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意義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8 11:14:46

來源:【大河健康報】

來源:人民政協網 高強

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我理解中央提出這個戰略的核心在于“積極應對”,其科學含義是積極進取,而不是消極退縮;是樂觀向上,而不是悲觀畏難;是主動開拓,而不是消極應付;是超前部署,而不是滞後反應;是堅強有力,而不是軟弱無能。我們貫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就必須深刻領會“積極應對”的科學含義,在以下三個層次上明确積極應對的目标任務、方針政策和方法步驟,有條不紊、精準有效地應對人口老齡化。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意義(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1

一、正确認識人口老齡化的積極意義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民生越改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越強,人們的健康狀況就越好,生命周期就越長,人口老齡化程度就越高。隻要不發生世界性戰争和不可抗拒的嚴重自然災難,這就是人類發展的客觀規律。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富裕國家都是人口老齡化程度高的國家,而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是人口老齡化程度低的國家。在1949年以前,我囯居民的人均期望壽命隻有30多歲,人口相當年輕,卻是一個積弱貧窮的國家。黨領導我們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才使我國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已經超過1萬美元,與此同時也步入了人口老齡化國家的行列。我們應當如何看待人口老齡化問題呢?是巨大成就,還是嚴重問題?是财富,還是負擔呢?按照一分為二的方法,我認為這是成就伴生着問題,是快樂存在煩惱,是幸福尚有不足,就像人吃得太好也容易“三高”一樣。我們既要看到長壽是人類普遍的追求和期盼,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困難和矛盾,全面、客觀地分析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任務,不要隻講我國老齡人口的數量巨大,也不要把人口老齡化當作一種社會負擔,更不要希望改變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而應當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正确認識人口老齡化的積極意義,引導人們以積極向上的心态和樂觀進取的姿态,努力化解人口老齡化伴生的困難和問題,在快樂中化解煩惱,在幸福中彌補不足。我經常聽到有的同志講,中國是“未富先老”,似乎批評我國的老齡人口增加得太快了,帶來的困難太多了。我不贊成這個說法。中國的富裕程度還不夠高,人均GDP僅占世界第74位,而我國人均期望壽命已經超過美國,這一個巨大的成就,正好印證了黨關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正好印證了我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我們用不太豐富的醫療衛生資源,保護了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逐年提高了我國人民的人均期望壽命,實現了幾千年來中國人追求長壽的目标,将“七十古來稀”遠遠甩在身後,做到了“七十青春期”。

有些同志擔憂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得太快,又出現了少子的傾向,希望調整人口政策,增加新生人口,改善人口結構。對此,中央提出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孩”的政策。有些同志感到力度不夠,希望進一步放寬人口生育政策,鼓勵多生多育。我認為,中央調整人口生育政策,是從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核心是“可以生育三孩”,是尊重民衆的選擇權,由育齡夫婦自行決定是否生育三孩,而不是實行“三孩化”,更不是放開生育政策。應當看到,人口是國家的第一資源,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人口少的國家可以成為富國,但成不了大國,更成不了強國。但人口也不是越多越好,人口多的國家可以成為大國,但不一定能成為強國。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除少數朝代外,一直不是強囯,甚至被外國、外族侵略、欺淩,直到現在才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端。靠的是什麼?不是我國人口世界第一,而是靠我國政治社會制度的優越、靠經濟發展實力的強大、靠科技教育水平的提高、靠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如果再進一步放寬人口生育政策,導緻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社會負擔可能比人口老齡化更加嚴重。從現在到“第二個一百年”,還有27年的時間,正是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标的關鍵時期。如果再進一步放開生育政策,現在多生的孩子,最早也要在20多年以後才能成為生産力,對于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标是貢獻呢?還是負擔呢?

