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7 22:00:37

文藝報

把王維列入中國曆史文化名人無疑是十分公允的。作為“詩佛”,他的詩格清雅,文風澹逸,意象悠遠,很多詩句脍炙人口,人們耳熟能詳,經久傳誦;作為繪畫藝術大家,他擅畫人物、山水、叢竹等,從他開始由繪畫寫實趨變為寫意,意境“出于象外”,開創了中國“文人畫”先河;他還肆意宮商,精通音韻律呂;深研禅學,堪比高僧大德。但1300多年過去,王維在正史、野史中的材料都極為匮乏,即使有,其說法也褒貶不一,甚至相互矛盾。這就使王維的形象變得模糊,也造成了一些損害。作家哲夫花費3年多時間,精心收集、研讀王維素材,苦修詩詞,進益禅學,到處請教專家、實地踏訪,又詳細考證、索微鈎沉,把王維放到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情景之中,圍繞盡人皆知的一些典型事件,緊扣王維詩歌創作脈絡,以藝術家的想象,評論家的理性,文學家的才情,描繪之,渲染之,推演之,佐證之,挖掘之,在《辋川煙雲·王維傳》這部著作中,成功地塑造和還原了王維具有濃濃“煙火氣”的平凡而非凡的藝術人生。

“凡人”王維

作為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他們的詩歌藝術成就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哲夫則重點從道德人性的角度诠釋了王維的不同。王維在三位詩人中,大概是最有“煙火氣”本質的一位。

最重要的是活着。王維9歲時父親即病故。作為家中長子,他不得不15歲就遊學長安,同大唐衆多莘莘學子一樣刻苦學習,期待早日考取功名,養活自己,贍養母親,苫護弟妹。一次突發的“黃獅子”事件,他被從“太樂丞”貶到濟州當了一名庫管員。在偏僻荒涼、被人遺忘的濟州,他“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多年兢兢業業,不憂不懼,不怨不恨,默默做好分内工作。“安史之亂”爆發,王維無奈接受僞職,卻通過吃啞藥、瀉藥不斷折磨自己,拒絕真心投誠,還昂然寫《凝碧池》稱頌樂師雷海青的舍生取義。此後,王維因受僞職沒有以死明志而終身忏悔。哲夫理解王維,理解王維的矛盾和困境,理解人生的曲折和艱難,他認為有的人可能是山,有的人可能如水,“山與水合到一起才是江山”。這樣的論述無疑令人耳目一新。

至真至情。王維非常敬重他含辛茹苦的母親。為回報母親,王維精心構築了辋川别業,并把母親接到一起居住;母親去世,他把母親安葬在辋川别業裡的清源寺;他死前的遺囑,就是要求必須埋在母親墳邊永遠奉侍。王維對倏然去世的妻子尤其一往情深。王維的婚姻其實很短暫,不過一年多時間,但妻子亡故後,他不續弦不納妾,更不像大多唐朝士大夫們一樣蓄養“樊素”、“小蠻”,“身兼了杜甫的不棄,柳宗元的不娶”,恪守愛的堅貞。這樣的王維至今難有匹敵,完全稱得上一個至真至情至純至善之人。

愛憎分明。王維與杜甫、孟浩然、裴迪、崔興宗、綦勿潛等衆多詩人關系莫逆,多有詩歌唱和,他甚至還為樂師李龜年、農夫趙叟作詩。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曾與“詩仙”李白同朝為官,卻沒有給李白留下片言隻語。有人認為此系他與李白是玉真公主情敵的緣故。但哲夫研究後認為,“情敵說”純屬無稽之談。真正原因應該是,李白出道前期多有詩歌“抄襲”摹仿他人,包括抄襲崔颢的《黃雀樓》,也包括王維的《少年行》等,王維對這種人不感冒,從而不屑與之交往。作家還認定王維對陶淵明其實也并不以為然。哲夫通過王維的《勸魏居士書》一文,指出王維鄙視陶淵明的原因:“不為五鬥米折腰”隻是陶淵明逞一時之性,得時人一時之誇贊,卻陷自己于一生之不仁不義,不和佛道,也不合人道!

唐詩巨擘王維

凡上過學的人都知道王維。他的詩清雅别緻,隽永樸實,脍炙人口。如《江上逢李龜年》“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如《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如《山居秋暝》《使至塞上》《山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等,都能給讀者一種深刻而輕松的美的享受。閱讀哲夫的《辋川煙雲·王維傳》,給我這樣一種認識:王維是唐詩巨擘!

形成規矩。唐詩格律是從武則天時期沈佺期、宋之問提出順黏格式才基本定型。但因初定,能寫出全合格律的詩人少之又少。王維是第一個“起承轉合自如,平仄一絲不苟”的大詩人。明代文學評論家高棅《唐詩品彙》如此評價,“五古七古,以王維為名家;五律七律五排五絕,以王維為正宗,七絕以王維為羽翼”。唐代宗李豫看了王缙為其兄所輯錄的《王右丞集》,鄭重禦題:“天下文宗”!

