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擅長紡織?《周易•系辭》疏中說到,黃帝“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附寶見大電光繞北鬥樞星照于郊野,感附寶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于壽丘,長于姬水,龍顔有聖德,戰蚩尤于涿鹿,擒之在位一百年崩”該《疏》把有口蟜氏和附寶揉合在起,說是炎帝母家,暗含炎黃為兄弟,但這顯然是不正确,五帝傳說的基本立論是先有炎帝後有黃帝,兩人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炎帝神農氏傳八世,才及軒轅氏其次,黃帝的有熊氏、軒轅氏的稱号得名于北鬥七星,而附寶“見大電光繞北鬥樞星照于郊野”感而生黃帝,據天文學資料,公元前2800年前北極星就是樞星,則附寶就已和大熊星座相關,自然也就可以按夢兆命名自己的兒子從這個記載推斷,少典隻是黃帝名義上的父親,附寶更像有熊氏之女,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嫘祖擅長紡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周易•系辭》疏中說到,黃帝“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附寶見大電光繞北鬥樞星照于郊野,感附寶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于壽丘,長于姬水,龍顔有聖德,戰蚩尤于涿鹿,擒之。在位一百年崩。”該《疏》把有口蟜氏和附寶揉合在起,說是炎帝母家,暗含炎黃為兄弟,但這顯然是不正确,五帝傳說的基本立論是先有炎帝後有黃帝,兩人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炎帝神農氏傳八世,才及軒轅氏。其次,黃帝的有熊氏、軒轅氏的稱号得名于北鬥七星,而附寶“見大電光繞北鬥樞星照于郊野”感而生黃帝,據天文學資料,公元前2800年前北極星就是樞星,則附寶就已和大熊星座相關,自然也就可以按夢兆命名自己的兒子。從這個記載推斷,少典隻是黃帝名義上的父親,附寶更像有熊氏之女。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妻。”《路史·疏仡紀·黃帝》中說,“帝(指黃帝)之南遊,西陵氏殒于道,式祀于行,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又引《淮南王蠶經》說黃帝“命西陵氏勸蠶桑”。勸蠶桑,就是負責鼓勵、引導人們以桑育蠶。育蠶幹什麼,當然是收絲制衣。從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的記載,可以推斷當時可能已有蠶絲制衣。“西陵”二字之音,頗似希臘的ser,公元2世紀的羅馬人包撒尼雅斯(Pausanias)寫的《希臘志》中說,“他們國内生存的一種小動物,希臘人稱之為‘賽兒'’(Ser*)”。ser的意思就是“蠶”,現譯作“賽裡”。嫘祖是帝後。相傳周制王後享先蠶,以後曆代封建王朝由皇後主祭先蠶。《後漢書。禮儀志上》:“祠先蠶,禮以少牢。”從正統觀念而言,婦女主蠶桑之事,這與《山海經》記載相同。《海外北經》上說:“跂踵國在拘纓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大踵。歐絲之野在大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範林方三百裡,在三桑東,洲環其下。”此據圖屬文,是女子與蠶桑相關。劉昭注引《漢舊儀》:“祭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那麼,我國古代的先蠶是什麼樣子的呢?《荀子·賦篇》之《賦蠶》中有“此夫身女子而頭馬首者欤?”說蠶身柔婉而頭似馬。