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宋詞婉約豪放的詩句

宋詞婉約豪放的詩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5 22:27:09

宋詞與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

詞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宋詞是中國詞史上的巅峰,宋代有詞人近1500家、詞作20000餘首。宋代詞壇湧現出“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蘇轼、“氣吞萬裡如虎”的辛棄疾等讀者耳熟能詳的名家。他們創作了無數脍炙人口的名篇,無論是纏綿悱恻的閨怨愛情、肝腸寸斷的離思别緒,還是慷慨激昂的壯志豪情、清新亮麗的山水小景,都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傾心不已。

宋詞的藝術世界,絢麗多姿,有無數精彩亮麗的風景。宋詞,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

一、詞體的參差變化

唐詩的詩體,主要追求統一對稱之美。占唐詩總量七成多的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每句都是七言或者五言,每首都是八句或者四句。唐詩内在的平仄要求是統一的,其平仄規範可以概括為:一句之内平仄相間,一聯之内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唐詩的用韻也是統一的:韻位在偶句,隔句押韻;韻字須平聲,隻能押平聲韻;韻部不能變,須一韻到底。璀璨絢爛的唐詩之美在統一規範中綻放,唐代詩人可謂将自由創造和統一規範融合到了極緻。

宋詞的詞體,則追求錯綜變化之美。詞以長短句為主,宋詞有800多個詞調,1000多種體式。每個詞調的句子長短不一,最短的隻有一個字,如蔡伸《蒼梧謠·天》中:“天,休使圓蟾照客眠。”最長的句子有九個字,如蘇轼《虞美人》中:“無情汴水自東流,隻載一船離恨向西州。”此外,除了常用的五、六、七字句外,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也不少見。

詞調的句數不同。一首格律詩要麼四句,要麼八句,都是固定的;詞卻不一樣,有的詞調一首四句,有的五句、六句、七句、八句,長的有十幾句、二十幾句,最長的詞調《莺啼序》多達46句。

詞的平仄、用韻更靈活多變,不像律詩那樣規整。詞的押韻富于變化,每個詞調的韻位、韻字、韻部各不相同。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幾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要換韻;有的平仄韻互押。比如蘇轼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整首詞句句押韻,而且是平仄韻交錯互押。“聲”“行”“生”“迎”“晴”是平韻,“醒”“冷”是仄韻,中間又穿插“馬”“怕”和“處”“去”另外兩個韻部的仄韻。從這首詞來看,整齊而有變化的韻字、韻部,七言句中穿插三個二字句,句式有長短,旋律有頓挫,節奏有起伏。詞體長短句式和平仄用韻交融錯雜,體現出與唐詩完全不同的錯綜變化之美,讀來韻味悠長。

宋詞婉約豪放的詩句(婉約豪放競風流)1

  ▲2021年9月28日晚,森林5D全媒體行浸式幻彩光影秀《花開書堂山·光影詩書畫》在長沙書堂山首演。圖為演員們在森林劇場吟誦唐詩宋詞。(圖片來自中新社)

二、詞情的綿邈幽深

詩詞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唐詩宋詞中表達的感情十分豐富。大體來說,唐詩追求高情遠緻,宋詞則追求深情摯愛。唐詩往往慷慨豪邁,直抒胸臆,舉首高歌,讓人增壯懷浩氣;宋詞則多情感細膩豐富,低回要眇,一唱三歎,聽之使人興發感動。

宋詞裡對愛情的歌唱和禮贊感人至深。有高雅聖潔之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也有普通女子與愛人長相厮守的願望:“鎮相随,莫抛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波》);有長相思:“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晏殊《玉樓春》),也有生死難忘:“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轼《江城子》);有愛的興奮和歡樂:“行笑行行連抱得,相挨。一向嬌癡不下懷。”(歐陽修《南鄉子》),也有愛的煩惱:“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隻有相随無别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采桑子》);有長久分離後對團圓的期盼:“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朱敦儒《臨江仙》),也有突然重逢時的驚喜:“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幾道《鹧鸪天》)……各種深情摯愛,洋溢在詞的字裡行間。

