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愚公移山閱讀指導

愚公移山閱讀指導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07:35:33

愚公移山閱讀指導? 語言與思維是語文核心素養關注的兩個基本方面,語言的建構與應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以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為紐帶聯系起來的在閱讀教學中,認知視角是研究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和途徑,認知問題是閱讀理解的根本問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愚公移山閱讀指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愚公移山閱讀指導(從愚公移山看閱讀教學中的認知視角)1

愚公移山閱讀指導

語言與思維是語文核心素養關注的兩個基本方面,語言的建構與應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以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為紐帶聯系起來的。在閱讀教學中,認知視角是研究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和途徑,認知問題是閱讀理解的根本問題。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經驗與認知方式(能力)是隐蔽在語言與思維後面的決定性因素,它不僅決定語言學習的效果,而且決定理解過程的思維方式和品質。從表面看,閱讀的内容是由語言文字構成的具體的語篇,但從認知的角度看,閱讀的真正内容乃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人類經驗。閱讀的難度,表面看是由語言文字的理解障礙造成的,但從實質看,則是由陌生經驗、抽象知識、思維層次所造成的。所以,從認知的角度看,在“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知識因素的背後,折疊着不同層面的知識經驗與認知方式。閱讀理解不隻是對“字、詞、句、篇”的語義疏通和解釋,也不隻是對“語、修、邏、文”的概念理解和實踐運用,而是要在語言文字的邏輯意義、語境意義與人類經驗之間架起溝通對話的橋梁,在“語、修、邏、文”與語言結構、表達藝術、思維規律與文體風格之間形成感性經驗與理論概括的積極的、生成性的互動建構。唯其如此,語言文字才能獲得經驗的實在感和生命的活力感,“語、修、邏、文”才能内化為思維方法與認知能力。

以《愚公移山》教學為例,語文老師常常遭到學生的質疑:愚公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理由是:移山的效率太低;影響後代的自主發展;破壞了環境;一意孤行,聽不進别人的勸告;解決問題有更好的方法選擇——搬家。這些不同的聲音往往讓老師陷入尴尬,不知如何引導學生體認愚公身上所蘊含的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堅毅樂觀的精神。從字面意思來看,學生完全讀懂了這則寓言的故事内容。但從提出的問題來看,其實并沒有讀懂這則寓言的深意和哲理。問題出在認知方式(能力)和哲學思辨水平上。如果我們從認知方式(層面)角度教學這個寓言故事,可以一步步展示出認知能力(方式)對閱讀理解的促進與提升作用。從具身認知的角度看,《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愚公“年且九十”,人生七十古來稀,“年且九十”顯然是誇張的說法。“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人力之少,裝備之差,周期之長,可見效率極其低下。而工作對象卻“方七百裡,高萬仞”,兩者形成了誇張的對比、巨大的反差,其意何為?由此,文章的“寓言”特征呼之欲出!

從神話認知的角度看,文章通過誇張的描述給我們講述的并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是一種象征情境:人類向橫阻在自己面前的看似不可能戰勝的困難發起挑戰!從浪漫認知的角度看,從愚公身上我們自然會産生一種英雄主義聯想,他敢于超越現實的局限,不怕艱難險阻,勇于戰勝困難,隐含着一種“超人”精神和“犧牲”精神。從哲學認知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普遍的人類文化母題:人與自然如何相處;蘊含着一種普遍的哲理沉思:面對看似不可戰勝的天大的困難,人類如何把握自身的命運?《愚公移山》的喜劇結尾并不是偶然的,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信念有關。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它所包含的豐富的認知層次卻并非顯而易見。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我們從具身認知開始,推動學生曆經神話與浪漫認知,抵達哲學認知的層次,就會走出感性經驗的有限視域,打破封閉狹隘的認知框架,重新認識和解讀故事的意義,他們的理解能力将會獲得豐富而立體的發展。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