據三國吳人張俨作《太古蠶馬記》(學者普遍懷疑是魏晉人所僞托)載“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後經數曰,得于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績于樹上。其繭綸理厚大,異于常蠶。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姓種之,今世所養是也。”[宋]戴埴《鼠璞》卷下《蠶馬同本》條說:“唐《乘異集》載,蜀中寺觀多塑女人披馬皮,謂馬頭娘,以祈蠶。……俗謂蠶神為馬明菩薩。”人頭馬見于希臘神話傳說,是希臘也有先蠶?值得深思。
希臘人很早就已使用絲綢,在名著《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就有關絲綢的記載:“從門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軟的绮羅。”那麼,希臘的絲綢從那裡來呢?我們都因我國絲綢生産的悠久曆史、因西漢張骞開辟的絲綢之路而主觀的認為是從我們國家貿易過去的。其實,古希臘方方面面的記載,都與中國絲織業格格不入。如人種: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認為賽裡斯人“身體高大近20英尺,過于常人,紅發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這裡所指賽裡斯人可能是指中亞人。如産地:公元4世紀的希臘史學家馬爾塞林贊美絲國人熱愛和平的本性,“賽裡斯人完全不懂得進行戰争和使用武器。賽裡斯人最喜歡安靜地修身養性,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和睦相處的鄰居。”無戰争、好養生的境界隻是中國人道教的理想國,不是4世紀及以前中國的現實。如交易方式:公元1世紀的羅馬地理學家龐蓬尼·麥拉,對絲國人的誠信充滿了贊譽,“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們把貨物放在曠野中,購貨的人,在賣主不在時來取貨,這種經營方式是很著名的。”這種交易方式并不見我國古籍的記載。如蠶的生産過程:公元2世紀古希臘地理學家包撒尼雅斯稱:“其國有蟲,希臘人稱之為塞兒。這蟲的大小約二倍于甲蟲那麼大,它吐絲的現象就像樹下結網的蜘蛛,蜘蛛八足,該蟲也是八足。賽裡斯人冬夏二季,各建房舍蓄養。蟲所吐象蜘蛛的細絲,把足纏起來。先用稷養四年,到第五年才用青蘆飼養,這是這種蟲最愛吃的食物。蟲的壽命隻有五年,蟲因吃青蘆過量,血多身裂而後死,體内即是絲。”中國蠶的生命曆程、食物、産絲方式都不是這樣的。公元1世紀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博物志》中說賽裡斯國“林中産絲,聞名世界。絲生于樹上,取下濕一濕,即可梳理成絲。”可見當時就有西方人認為絲是從樹上取來,和歐絲之野的情形相同。
總之,古希臘、羅馬人記載裡的賽裡斯國完全不符合我國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餘太山在其專著《古代地中海和中國關係史研究》一書中解釋為古希臘羅馬作家對中國情況的想象,似乎沒有實錄的影子。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世界上所有的蠶絲生産都和我國挂上鈎,雖然我們的确是世界上的絲綢大國。餘前輩自己的作品中,還記載了愛琴海科斯(Cos)島、凱俄斯(Ceos)島上就分别有像蠶或蜘蛛一樣産絲的小動物,他們的絲被用來生産男人或女人的“夏日輕盈的衣衫”,而且說“将這種絲網拆開然後再加工成布匹的方法,是由凱俄斯島拉圖斯的女兒、一位名叫潘菲拉的婦女首先發明的。讓我們不要埋沒了她的功績,是她發明了一種方法,讓女人雖穿著衣服但仍為裸體”。【見氏著,商務印書館,2012年6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頁158、159。】在公元前470一前460年古希臘的浮雕中已經有絲綢衣服了【圖見《人類與宗教》435頁】,這些衣衫或許與中國貿易毫無關系。