宋詞表達夫妻情、兄弟情、姊妹情、母子情、父女情等也一樣感人。夫妻别離後相互挂念又心心相印,李清照表現得生動明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黃庭堅寫遠行途中思念兄弟的《谒金門》:“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兄弟燈前家萬裡,相看如夢寐。”讓人動容。陸遊寫懷念家鄉兄弟的《漁家傲》:“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下真老矣。愁無寐,鬓絲幾縷茶煙裡。”讓人淚目。出嫁後的蘇氏,想回娘家與姊妹們團聚:“姊妹嬉遊時節近,今朝應怨來遲。憑誰說與到家期。”(《臨江仙》),讓人心生感慨。戰亂中劉氏被擒後懷念親人:“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東與西。心中事,把家書寫下,分付伊誰。”(《沁園春》),讀來讓人揪心。獨自飄零在外的遊子思念親人:“應怅望、家人父子,重見無由。”(蘇泂《雨中花》),讓人心酸。而白發母子在家慶生:“年年今日,白頭母子家慶。”(劉克莊《念奴嬌》),又使人倍感溫馨。宋詞表達了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們的情感狀态,展現了宋朝不同的生活面向,充滿了煙火氣、人情味。

宋詞既愛人之美、情之美,又愛山水之美,鐘情自然。李清照動情地歌唱:“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怨王孫》)。宋人愛山的雄奇:“疊嶂西馳,萬馬回旋,衆山欲東。”(辛棄疾《沁園春》);愛水的壯闊:“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也愛水的甯靜:“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歐陽修《采桑子》)。鄉村美景讓他們流連忘返:“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蘇轼《浣溪沙》);荷塘景緻賞心悅目:“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野外景色動人:“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鹧鸪天》);庭院景物也同樣迷人:“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

宋代詞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也有捕捉美的能力,表現美的才情。當下的人們喜歡用鏡頭拍攝所遇趣事、所見美景,而宋代詞人用妙筆記錄的生活百态、描繪的自然美景,也往往具有鏡頭感和畫面感。宋代詞人創造的經典作品,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恒魅力。千百年之後,我們還能親切感受到詞人的情緒律動、心态變化,他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依然打動我們、感染我們。

三、詞風的豐富多樣

唐詩追求崇高的格調,宋詞追求典雅的韻緻;唐詩重陽剛之美,宋詞尚陰柔之美;唐詩與宋詞,如雙峰并峙,剛柔相濟、陰陽互補。當然,這是就唐詩宋詞的主導風格而言。宋詞的藝術風格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多元共生,各派有各派的追求,各人有各人的特征。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大詞人,更是融多種風格于一爐,他們的詞作呈現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

北宋前期,詞風以婉約柔情為主。這是因為詞是配樂歌唱的,而宋代歌手以女性為主;又因為演唱主要是為了娛樂休閑,所以詞的内容和情調要适應娛樂性的演唱氛圍,政治性和社會性的話題顯然不大适合。久而久之,宋詞就形成了與唐詩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南宋王炎在《雙溪詩馀自序》中就說:“長短句命名曰曲,取其曲盡人情,惟婉轉妩媚為善。”意思是,長短句體的詞最初稱為曲,就是因為它曲盡人情,所以,隻有婉轉妩媚的詞才受人喜愛。因此,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情景之語,就成為經典名句和抒情模式。

北宋中後期,蘇轼登上詞的舞台後,追求藝術創新,突破了詞的風格範式,把寫兒女柔情的詞變成同樣可以寫豪情壯志的詞,把低沉柔軟之調變成高昂激揚之歌,于是豪放派異軍突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類的大場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壯志,唱響了宋詞的半邊天。南宋辛棄疾繼起,他的“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的英雄歌唱,更是把豪放派推向頂峰。