創新詩體。王維一生中寫了400多首優秀的五古五律五排五絕,七古七絕七律等詩歌,他寫了如《觀獵》《從軍行》《老将行》《隴西行》等邊塞詩,開啟了唐代的邊塞詩派;他寫了諸多田園山水詩,成了陶淵明之後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但人們容易忽視的是,王維還一直倡導并積極創新詩體。王維在出使新秦郡時寫過《新秦郡松樹歌》,民歌風格,清人王夫子評價“不愧漢人樂府”。他還寫了《榆樹郡歌》五言七言混搭。尤其哲夫鑒别了大量詩歌後發現,王維的《魚山神女祠歌二首》,是一首上承楚風、下啟宋詞的承上啟下的唐代重要詩作。

具有宇宙觀的詩人。1000多年前,王維就超越了風景、情景、意境和心境的羁絆,具有了明确的宇宙觀。他在《苦熱》中,面對“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竟能“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廖廓”。哲夫認為,“王維總能夠跳出五行,以芥子而思及須彌,從細微處閱無數量,察天地萬物之鍊接,環環推之,由小而見大,自有限而及于無窮”。大概也隻有長期從事環保文學寫作的哲夫,才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和觀照之情吧。

國畫大師王維

王維的繪畫造詣極深,北宋《宣和畫譜》就收有他的11幅畫作。他師從吳道子,擅畫人物、山水及叢竹。但他繪畫從來不拘成法,敢于“出于象外”,善于創新,心之所适,唯心所畫,從而賦予繪畫更多的文化、思想、情感及哲學等多種藝術真味。因而後世把他譽為“南畫之宗”,“文人畫之祖”。作家哲夫夾叙夾議,多角度刻畫出一位唐代繪畫的藝術大師。

最早畫竹畫雪的畫家。大概受禅宗“青青翠竹,總是法身”、南朝文士“不可一日無竹”和愛妻葬于竹鄉淇上的共同影響,王維知竹,惜竹,愛竹,也畫竹。宋代蘇東坡曾在開化寺東塔看到過王維畫的竹畫并題詩《觀王維吳道子畫》。王維還特别喜歡畫雪景,中國美術史記載他的雪畫就有《雪溪圖》和《江山霁雪圖》。他還為孟浩然造像,為十八羅漢造像等等。由于強大的影響力,自王維始,竹畫雪畫甚至十八羅漢畫等都成為相對獨立的繪畫題材,至今成為很多畫家的摯愛。因而可以說,王維引領了一種可以穿越千載的經久的繪畫時尚。

開“文人畫”先河。王維雖然師法吳道子,“其畫山水樹石,蹤似吳生”,但王維畫山水絕不亦步亦趨,唯師獨鐘。而是師法自然,師法心相,“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叫技法為我所用,以緻“風緻特出”。他的《辋川圖》就采用叙事詩式的連景處理法,詩書畫首次融為一體,既展示了遊景山水的實際狀态,呈現了莊園生活的内在悟道過程,還創造了一種山水畫的全新畫法。後人公認他在中國山水畫有兩個主要創建:一是“皴染法”,二是“潑墨法”,這就極大地繼承、豐富和拓展了傳統中國畫的技法,首開寫實向寫意的文人化方向轉變。

禅學者王維

由于各種原因,人們隻知道王維是“詩佛”、“文人畫之祖”,可能并不清楚他還是一位不遜于高僧大德的唐代著名禅學者。王維母親是位虔誠的佛教徒,一心向善,因此給他取名也來自佛經《維摩诘經》。家風習染,王維一生也茹素戒殺,精研禅學,當居家善人。他修禅,悟禅,釋禅,弘禅,還努力用所學禅學自利利他。哲夫在傳記中巧妙地還原了王維的禅者身份。

詩意宣禅。對于王維來說,悟禅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詩歌創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禅,生活也是詩。因而王維幾乎所有的詩歌都浸透着似有似無、若即若離而須臾不可離的禅意。無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無論“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無論“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無論“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等等,看似簡單樸素如日常生活,都能叫人感到天機自然,自然而然,卻又天機藏禅趣。

禅畫争議。中國美術史最被争議的作品估計就是王維的《袁安卧雪圖》了。袁安卧雪出自一個很多人熟悉的典故,本文不做贅述。該畫最大的争議在于,雪地裡卻有本應生長于南方的青翠芭蕉,與自然相悖。1000多年來,宋代大儒朱熹認為王維“誤畫了芭蕉”,楊萬裡寫詩“雪裡芭蕉笑殺侬”相譏諷,明代謝肇淛《文海披沙》以此警示後學“少不檢點,便有纰缪”……當然也有很多人理解王維,如宋代釋惠洪、明代畫家徐渭、清代畫家金農等。但作家哲夫有自己的獨到的更接近真相的看法:這是王維萃取《維摩诘經》中“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之意向,反其意而用之!當然,筆者以為,這也可能是禅者王維最有深意的一招:從另一個角度,千餘年來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宣揚着禅理。

為禅宗六祖寫碑。作為唐代最著名的詩人、畫家和禅者,王維為很多佛教徒寫過序、文、碑。最有名的當屬他為禅宗六祖慧能所寫的《能禅師碑》。傳記認為,王維與禅宗南北兩派關系都很好。他的母親就拜了北派祖師神秀的大弟子大照禅師為師。王維跟南派菏澤宗祖師神會法師關系密切。神會法師是六祖慧能的弟子,因其推崇王維的禅學、道德和文章,故請王維為六祖立傳。在碑傳中,王維既對禅宗進行闡釋,也有自己對禅理的體認,契證覺悟,法緣殊勝!

王維的藝術才華是全方位的,而且也都是最高層次的,随便拎出一項就是大師級别。哪怕是音樂。王維堪稱音樂世家出身。他的爺爺王胄就是初唐的大音樂家,當過朝廷的協律郎。而王維考中狀元後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太樂丞,掌管朝廷各種儀式樂典和樂人籍薄。王維擅彈古琴、琵琶,曾作名曲《郁輪袍》。王維雖然隻活了63歲,但1200多年來,藝術巨人王維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作家哲夫說,“他把詩書畫樂提升到了人類哲學的高度”,“完成了對人類生存價值和意義的反思”。

愚以為,若果真如哲夫所述,王維必将不朽!(曾 強)

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重新認識藝術巨人王維)1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