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詩,顧名思義,詩中須有人名,但并非詩中有人名就是人名詩。詩中出現人名,古已有之。俞樾在《詩中人名》中說,《召南·采薇》中的齊季女,《鄭風·山有扶蘇》中的子都、子充,都是人名。其後,詩中人名随處可見,如“阮籍生涯懶,嵇康意氣疏”(王績《思家》),“暮雨揚雄宅,秋風向秀園”(李郢《園居》)等,但這些詩都不能算是人名詩。
人名詩是指作者巧用古人姓名,組成詩句以寫景抒情,而古人姓名卻隐在詩中渾化無痕,産生了一種新的藝術效果。如權德輿《古人名詩》中的“疏鐘皓月曉,晚景丹霞異。澗谷永不谖,山梁冀無累。”詩中的鐘皓、景丹、谷永、梁冀是四個古人的名字,重組成疏鐘、皓月、晚景、丹霞、澗谷、山梁,諸詞另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的畫面,對仗工整,意境優美,這才稱得上人名詩。
巧用人名為詩,自權德輿後,産生了不少佳作。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鑲嵌式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把古人姓名嵌入詩句中,字面上看不出人名。人名在詩句中另組新詞,表達詩人的意旨。晚唐詩人陸龜蒙曾寫了一首《寒日古人名一絕》,寄贈友人皮日休。詩曰:“初寒朗詠徘徊立,欲謝玄關早晚開。昨日登樓望江色,魚梁鴻雁幾多來。”(《松陵集》卷十《雜體詩》)寫詩人在初冬時節,行吟登望,等待友人的書信,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但詩中卻嵌入了四位古人姓名:寒朗、謝玄、樓望、梁鴻,讀來渾然無迹,令人不能不歎其工巧。
到了宋代,人名詩風行一時,不少大詩人都寫過人名詩,如王荊公的《老景》、艾性夫的《人名詩戲效王半山》、黃山谷的《病起荊江亭即事》等。我們且看廣為詩話采用的《老景》:“老景春可惜,無花可留得。繞屋褚先生,蕭蕭何所植。每嫌柳渾青,追怅李太白。多謝安石榴,向人紅蕊拆。”這首詩描繪初夏景色,抒發了詩人惜春的心情。詩中巧妙地嵌入了景春、留(劉)得(德)、褚先生、蕭何、柳渾、李太白、謝安石、榴(劉)向八位古人姓名,其中“得”“劉”用了諧音,劉向還是隔句組成,可見荊公詩藝之高,妙絕一時。
人名詩一般多為五言、七言絕句,長篇巨制是十分罕見的。這非有極高的才力,是難以完成的。宋孔平仲的《蕭十六人名》是一組七言詩,共五首,其一曰:“式微子歎歸期滞,疏鐘皓月僧窗睡。滿郭丹楓已送秋,李白桃紅春又至。緣楊朱戶鎖娉婷,燕趙壹笑誰相視。紅顔回盼能溺人,有若大川無際涘。吾曹操行薄雲天,去險就平當擇地。嚴君平昔教諸子,肯向贛江為此事。勿損仁義縱歡娛,力與主張興廢墜。不才強使酬杜詩,搦管能令言鄙志。”這是一首七言述志詩,表達了秋去春來,時光荏苒,讀書人不應溺女色、縱歡娛,而要重操守、講仁義、關心國家興廢的意思。詩中隐藏的古人名,有微子、鐘皓、郭丹、李白、楊朱、趙壹、顔回、有若、曹操、嚴君平、張興等。其中有些姓名雖是原字,但詞義詞性均已改變,如有若、李白等;有些則拆開組成新詞表達新義,如“疏鐘皓月”“滿郭丹楓”等;有些還加字,組成新詞,如“嚴君平昔”“吾曹操行”等,組成方式不拘一格,可為後世作人名詩者借鑒。
2、詩謎式
這種形式是用人名作謎底,讓人借助諧音、寓意、聯想等,猜出人名,其中有古人名,也有當時人名。
時人的人名詩謎,《苕溪漁隐叢話》記載:“元祐間,士大夫好事者取達官姓名為詩,詩曰:‘長空雪霁見虹霓,行盡天涯見帝畿。天子手中執玉簡,秀才不肯着麻衣。’”全詩隐藏了四位“達官”的姓名。第一句說雪後轉晴寒降,諧音韓绛;第二句說走遍天涯見到京城,諧音馮京;第三句說帝王手中的玉版,意為王珪;第四句說身上穿的是缯布,諧音曾布。韓绛,神宗時曾代王安石為相;馮京,神宗時曾任參知政事;王珪,哲宗時累官尚書左仆射;曾布,哲宗時曾任同知樞密院事,皆一時名臣。這種詩謎若非生當其世,又熟悉朝中典故,也是很難猜得出來的。
還有一種古今結合的人名詩謎。所謂“取古人名而傅以今事”者,用今事去猜古人名。《王直方詩話》記載了一則詩謎雲:“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實新來轉一官。門狀送還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詩中說的都是神宗、哲宗兩朝的人事,卻隐藏了四位古人的姓名。第一句言元祐時,士大夫仿效蘇東坡戴一種短檐長筒帽,長筒諧音為東漢名臣仲長統。第二句“君實”是司馬光的字,“轉官”古稱“遷”,即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第三句緻謝的“門狀”即拜帖,送給王介甫(安石),諧東晉政治家、軍事家謝安石。第四句“潞公”是文彥博的封号,“不曾寒”為“溫”,是唐代名臣溫彥博。這首詩用了不少古今典實,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暗示古人姓名,其構思之巧妙,用事之準确,實令人歎服。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