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見的飲食惡習有哪些?
1. 不按時按點吃飯,吃飯時間不規律。
2. 吃飯飽一頓,餓一頓,飲食不均衡。
3. 不餓就吃,不餓常吃,不餓慣吃,随意吃飯,壓力吃飯,慣性吃東西,嘴裡不吃點什麼東西,就覺得不舒服,不安甯。
4. 餓了不吃,或是忙得無暇去吃,或是懶得不願去吃,直到餓得受不了,才胡亂弄點東西,聊以充饑。
5. 吃飯時話多如蚊,絮絮叨叨,邊嚼食物邊說話,吃相極其不雅。
6. 吃飯時心不在焉,刷手機,打遊戲,看視頻,想鬧心事。
7. 飲食有偏好,總缺鈣、缺維生素、缺膳食纖維。
8. 飲食高鹽、高糖、多油、調料重,抗拒清淡飲食。
9. 吃完飯就睡,或躺下玩手機。
10. 很少做飯,總是叫外賣,總是在外面吃,家裡沒有煙火氣。
11. 不知道吃啥,心血來潮猛吃猛喝幾天,心血退潮一連将就數天。
12. 成天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愛喝冰鎮飲料,碳酸飲料。
這些毛病,一次兩次不打緊,時間長了,一旦養成壞習慣,就會如影随形,嚴重侵蝕健康。
這些壞習慣,不能馬上被改變,隻能逐步被替代!
事實上,沒有人能将哪個壞習慣給改掉了,他隻是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把壞習慣給替代掉了。如同走順暢了快捷便利的新路,緩慢耗能的老路就自然廢棄了。
誰不喜歡更好的呢,大腦也是!
要改壞習慣的唯一辦法是,培養好習慣,替代壞習慣。
二、什麼是科學飲食?
科學飲食,也叫合理飲食,就是依據人體的生物節律與營養需求,科學安排每日飲食的時間、食量、食材種類和飲食方法,讓飲食更健康更合理,更享受更幸福。
科學飲食的核心要求,包括七個要點:
一是在每日用餐次數上,主張一日三餐;
二是在每日用餐時間上,主張用餐間要相對固定,到時間點就吃飯;
三是在每日用餐食材上,主張幹淨有機無公害,葷素搭配,營養素齊全;
四是在每日用餐食量上,主張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
五是在每日用餐态度上,主張專注、正念、覺知,消除心不在焉;
六是在每日飲水安排上,主張多喝水;
七是在每日飲食禁忌上,主張少吃鹽,少吃糖,不抽煙,少喝酒,少吃油炸、腌制食品,不吃過夜食品,不吃垃圾食品,少喝冰鎮飲料,少喝碳酸飲料。
一言以蔽之,科學飲食就是運用科學的營養、飲食知識,加上正念、覺知的飲食态度,健康規律的吃飯,享受每一口食物,吃好每一頓飯。
三、什麼是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元素?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不下百種,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制造。
人體自身無法合成、制造必須從外界攝取的約有40餘種。這40種營養素可概括為七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水、膳食纖維。
1. 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在體内不斷地合成與分解,是構成、更新、修補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它合成與分解的各種酶參與物質代謝及生理功能的調控,保證機體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并供給能量。
攝取途徑:蛋、豆、奶、肉、魚,是提供蛋白質的五大主要食物。
2. 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來源之一,它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和胡蘿蔔素)的吸收,保護和固定内髒,防止熱量消失,保持體溫。
攝取途徑:動物油、植物油(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和動物外皮(如雞皮、鴨皮、鵝皮、豬皮等)油脂,是提供脂肪的三大類主要食物。
3. 糖類
糖類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人體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類供給,糖也是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
攝取途徑:米、面、雜糧(五谷),是提供糖類的主要食物。
4. 水
水是人體内體液的主要成分,是維持生命所必須的,約占體重的60%-70%,具有調節體溫、運輸物質、促進體内化學反應和潤滑的作用。
攝取途徑:水的來源,主要是我們每天所飲用的水。
5.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需要量雖少,但由于體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分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兩類,它們對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調節生理功能至關重要。
攝取途徑:蔬菜、水果,是提供維生素的兩大類主要食物。
6. 礦物質
礦物質是骨骼、牙齒和其他組織的重要成分,能活化荷爾蒙及維持主要硣素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機能調節作用。
攝取途徑:蔬菜、水果,是提供礦物質的兩大類主要食物。
7.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它能軟化腸内物質,刺激胃壁蠕動,輔助排便,并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葡萄糖的吸收。
攝取途徑:蔬菜、水果,是提供膳食纖維的兩大類主要食物。
四、什麼是正念飲食?