那麼,除了愛琴海上科斯島、凱俄斯島上産絲,中國産絲以外,還有沒有其他地方産絲呢?有。Strabo《地理志》(Ⅺ,11•1)裡說阿波羅·多爾烏斯(Apollodorus,約公元前200年)記載,希臘巴克特裡亞諸王把他們的領土擴張到Seres和福利尼人(Phryni)。普林尼《自然史》(VI,20、24)稱Seres人“金發、碧眼”,住在斯基泰人之東,其南是印度,Seres和印度之間是阿提亞·科爾伊人(Attacorae)、福利尼人(Phryni)、吐火羅人(Tochari)。其中,阿提亞·科爾伊人從名稱判斷是從希臘阿提亞地區來的移民,吐火羅人在《山海經》中稱“大荒落”人,即當時當地的大夏人。神秘的賽裡斯人處在斯基泰人的東面、印度的北面,大夏附近,而且據載是氣候溫和的地方。又據我國《魏書·西域傳》記載産絲的“大秦”(指東羅馬)“其土宜植五谷桑麻,人務蠶田”,又名“普岚”,人種白、長大。這部分大秦人顯然符合Seres人的情況。所以,我們斷定他們生活在伊朗東部呼羅珊地區及附近。在呼羅珊附近找,隻有戈爾甘河流域及其以西的裡海沿岸的平原地區是符合中西方古代記載的。戈爾甘在希臘史料中被稱為希爾卡尼亞,來源于巴列維語“瓦爾卡納(Varkna)”意思是“群狼之地”。1937年改稱阿斯塔拉巴德。這裡氣候溫和、濕潤,多森林;人口稠密,居伊朗各省首位;農業有稻、玉米、甘蔗、煙草、茶葉、水果及其他作物,蠶桑發達。【見載于李鐵匠著《伊朗古代曆史與文化·前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本。】”呼羅珊在《山海經》稱昆侖之墟,《海内北經》說:“蟜,其為人虎文,胫有【唘】。在窮奇東。一曰狀如人,昆侖虛北所有。”有蟜氏地在昆侖墟的北面,黃帝之宮在昆侖之丘,黃帝之妻子西陵蠶氏無疑也是現在裡海南岸的戈爾甘河一帶。我們能獲取證的據資料雖然比嫘祖晚2200年左右,但從地理學的角度講,無疑是正确的地點。
在這裡也有桑樹——黑桑。黑桑(Morus nigra)原産亞洲西部伊朗,16世紀以前在亞洲和歐洲已有栽培。喜光,适應性強,耐濕,耐幹旱,耐腐,耐輕鹽堿,耐煙塵和有害氣體。喬木,高約10米。樹幹厚實,樹冠緊密,葉片有唇齒狀邊緣。葉廣卵形至近心形。它被大量種植以供蠶食。
綜合來看,伊朗東部的黑海南岸就是跂踵國、歐絲之野、西陵氏之地,從洪水時代就有原始大秦人生活在這裡。
為了說明我國絲織業和古希臘的文化聯系。我想舉例分析一下中西兩個神話傳說七仙女的故事。
先舉出希臘七仙女一一普勒阿得斯七姊妹的神話故事。普勒阿得斯(Pleiades)七姊妹是提坦神阿特拉斯和大洋女仙之一的普勒俄涅(Pleione)的女兒,她們分别是塔宇革忒、厄勒克特拉、阿爾庫俄涅、斯忒洛珀、刻萊諾、邁亞和墨洛珀。七姊妹中除了墨洛珀(Merope)都嫁給了神祗,塔宇革忒、邁亞、厄勒克特拉嫁給了天神宙斯并分别生子;阿爾庫俄涅和刻萊諾嫁給了海神波塞冬并分别生子;斯忒洛珀嫁給了戰神阿瑞斯也生了子。隻有墨洛珀嫁給了凡人西緒福斯(Sisyphus),最後自己也成為凡人。還傳說,普勒阿得斯七姊妹和母親普勒俄涅在玻俄提亞遇見了俄裡翁,他對她們一見鐘情,緊追不舍,追了五年最後他們被迫變成了鴿子。宙斯可憐她們,把七姊妹變成了昴星團。【參見馬淑琴晏立農著《古典神話鋅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頁438、439。】而西緒福斯其人,是科林斯城的建造者,被人民擁戴為王。他勵精圖治,使科林斯百業俱興,民富國強。在希臘神話裡,西緒福斯最為狡猾、奸詐、惡劣、貪财。一次有人偷了他的牛群,他前去尋找,他說每頭牛的蹄子下都刻着自己的名字,于是,偷了牛的人隻好承認。他還有一些惡習,後來因故得罪了衆神,宙斯用雷電擊他,把他趕到冥土裡。也有一說宙斯派死神塔那托斯去接他,而西緒福斯抓住了死神,給他帶上鐐铐。因此,一個時期世間沒人死去。後來宙斯進行幹涉,他命令西緒福斯放了死神。