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神經科唐亞梅教授團隊曆時五年終獲突破,填補國内外這一領域的空白。她的研究表明,通過采用一款原本用來治療帶狀疱疹(俗稱“生蛇”)神經痛的藥物,放療後神經痛能得到有效改善。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志》(JCO)上。另一本國際醫學界權威雜志《柳葉刀·腫瘤》專門為這項研究發表專題評論,評價它是“國際上迄今為止首個研究頭頸腫瘤放療後慢性疼痛藥物療效的随機對照臨床研究,為放療後神經痛的治療提供了可靠的循證醫學證據”。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張陽、林偉吟、劉文琴
鼻咽癌等頭頸部腫瘤在華南地區高發。目前通過采用放射治療,鼻咽癌病人的術後生存率較高,早期可以實現治愈。然而,放射線會損傷顱腦神經組織,大約37%的病人會出現普通鎮痛藥難以止住的慢性疼痛。有些人因多年疼痛苦不堪言,甚至出現焦慮抑郁症。
放療後慢性疼痛難根治
“放療後産生的疼痛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過去臨床研究重點關注急性疼痛,對慢性疼痛的關注太少。”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彭英教授指出,通過放療,腫瘤病人命是救過來了,但要繼續忍受慢性疼痛的折磨。疼痛可在任何時候發作,有些病人吃飯時突發劇痛,痛到痙攣,甚至會連碗都端不起來。長期疼痛的折磨讓病人陷入精神痛苦,抑郁患病率很高。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副主任唐亞梅教授介紹,放療後的慢性疼痛屬于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一種,主要是放射線損傷神經組織所緻,目前慢性疼痛在腫瘤放療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31%。
以往,醫學界對放療後慢性神經性疼痛沒有很好的治療對策。“使用常規止痛藥,例如非甾體類消炎藥、抗抑郁藥、抗驚厥藥等效果不理想。” 唐亞梅說,若不治療,這種神經痛越來越嚴重。
用藥16周 疼痛度降37%
幾年前,新型止痛藥普瑞巴林進入了研究團隊的視野。當時,普瑞巴林主要用于緩解糖尿病性外周神經痛、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纖維肌痛、脊髓損傷性神經痛。
“使用這種藥物後,患者的中樞敏化降低了。我們聯想到發病機制有相似之處的放療後神經痛,決定進行嘗試。”唐亞梅說,不僅如此,這種藥物還會讓患者的抑郁焦慮症狀有所改善。
如果投入臨床應用,還需要解答該藥“隻是對個體有效還是對所有病人都有效”的問題。
随機對照臨床研究于2013年啟動。參加臨床試驗的198名志願者多為放療後疼痛數年的腫瘤康複者。研究團隊将志願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别服用普瑞巴林及安慰劑。
在臨床試驗開始前和進行期間,研究人員對受試者的疼痛指數、功能活動受損情況、情緒障礙等進行評估,同時記錄副作用發生情況,在試驗完成後對上述指标進行比較。
統計分析顯示,服用普瑞巴林組的病人在治療後第16周疼痛指數比服藥前明顯下降,疼痛指數減少達37%,部分人的疼痛甚至完全消失。同時,服藥組因疼痛引起的功能活動障礙及不良情緒得到了有效緩解,病人的生存質量顯著提高。
研究進一步結果表明,該藥物緩解疼痛的作用不受年齡、既往腫瘤和放射性腦損傷治療方案的影響。五年的研究顯示,采用這一治療方案的病人沒有一例産生耐藥性。大部分患者在使用藥物2-3個月後,疼痛症狀即得到緩解。
患者要根據醫生診斷後用藥。據了解,普瑞巴林屬于進口藥,現已出現國産仿制藥。進口藥價格是11元,根據病情的輕重不同,患者每天服用2-8片不等,一個療程需要16周。
根據藥物作用機制顯示,普瑞巴林可能對乳腺癌、肺癌放療後神經痛有幫助,還目前仍沒有相關研究。唐亞梅表示,期待下一步會拓寬領域進行探索研究。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圖文無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