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古詩一共有9首,其中《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3首描寫的是關于秋景的古詩,《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洞庭》3首歌頌的是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所見》《早發白帝城》《采蓮曲》3首收錄在單元末尾處的日積月累中的古詩。
《山行》插圖
《山行》注釋:1、寒山:深秋時節的山。2、生:産生,生出。3、坐:因為。
《贈劉景文》插圖
《贈劉景文》注釋:1、劉景文:詩人的好朋友。2、擎:舉,向上托。3、君:對對方的敬稱,相當于“您”。4、籬落:籬笆。
《夜書所見》插圖
《夜書所見》注釋:1、蕭蕭:風吹梧桐葉發出的聲音。2、挑:用細長的物件逗引。3、促織:俗稱蟋蟀,也叫蛐蛐。
以上三首古詩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筆下的秋之韻。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獨特的美麗之處。秋天的美麗之處在于“夜”和“月”,秋天的夜是涼的,月是明的。這種涼的溫度介于冷熱之間,但又朝着冷的方向走,所以又多了一絲“清冷”;這種明也是介于暗和亮之間,也帶了一絲清冷。古往今來,傷春悲秋,讓人不由得生出一份生命流逝的感傷,正是文人本色,也是文人情懷。而《山行》這首詩卻向我們展現了楓葉如火、生機盎然的深秋美景;《贈劉景文》這首詩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夜書所見》這首詩用兒童的快樂和無憂無慮,來反襯詩人在秋夜思念家鄉的情感。
《山行》知識點:
-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這兩句包含四種景物:寒山、石徑、白雲、人家。
- “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晚”點明了時間是深秋的傍晚。也突出表現了詩人對楓林的流連忘返。
- “霜葉紅于二月花”中霜葉的色彩比春花更加鮮豔,更耐寒,更經得起風霜的考驗。
- 《山行》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含義: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的楓林晚景,那經霜的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
- 坐:因為。
-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後變成了紅色。
《贈劉景文》知識點:
- 荷盡:荷花枯萎。
- 擎雨蓋:托住雨珠的葉子。
- 菊殘:菊花凋謝。
- 全詩中包含四種景物:荷葉、菊花、橙子、橘子。
-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無”和“猶有”形成強烈對比,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
-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含義:一年中的最好的景緻您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 贈詩的目的: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
- 備注:蘇轼贈劉景文(名季孫)此詩時,劉季孫已58歲,難免有遲暮之感。
《夜書所見》知識點
- 蕭蕭:風吹梧桐樹葉發出的聲音。
- 本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夜思念家鄉的情感。
- 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含義:幾個小孩還在興緻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着燈不肯睡覺。
- 用兒童的快樂和無憂無慮,來反襯自己旅居的孤獨和愁思。
《望天門山》插圖
《望天門山》注釋:1、天門山:今安徽省東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稱。兩山隔江相對,像天然的門戶,所以也叫天門山。2、楚江:即長江。長江中下遊地帶在古代屬于楚地,所以也叫楚江。
《飲湖上初晴後雨》插圖
《飲湖上初晴後雨》注釋:1、《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由兩首詩歌構成的一組詩,這裡選的是其中一首。2、潋滟:波光閃動的樣子。3、方:正。4、空蒙:迷茫的樣子。5、亦:也。6、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
《望洞庭》插圖
《望洞庭》注釋:1、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2、青螺:青綠色的螺。這裡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祖國江山美如畫,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歌詠贊歎,留下了許多絕美的詩篇。以上三首詩讓我們可以跟随詩人的腳步,去感受天門山的巍峨高大,領略西湖的朦胧柔和之美,欣賞洞庭湖的柔靜之美。
《望天門山》知識點:
-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含義:兩岸高聳的青山隔着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 楚江:長江。長江中下遊地帶在古代屬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 孤帆:一隻小船。
- 本詩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體現出詩人借景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飲湖上初晴後雨》知識點:
- 飲湖:在西湖上飲酒。
- 初晴後雨:起初陽光明媚,後來下起了雨。
- 潋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 方:正。
- 空蒙:迷茫的樣子。
-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寫詩手法:對比。晴天的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和雨天西湖山色迷茫的樣子作對比。
- ”欲把西湖比西子“:寫詩手法:比喻。把美麗的西湖比喻成美人西施,賦予了西湖以生命。
《望洞庭》知識點:
-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含義:那月光下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是在白銀盤裡盛放着一枚青螺。
- 和:和諧,這裡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 磨:打磨,古代的鏡子是用銅制作的,鏡子表面需要打磨。
- 白銀盤:比喻月光照射下的洞庭湖的水色。
- 青螺:青綠色的螺,這裡是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 ”潭面無風鏡未磨“:寫詩手法:比喻。用鏡子比喻平靜的湖面。
- ”白銀盤裡一青螺“:寫詩手法: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裡的青螺。
《所見》、《早發白帝城》、《采蓮曲》三首古詩收錄在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日積月累中,日積月累雖然隻是很小一部分,但不僅可以聯系到單元主題還包含着豐富的語文資源,日積月累中的詩句不能隻是機械式的記憶,應從點到面,讓積累變得豐厚,激發興趣,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語文的學習過程決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日積月累。
《所見》知識點:
- 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 林越:指道旁成蔭的樹。
- 詩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的站立在樹旁。
《早發白帝城》知識點:
- 發:啟程。
- 住:停息。
- 詩意:早晨我告别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裡,船行隻一日行程。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山峰。
《采蓮曲》知識點:
- 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制成的裙子。
-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顔色的衣料裁剪的。
- 芙蓉:指荷花。
- 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顔。
- 始覺:才知道。
- 詩意: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