西緒福斯放了死神之後被第一個帶到了冥界,但他又使用狡詐手段逃脫了死亡的命運,一直活到很老才死去。死後在冥界遭到報複,死神讓他把巨大的石頭推向山頂,而每當巨石被推上山頂時,天神就使巨石墜落下來,墜而複推,永無停息。【參見馬淑琴晏立農著《古典神話鋅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頁513。】我國傳說中講,一天,天上的七個仙女下凡來在一個湖裡洗澡時,被一個放牛娃發現,他偷偷地抱走了放在湖邊的一個仙女的鳥羽衣服,并藏了起來,當衆仙女洗完澡,發現了放牛娃,急忙穿衣飛上天去,但其中的小妹沒有找見自己的羽衣,上不了天,就留在了人間,并和放牛娃相愛了,二人結為夫妻。放牛娃就是牛郎,也叫董永。牛郎的主人知道此事後,為難仙女,讓她在一夜之間織成七匹彩緞。無賴之下,小仙女請來衆姐妹,完成了任務。後來他倆還生了孩子。這事瞞不過天上的王父王母,他們派人到凡間找到小仙女,剔除了她的仙骨,最終将她帶回了天庭。董永的老牛受感動而幫助他,讓他殺死它,并披上牛皮擔着兒女飛上天庭尋找仙女。最後他倆變成了天上的星座,牛郎星(河鼓)和織女星。
中國和希臘的這兩個故事,有許多相似點:一是都有七個仙女;二是七個仙女中有一個下嫁凡人;三是仙女都和鳥有關,或變成了鴿子,或穿着鳥羽衣;四是嫁了凡人的仙女都成了凡人;五是仙凡結合後都有子嗣;六是仙女都變成了星星,或成了昴星團,或成了織女星;七是凡間的那個男主人公都有牛;八是凡間的那個男主人公都和長命相關,一個耍了死神活了很長時間才死去;一個名叫董永,董有大的意思,永是長久的意思,董永可以解釋為命非常長久的人。當然二者也有不同之處:如西方的七仙女講明整體情況,人物身世、神格清楚;中國的忽略七仙女的整體情況,注重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又如西方神話褒神貶凡,中國傳說褒凡不貶神。這些不同,反映了希臘神話傾向于七仙女一族;而中國傳說傾向于牛郎一族。
我國織女仙化的傳說起源很早。《詩經小雅·大東》中說:“維天有漢(銀河),監(視)亦有光。跂(qi,通歧,分歧)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七次移動位置),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依照筆者的解釋,“跂彼織女”的意思應是“跂,就是那個織女”;“睆彼牽牛”的意思應是“睆,就是那個牽牛(指牛郎)”兩人分居銀河的兩岸。織女織布,一天能織七段長,牛郎以車箱運布,裝不滿一車箱。相傳他倆每年七月七日于銀河鵲橋上相會一次。鵲橋是喜鵲搭成的,喜鵲相當于希臘神話中的鴿子,應是衆神仙的象征。這個象征不是空穴來風,除了神話學證據外,生物學也支持。如網上說:銀河在芬蘭神話中被稱為鳥的小徑,因為他們注意到候鳥在向南遷徙時,是靠銀河來指引的,他們也認為銀河才是它們真正的居所。現在,科學家已經證實了這種觀測的正确性,候鳥确實依靠銀河來引導,在冬天才能到達溫暖的南方地區。
希臘普勒阿得斯七仙女神話中沒有織女一說,但是《魏書》中把有桑蠶業的大秦叫“普岚”,可以推斷它與織女有關。普岚,不是希臘語就是羅馬語音譯詞,Pu-lan,顯然是P-leione(普勒俄涅)的雙音節音譯詞。她是墨羅珀母親。母親和蠶桑有關,女兒墨羅珀織絲也在情理之中。普勒俄涅(普岚)、墨羅珀(織女)、嫘祖是同一族人一一原始希臘人。古代中國稱之為跂踵國。
跂踵國晚至夏末都還存在,《呂氏春秋·仲春紀·當染》有“夏桀染于幹辛、歧踵戒”。裡海南岸的部分戎族後來西遷到小亞細亞,臨愛琴海居住。在那裡跟夏桀相互影響。希臘人說西叙福斯是埃俄利亞(位于小亞細亞,臨愛琴海東岸)國王埃俄羅斯之子,也是科林斯城的創建者,該城古代又叫埃菲爾。這樣就把發生在大秦的同一故事分别流傳開來,形成了中、西兩個版本的七仙女故事。
筆者按:
本文是筆者2014年《神話與曆史》中“黃帝風雲”一章第四節内容。雖然節錄在部分内容上,打斷了前後的邏輯聯系,一些觀點看似突兀,但基本上比較獨立成章,故擇錄于此,分享讀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