二,充分認識老齡人口的積極作用

人從出生到老年,曆經千辛萬苦,不僅為國家的發展奉獻了大半生的精力、智力和能力,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思想、技術和經驗,這是囯家、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寶貴财富。人到60歲退休了,離開了工作崗位,但這些寶貴财富并沒有流失,而是繼續等待國家和社會的召喚,随時準備發揮光和熱。古人有詩雲:“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我認為太消極了,改為“夕陽無限好,貴在近黃昏。霞卷千堆火,雲舒萬道金”,形容老年的壯麗景象。老年人是财富,不是負擔。有些同志将老年人的貢獻稱之為“餘熱”,我不贊成這種說法。現在人們從60歲退休,大多在80歲以前都能夠健康地生活、愉快地交往、深入地思考和從事喜歡的工作。20多年的時光不可虛度,20多年的能量更不可忽視。“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永遠是老年人的座右銘。看不到老年人的作用是嚴重失明,不發揮老年人的作用是重大損失。黨政領導同志不能眷戀官位,應當按規定及時退休,也不要再稱呼原來的職務,更不能再發号施令,幹預現職的工作;但他們依然可以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這是老同志的責任,也是一筆寶貴的資源。應當鼓勵老同志調查研究、提出建議,現職同志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擇善納言。至于學有專長,從事文化、教育、藝術、醫療、科研、技術、工匠等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更具有獨特的優勢,更要注重發揮他們的智慧和特長,可以著書立說,可以教書育人,可以言傳身教,也可以與人聯合攻關,這是加快人才培養的一條捷徑,關鍵在于黨和政府的重視和組織。陳可冀院士已經92歲,依然頭腦靈活、口齒清晰,仍在發揮獨特的作用。像陳老這樣的卓越人士還有很多很多,都應當以不同的方式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一定要注意發揮老年人的優勢、挖掘老年人的潛力、運用老年人的特長、尊重老年人的意願、維護老年人的健康,盡其所能地發揮老年人的作用,使老年人健康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繼續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

三、積極化解人口老齡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我認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應當有針對性研究對策加以化解。

第一,“食之者衆、生之者寡”,擔心勞動力供應不足。這個矛盾現在還太突出,但今後可能會出現,應當未雨綢缪,早作安排。一是重新認識生産力的基本概念。過去我們講人多好辦事,什麼人間奇迹都能創造出來。這個道理是正确的。但是,這裡所說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是人才,而不僅是人力。改革開放以前,我國有80%的人從事農業生産,并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現在我國在農村的人口隻占36.11%,卻早已将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上。靠得是什麼?是改革解放農業生産力,靠科技提高農業生産率,是改革與創新使我國的生産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二是加快推進退休制度改革,适當延遲退休年齡,并在一定期限内實行彈性退休制度。我不贊成每年延遲幾個月退休的做法,因為這樣做使我囯的退休制度長期處于變化之中,且無法可依。我建議國家修改退休法律,規定從現在起,每三年延遲一年退休年齡,15年後達到65歲法定退休。同時,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對于願意六十歲退休的人員,可以繼續實行原有的退休辦法,并享受應有待遇;對于不願按規定退休的人員(除公務員以外),可以根據本人意願和條件,向原單位提出申請,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适當延長退休年齡。三是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作用,加強科研攻關,以提高生産率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機器人的發明和改進,可以替代一些繁重、危險行業的勞動力,“食之者衆、生之者寡”的局面,完全可以避免。

第二,擔心養老基金“入不敷出”,發放出現困難。這個問題在一些老工業基地比較突出,現在就靠中央财政補助和省際養老金調劑來彌補缺口。随着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的逐步到位,這個矛盾可以得到有效緩解。根據财政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社保基金滾存結餘4.8萬億元。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資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約9000億元。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決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截至2020年末,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資本劃轉工作全面完成,共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再加上今後經濟發展和養老基金收入增加,保障養老保險金的發放并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第二,實施健康養老工程,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最有效的一項措施。我們講的長壽是健康長壽,我們講的養老是健康養老。失去健康,壽命就沒有質量,養生就沒有樂趣。我們講健康養老,并不是隻針對健康的老年人,也包括失去健康的老年人。目前,我囯的失能和半失能人員約有5000萬人,其中大多數人屬于老年人。如何保障這部分老年人有所養、有所醫、有所護、有所樂、有所為,是健康養老面臨最繁重的任務。老年人大多體弱多病,醫療費用是國家和家庭的一項沉重的負擔。有人說,人一生的醫療費用有80%用在最後兩年,其中又有80%用在最後兩個月,實際情況大緻如此。如何化解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地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飲食起居、醫療服務和娛樂生活,更重要的是,保障更多健康老年人不失能或者晚失能,盡量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壽命,使他們有尊嚴、有質量、有心情、有興趣地生活。隻有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健康老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發揮老年人的作用;才能享受“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快樂;才能減輕囯家和家庭的負擔,增進社會的和諧氛圍。

推進健康老齡化,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最關心的一個問題。老年人最怕什麼?最怕失去健康。可以說,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而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應當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第一位的任務。我們研究健康老齡化,不應當采取簡單化、一刀切的方式,而應當根據老齡人口的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的健康狀況,有區别地實施不同健康促進方法,實行不同的健康保障措施。要堅持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拓展老年人的健康服務範圍,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服務質量,增強老年人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要将健康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彙總、整理,形成改善健康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建議,通過各種渠道向黨委和政府反映,為黨和政府制定完善健康老齡化的方針政策提供參考。

(作者高強系原衛生部部長、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經濟專委會首席顧問。此文為作者在6月26日《中國健康老齡化發展藍皮書一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與施策(2022)》新書發布會上的講話,有删節。)

本文來自【大河健康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