正念飲食,就是将注意力專注的、不加評判的集中在味蕾上,集中在品嘗食物的美味上,深度覺察自己的體驗,不評價,不分析,不判斷,甯靜臨在,了了分明。一旦覺知到注意力跟随思緒跑了,就趕緊拉回來繼續品嘗美食。
正念飲食,是以覺知為基礎的,沒有覺知,就沒有正念,更談不上正念飲食。
五、什麼是饑餓感、飽足感?如何量化饑餓感、飽足感?
饑餓感,就是我們對饑餓的感知與感覺。
同樣,飽足感,就是我們對吃飽的感知與感覺。
饑餓感,可用饑餓感量尺來衡量。感覺一點都不餓打1分,感覺饑餓打5分,感覺非常餓打10分,在1-10分之間給自己對饑餓的感覺打分,在5分餓時就應進食。
科學飲食要求,人應在感覺到生理饑餓的時候才進食,也就是在感到5分饑餓的時候才進食,不可過早進食,以避免壓力進食、随意進食,亦不可過晚進食,以避免饑餓過度(餓過時),導緻消化道系統受損,影響吸收與代謝功能。
飽足感,可用飽足感量尺衡量。感覺一點都不飽(非常饑餓)打1分,感覺不飽也不餓打5分,感覺很飽很脹打10分,在1-10分之間給自己對飽足的感覺打分,在7分飽時就應停止進食。科學飲食要求,人吃飯應吃到七分飽即可。
如何平衡饑餓感與飽足感呢?五分餓就吃,七分飽就停,少食多餐!認真對待一日三餐,不随意,不馬虎,不湊合,不敷衍。
六、成人每天應喝多少水?具體什麼時候喝水較好?
科學飲食要求,人體每天應攝取水分總量約在2500毫升左右,包括白開水、茶水、湯水,以及以其他形式攝取的水分。
準備一個300毫升的專用杯子,早晨起床喝一杯水,早餐喝一杯奶或豆漿,上午工作間隙喝兩杯茶,中午用餐喝碗湯,下午休息間隙喝兩杯茶,晚餐吃幾個水果,晚上睡覺前喝一杯牛奶(加一勺蜂蜜,助眠)。
這樣,一天下來,身體所需的水分就夠了。
養成習慣後,自然而然地就喝了,不知不覺就把水分補足了。
七、成人身體每天大概需要多少熱量?
我們普通成人,一天需要約2000大卡的熱量,基本就夠了。這麼點熱量,大緻相當于“4個大紅蘋果(共約1000g) 3根香蕉(共約500g) 2個手工饅頭(共約500g)”所提供的熱量。
這其中約20%的能量,供給大腦(每天耗能約400大卡),其餘能量均用于身體代謝,生發精力。
所以,咱現代人,每天根本不用怕熱量吃不夠,隻怕一不留神就吃多了,還得通過運動鍛煉把多餘的能量燃燒掉。
可就是這麼點熱量,非洲的許多小孩每天還是吃不上,還是營養不足熱量不夠,我們實在是更應該節約飲食,避免浪費。
八、什麼是科學飲食的習慣?
每日都自覺踐行飲食七要點,專注正念的飲食,就是科學飲食的習慣。
九、科學飲食有什麼好處?
1. 能夠強化吃飯的儀式感,敬畏食物,感恩吃飯過程,擺脫随意、粗放、湊合、将就的吃飯方式。
2. 能夠有意識、有覺知的吃飯,擺脫嘴巴在吃飯、心神在亂飄的無意識狀态。
3. 能夠更精深入、更精細地品嘗食物的美味,充分享受美食。
4. 能夠全方位地滿足身體需要,避免心理偏好,消解偏食惡習。
5. 能夠讓飲食更健康、更合理,吃的好,吃的香,吃的恰到好處。
至于如何養成科學飲食的良好習慣,咱們明天細細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