雨滄桑,幾千年的輝煌勝迹,孕育了很多令人回味的曆史典故。“剪桐封弟”的佳話流傳千古,廣為稱頌;“龍興晉陽”群雕銅像靜靜地矗立在晉祠公園内,為過往行人訴說那一段驚心動魄的曆史;在曆經百年風雨滄桑的水鏡台中,一窺當年勝景;走一走晉水幹渠“智伯渠”,追溯那一段三家分晉前的史實;

“貞觀寶翰亭”内唐太宗李世民懷着感恩晉祠、感恩晉水、感恩唐叔虞的神恩,寫下了那一通千古聞名的《晉祠之銘并序》;莊嚴古樸、氣勢宏偉的聖母殿,堪稱宋代建築的代表作,作為聖母殿之主的邑姜有着傳奇的色彩;幾乎每一彎碧水溪流、每一處自然景觀、每一座古代建築、每一尊塑像、每一通碑刻、每一棵古樹,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曆史故事,走吧,讓我帶着您一一去探索。

晉祠旅遊地區的地域文化(山西導遊詞示範)11

小知識:周公封國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協助武王滅商後,之後的王朝為周朝,但武王短命,周朝興盛于第二位帝王周文王,當時剛收入周朝的小國不算穩定、敵對勢力強大、新政權不安甯,這時周公提出分封制度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帝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财物,要派兵随從周王作戰;武王先後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71個諸侯國;分封的作用便是鞏固了西周的統治,拓展了疆域。

在分封的基礎上,建立起以周天子為首的封建宗法制,周王 稱天子,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卿大夫,他們的職位由嫡長子繼承。這些世襲的嫡長子,稱為宗子。他們掌握自己範圍内的軍政大權和本族财産,負責本族的祭祀,管理本族的成員,同時代表貴族統治和剝削人民。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二節:“周朝為了鞏固奴隸制的統治秩序,利用着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組織演變而來的宗法關系,确立了一套比商代更加系統的宗法制。在宗法制下,宗族中分為大宗、小宗。 周天子自稱是上帝的長子,天下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而各同姓諸侯國則為小宗。諸侯對天子說是小宗,但在其國内則是大宗。王位和諸侯國君位一般都是由嫡長子世襲。宗法制不僅應用于周室的同姓間,而且和異姓諸侯間也有關系。周制,同姓不通婚姻,而異姓間則互為婚媾,所以周天子稱同姓諸侯為伯父、叔父,稱異姓諸侯為伯舅、叔舅。這樣,奴隸主貴族就通過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統治網。”

宗法制度是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繼承法,也是繼統法。實行這種繼承法,必須首先嚴格區别嫡庶關系。例如,天子世世相傳,每世天子都是嫡長子繼承父位而為第二代天子,奉戴始祖,是為"大宗"。其同母弟與庶兄弟封為諸侯,是為"小宗"。每世的諸侯也是由嫡長子繼父位為第二代諸侯的,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封為卿大夫,是為"小宗"。每世的卿大夫也是嫡長子繼父位為第二代卿大夫,奉始祖為"大宗",他的諸弟為"士",是"小宗"。士的嫡長子仍為士,其餘諸子為庶人。諸侯對天子為小宗。但在其本國為大宗。卿大夫對諸侯為小宗,但在其本族為大宗。

所以,凡大宗必是始祖的嫡系子孫,而小宗則或宗其高祖、或宗其曾祖、或宗其祖、或宗其父,而對于大宗則都為庶。依照宗法的規定"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 。因為大宗的始祖隻能有一個,不可能有兩個。所以大宗永遠是大宗。至于小宗由于族類繁衍的結果,分家出去,另立門戶的人越來越多,小宗也就不斷增加,一般到了五世就必須分出一些子孫。就是:"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祢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在繼高祖者也;是放祖遷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稱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所以萬斯大曾說:"宗法何昉乎?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餘支庶之後,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以例言之,文王的嫡長子武王是大宗,被封為諸侯的文王其他的兒子如周公,就是小宗。

武王和周公的關系,從血統上來說,雖是兄弟,但從政治上來說已變成君臣關系,因此,隻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權,周公是沒有這種資格的。周公隻有在武王的統率之下,才能參加文王的祭典。這是因為武王是周公的大宗。所謂"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就是這個意思。

周公被封到魯國後,他是魯國的始祖,也就是所謂别子。依據規定,則"繼承者為小宗",所以周公的兒子伯禽及其嫡系後裔,對周天子來說,就變成了小宗。但在魯國内,他是繼承其始祖周公的,也就是繼承"别子"的。按照"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的規定,伯禽又是大宗。被分封為卿大夫的周公的其他兒子,即伯禽的諸弟,對于伯禽來說,又變成了小宗。同樣道理,在魯國,隻有伯禽及其嫡系子孫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權,伯禽的諸弟隻有在他的率領之下,才能參加祭祀周公的祭典。卿大夫和士的關系,也是如此,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星說旅遊,一個“披挂上陣”的“旅遊人”。

新冠疫情集中暴發,對旅遊的沖擊前所未有,與旅遊業直接相關的從業人員大量流失,一批人走了,一批人還堅持着,對于幹旅遊的人來說,旅行社更像是人生中一個服役的戰場!對工作,我一直不曾放棄,寫點什麼,也許隻是證明我還在!

内容僅為個人見解,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期待各位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本文禁止轉載或摘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