不過,蘇轼雖然開創了豪放派,他的詞卻不是一味的豪放剛健,而是也有柔情軟調,比如“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萦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等愛情詞、詠物詞,就絲毫不遜色于傳統婉約詞作。站在豪放派藝術頂峰的辛棄疾,藝術風格更加多元,亦剛亦柔,亦莊亦諧。

而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李清照,固然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清新精巧,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涼愁苦,也有“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浪漫追求。正因為詞人不自我封閉在一種藝術範式之内,不斷地創新創造,才成就了宋詞的輝煌。

宋詞婉約豪放的詩句(婉約豪放競風流)2

▲2022年11月20日,大型民族交響音畫《宋韻·華章》在浙江杭州上演。(圖片來自中新社)

四、宋詞的文化精神

宋詞與唐詩,是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審美形态完全不同的兩座藝術高峰,但内在的文化精神卻高度一緻。

首先,無論是宋詞參差變化的詞體,還是唐詩整齊對稱的詩體,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崇尚和諧的文化精神。

詩詞文化的和諧,是指和而不同,統一中有變化,多樣中求統一。具體來說,唐詩外形方正,句式整齊,平仄用韻統一,但外方内圓。統一整齊的句式中,每聯的句型句法卻靈活多變,不能雷同;每句偶數字的平仄必須遵守統一規範,而單數字的平仄則可以靈活自由,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用韻雖然講究韻位、韻字和韻部的統一,但同一韻部内的韻字卻大有選擇的空間,所以各首詩的押韻還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唐代律詩充分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規範與自由的統一、對稱與變化的統一,體現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宋詞形體參差變化,但和諧優美,同樣體現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詞的句式長短不一、參差不齊,但詞多分上下兩阕,兩阕句子大多相同。分而觀之,上下阕的句式都長短不一;合而觀之,兩阕又具有對稱感。詞中每句字聲的平仄不像律詩那樣有統一的規範,而是依據原來曲調的旋律來确定,曲調抑揚變化,字聲平仄也随之起伏變化,體現出流動的和諧之美。上下兩阕平仄基本相同,重複的旋律體現出對稱與統一。詞的用韻方式跟平仄一樣,每個詞調既錯綜變化,又有嚴格要求,這就是“詞有定調,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我們平時讀宋詞,覺得宋詞的節奏感比律詩更強烈、更多變,原因就在于宋詞長短不齊的句式中,平仄用韻又有規律的頓挫變化。宋代詞人在複雜多變的詞調中,創造了巧奪天工的和諧之美,将自由創造與原則規範巧妙結合,達到了多樣且統一的藝術境界。

其二,宋詞深情、多情的底色,體現了中華民族重情有愛的文化品格。如果說,唐詩裡的壯志豪情,更多是增強民族性格的情感力度,提升中華民族的正氣、志氣、骨氣,塑造中國人寬闊的心胸、進取的精神、昂揚的氣度。那麼,宋詞裡洋溢着的深情至愛,則映現了民族性格的情感溫度,讓國人更懂得愛、珍惜愛,互愛、深愛、大愛,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一個有情感力度和情感溫度的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創造力、親和力、凝聚力,民族文化的根脈才能夠延續。

此外,宋詞風格的多樣多變,又體現出中華民族追求創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文化精神。蘇轼力求詞的創作“自是一家”,辛棄疾“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珑”的創作理想,李清照追求“第一流”的“驚人句”,都宣示了自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正因為宋代詞人有着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強大的創造能力,才創造了繼唐詩之後、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詞。

唐宋時期,橫跨7世紀至13世紀,當時歐洲正處在黑暗野蠻的中世紀,而中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文化,唐詩宋詞不僅是中國文學史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學史、文化史、文明史的高峰。唐詩和宋詞,是中華民族璀璨輝煌的文化名片,足以讓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年輕一代有責任把唐詩宋詞傳承好,使之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綻放新的生命活力。(完)(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學教授、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

作者/王兆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