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題:五年“小成長” WAIC見證上海人工智能産業“崛起之路”
記者 鄭瑩瑩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1日在上海開幕,這是大會舉辦的第五年,見證上海人工智能産業的五年“崛起之路”。
9月1日上午,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啟幕。 鄭瑩瑩 攝
2022 WAIC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部、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五年前,當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徐彙區啟幕時,人工智能如同今天的元宇宙一樣,還是個新鮮詞。
五年來,人工智能的“種子”在上海萌芽、成長、茁壯,也賦予這個城市從經濟産業到社會面貌的新變化。
搶抓機遇 埋下“智慧種子”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人工智能發展處副處長孫躍還記得,五年前,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時,當時的會議地點——徐彙西岸,周圍還是工地,道路、電力、通信網等都還沒建好,但現在AI Tower建築裡已集聚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阿裡巴巴(上海)、上海鲲鵬生态創新中心等一大批人工智能産業領域的優秀機構和企業。“一個垂直的‘矽谷’在徐彙西岸已經矗立起來。”他說。
9月1日上午,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啟幕,元宇宙展區是今年的亮點之一。 鄭瑩瑩 攝
而上海另一處人工智能發展熱地——張江人工智能島在2018年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時還是一片工地。接着在2019年,張江人工智能島“開島”,這塊占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的土地在很短時間内聚集了海内外一批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包括IBM、微軟等等。
雲從科技是2019年早期入駐張江人工智能島的企業之一。雲從科技副總裁張嶺說,張江人工智能島裡的高科技企業密集,生态比較好,“我們也會跟周邊一些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互相交流、學習和探讨。”
夯實經濟 長成“産業大樹”
WAIC是一年一度行業切磋交流的盛會,更是産業發展的平台。從2018年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始,上海着力發揮大會的平台功能,加快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說,“從2018年到現在,上海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實現倍增,世界級産業集群建設邁開堅實步伐。”
來自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上海人工智能産業整體保持增長态勢。2020年,246家規模以上人工智能企業産值達2544.6億元(人民币,下同);2021年,311家規模以上人工智能企業産值達3056.8億元。另一方面,2020年,上海共有86個人工智能項目簽約,總投資達602億元;2021年,上海市共有105個人工智能項目簽約,總投資達805億元。
一批企業通過WAIC的平台在滬發展起來。比如五年前,商湯科技第一次參會的時候,規模尚小,在上海還沒有特别大的落地。通過第一屆WAIC,該企業在上海落地,快速發展,于去年年底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強筋健骨 融入“城市血液”
産業的發展是為了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看來,人工智能是未來産業發展的新型增量,也是城市發展的新型增量。
8月30日至9月3日,在外灘、陸家嘴、武康大樓可進行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場外“元宇宙體驗打卡” 元宇宙體驗截圖(鄭瑩瑩 提供)
一方面,她說,人工智能的核心作用是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高效發展,“上海非常關注人工智能在城市數字化轉型中起到的推動作用、支撐作用和賦能作用,比如人工智能在商業、制造業、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帶動作用非常強;大家不斷認識人工智能的算法、技術,令其深入城市發展的‘骨和血’。”
另一方面,她表示,希望能把人工智能的應用做起來,“通過五年發展,我們帶動了社會對人工智能的了解,以及深入各個行業的應用。”
五年來,圍繞全面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上海已發布了3批共計30個的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針對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方案。便捷就醫、為老服務等11項數字生活标杆場景和百個應用場景體驗手冊等的發布,讓人工智能走近公衆生活、貼近社會民生。在1日開幕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又有一批應用場景全新登場。(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